除尘除雾装置及吸收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449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除雾装置及吸收塔,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除尘除雾装置包括除尘除雾单元,除尘除雾单元包括:筒体,筒体具有烟气通道;旋流子,旋流子设置在烟气通道内,旋流子包括多个旋流叶片,至少一个旋流叶片上连接有可阻挡至少部分粉尘和/或液滴的阻流结构。该除尘除雾装置能够净化烟气,保证净化效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尘除雾装置及吸收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除雾装置及吸收塔。
技术介绍
目前,烟气或工业尾气SO2排放治理方面,普遍使用成熟的空塔喷淋石灰石湿法脱硫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再在其上增加一些增效装置,能够实现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但经空塔湿法喷淋洗涤净化脱硫后,烟气会携带喷淋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液滴,不能符合排放标准,需额外安装除雾器予以去除。但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平板式除雾器还是屋脊式除雾器,除尘除雾效果并不理想,经过现有除尘除雾器处理后的烟气一般粉尘排放浓度在10mg/N.m3左右。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脱除效率较高的多级旋流子管式除尘除雾器,其处理后烟气的粉尘排放浓度可以达到≤5mg/N.m3。但这种管式除尘除雾器的工作效率受机组负荷影响大,当机组烟气流速较快时,由于烟气携带粉尘和液滴的能力提升,会造成除尘除雾效果不好的问题,使得效率难以稳定。另外一种除尘除雾方式是在湿法脱硫装置的除雾器之后加装湿式电除尘装置进行深度净化,这样的净化效果比较理想。但湿式电除尘器设备庞大,若在原脱硫塔上部建设,一般需对吸收塔进行扩径和加高,改造工作量极大,增加荷载较大,需对原吸收塔基础进行加固。若在塔外建设,则需有较大的建设空间大,且烟道的多次变向使阻力增大许多,在已建项目上改造难度大,且初投资高,维护工作量大,运行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除雾装置及吸收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烟气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除雾装置包括除尘除雾单元,除尘除雾单元包括:筒体,筒体具有烟气通道;旋流子,旋流子设置在烟气通道内,旋流子包括多个旋流叶片,至少一个旋流叶片上连接有可阻挡至少部分粉尘和/或液滴的阻流结构。可选地,各旋流叶片具有叶片上沿和叶片下沿,阻流结构设置在旋流叶片的叶片上沿。可选地,阻流结构包括第一阻流坎,第一阻流坎连接在旋流叶片的叶片上沿上,且向叶片上沿的下方延伸。可选地,阻流结构还包括第二阻流坎,第二阻流坎通过连接段与旋流叶片的叶片上沿连接,且第二阻流坎位于旋流叶片的上方。可选地,各旋流叶片具有叶片根部和叶片端部,沿叶片根部到叶片端部的方向,至少一个旋流叶片与筒体横截面的夹角逐渐增大或缩小。可选地,沿叶片根部到叶片端部的方向,至少一个旋流叶片与筒体横截面的夹角逐渐增大。可选地,各旋流叶片具有叶片上沿和叶片下沿,沿叶片上沿到叶片下沿的方向,至少一个旋流叶片与筒体横截面的夹角逐渐增大或缩小。可选地,旋流子还包括旋流罩筒,旋流叶片安装在旋流罩筒内,且旋流叶片的叶片端部与旋流罩筒连接。可选地,旋流罩筒上设置有出尘开口,出尘开口贯穿旋流罩筒,各旋流叶片的叶片端部下方均对应设置有出尘开口。可选地,旋流罩筒的外壁面与筒体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和/或,旋流罩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杆,旋流罩筒通过连接杆与筒体连接。可选地,旋流子还包括中心筒,旋流叶片的叶片根部连接在中心筒上。可选地,除尘除雾单元为多个,且沿筒体的径向紧密排列;和/或,除尘除雾单元为多个,且沿筒体的轴向依次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壳体和除尘除雾装置,除尘除雾装置为上述的除尘除雾装置。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除尘除雾装置筒体用于收尘,其内的烟气通道用于供烟气通过。旋流子设置在烟气通道内,使得烟气沿烟气通道流动的过程中,经过旋流子从而由竖直向上运动转化为旋转向上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烟气中的粉尘颗粒和小液滴被甩到筒体的内壁上,从而实现粉尘和/或液滴等与烟气的脱离,实现除尘除雾功能。