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代用茶原料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4299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方法,涉及茶剂加工工艺领域,该方法包括净制:S1、选取新鲜代用茶原料,根据代用茶原料种类分别去除需求的根茎、芽叶、花及花蕾和果实以外部分后,用清水洗净备用;S2、粉碎:将各类处理过的代用茶原料粉碎制成粉末;S3、配料:将粉碎后的各类代用茶原料混合;S4、除粉干燥:将原料通过过滤网,并在过滤过程中使用50℃热风进行干燥;S5、灭菌:将干燥后代用茶原料导入流化床、臭氧发生器、臭氧检测器和储气仓组成的密闭回路,使代用茶原料在密闭环境的臭氧气流中循环流动30min;S6、分装成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代用茶原料加工方法,将风选、灭菌、干燥三道工序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了代用茶加工特定的灭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代用茶原料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剂加工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代用茶原料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代用茶加工过程中,风选、灭菌、干燥等工序是必要步骤,但只能分步进行,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较低。近年来,已有新的工艺将三者整合起来,形成联动无人生产线,满足了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但整合后的新工艺对单独的风选、灭菌、干燥步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目前,在相关联动无人生产线中风选、干燥工艺和设备相对成熟,但灭菌工艺仍存在诸多不足。常见的灭菌方式有干热灭菌、湿热灭菌、60Co放射灭菌、紫外灭菌、臭氧灭菌等。但是,相关技术在应用于代用茶原料(包括茶叶、药食同源中药材等)的灭菌时仍存在诸多的限制:热灭菌依赖于热效应,对大部分热敏成分不适合;辐照在控制辐射剂量不当时,可致有效成分破坏、变色、变味,甚至可能有辐射残留,加上辐射设备复杂、防护要求高、造价昂贵又不易维修等不利因素,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因此,臭氧灭菌成为代用茶灭菌的首选。代用茶原料基于药材饮片和粉末之间,目前通用的臭氧灭菌柜和臭氧双锥混合机两种臭氧设备均达不到理想灭菌效果:臭氧灭菌柜是把物料铺在托盘中,置于柜内并通入臭氧进行灭菌,因臭氧和物料难以充分接触,灭菌效果不理想;臭氧双锥混合机是把物料与臭氧同时加入到混合机内,通过不停翻转使之充分接触,但在臭氧浓度控制和车间防护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投入大规模生产使用。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全新的代用茶加工工艺设计,将风选、灭菌、干燥三道工序有机结合起来,并满足代用茶加工特定的灭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代用茶原料及其加工方法,将风选、灭菌、干燥三道工序有机结合起来,并满足代用茶加工特定的灭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净制:选取新鲜代用茶原料,根据代用茶原料种类分别去除需求的根茎、芽叶、花及花蕾或果实以外部分后,用清水洗净备用;S2、粉碎:将各类经S1处理过的代用茶原料粉碎制成平均直径为250~350μm的粉末;S3、配料:将粉碎后的各类代用茶原料混合;S4、除粉干燥:将步骤S3中配置原料通过40-60目过滤网,并在过滤过程中使用50℃热风进行干燥;S5、灭菌:将干燥后代用茶原料导入流化床、臭氧发生器、臭氧检测器和储气仓组成的密闭回路,使代用茶原料在密闭环境的臭氧气流中循环流动消毒;S6、分装:将获得的消毒灭菌后的代用茶原料分装成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4中使用对接除尘器的出风管吹出热风进行干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步骤S6前,对经灭菌处理的代用茶原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菌落数以及菌落总数进行测量。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5中,控制所述密闭环境中臭氧气体浓度在15-25ppm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51、将流化床、臭氧发生器和储气仓依次相连、将流化床与过滤装置物料出口连接,并将物料和气体流通通道设置为密闭回路,在密闭回路内设置臭氧检测器;S52、开启臭氧发生器,控制所述密闭回路内臭氧气体浓度在15-25ppm之间且保持稳定;S53、将干燥后的物料通入密闭回路内的流化床,使代用茶原料在密闭环境的臭氧气流中循环流动消毒。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5中,通入臭氧与加入代用茶原料的物料比为1.2-1.6g:100kg,所述流化床转动转速为70-90r/min。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密闭回路内压力、流速、pH、臭氧生成速度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通过闭环计算机控制进行控制以保持预定的消毒条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5持续25-40分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如前所述的方法加工获得的代用茶原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的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方法,使用臭氧流化床作为消毒步骤设备杀灭微生物取代现有技术中辐照灭菌步骤,避免了现有辐射杀菌方法辐照残留的问题;同时将代用茶加工的风选、灭菌、干燥装置有机结合,臭氧和物料接触充分,灭菌效果更加理想,降低了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成本。(2)本专利技术中的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方法使用流化床干燥取代热循环风箱干燥步骤,减少加工过程中代用茶原料活性成分的损失,提高物料干燥效率,缩短生产周期。(3