旋流子中的旋流叶片可以使烟气在通过旋流子时产生变为旋转气流,阻流结构用于阻挡烟气中的粉尘和液滴继续随烟气流动,从而实现除尘除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吸收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端接水管的除尘除雾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端接水管的除尘除雾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圆形筒体的除尘除雾单元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正六边形筒体的除尘除雾单元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圆形筒体和圆形旋流罩筒的除尘除雾单元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正六边形筒体和正六边形旋流罩筒的除尘除雾单元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正六边形筒体和圆形旋流罩筒的除尘除雾单元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圆形旋流罩筒的旋流子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正六边形旋流罩筒的旋流子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流子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圆形旋流罩筒的旋流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正六边形旋流罩筒的旋流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旋流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具有第一阻流坎的旋流叶片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具有第一阻流坎的旋流叶片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具有第二阻流坎的旋流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具有第一阻流坎和第二阻流坎的旋流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流叶片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流叶片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吸收塔壳体;2、吸收塔烟气进口;3、吸收塔烟气出口;4、支撑框架;5、除尘除雾单元;51、筒体;52、旋流子;521、旋流叶片;5211、叶片根部;5212、叶片端部;5213、叶片上沿;5214、叶片下沿;5215、第一阻流坎;5216、第二阻流坎;5217、连接段;522、旋流罩筒;5222、出尘开口;523、连接杆;524、中心筒;53、冲洗水管;54、冲洗喷嘴;6、主冲洗水管;7、接水管;9、密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体实现。如图2-20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除尘除雾装置包括除尘除雾单元5,除尘除雾单元5包括筒体51和旋流子52。筒体51具有烟气通道。旋流子52设置在烟气通道内,旋流子52包括多个旋流叶片521,至少一个旋流叶片521上连接有可阻挡至少部分粉尘和/或液滴的阻流结构。筒体51用于收尘,其内的烟气通道用于供烟气通过。旋流子52设置在烟气通道内,使得烟气沿烟气通道流动的过程中,经过旋流子52从而由竖直向上运动转化为旋转向上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烟气中的粉尘颗粒和小液滴被甩到筒体5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除雾单元(5),所述除尘除雾单元(5)包括:筒体(51),所述筒体(51)具有烟气通道;旋流子(52),所述旋流子(52)设置在所述烟气通道内,所述旋流子(52)包括多个旋流叶片(521),至少一个所述旋流叶片(521)上连接有可阻挡至少部分粉尘和/或液滴的阻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除雾单元(5),所述除尘除雾单元(5)包括:筒体(51),所述筒体(51)具有烟气通道;旋流子(52),所述旋流子(52)设置在所述烟气通道内,所述旋流子(52)包括多个旋流叶片(521),至少一个所述旋流叶片(521)上连接有可阻挡至少部分粉尘和/或液滴的阻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旋流叶片(521)具有叶片上沿(5213)和叶片下沿(5214),所述阻流结构设置在所述旋流叶片(521)的叶片上沿(52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结构包括第一阻流坎(5215),所述第一阻流坎(5215)连接在所述旋流叶片(521)的叶片上沿(5213)上,且向所述叶片上沿(5213)的下方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结构还包括第二阻流坎(5216),所述第二阻流坎(5216)通过连接段(5217)与所述旋流叶片(521)的叶片上沿(5213)连接,且所述第二阻流坎(5216)位于所述旋流叶片(521)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旋流叶片(521)具有叶片根部(5211)和叶片端部(5212),沿所述叶片根部(5211)到所述叶片端部(5212)的方向,至少一个所述旋流叶片(521)与所述筒体(51)横截面的夹角逐渐增大或缩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叶片根部(5211)到所述叶片端部(5212)的方向,至少一个所述旋流叶片(521)与所述筒体(51)横截面的夹角逐渐增大。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能诺泰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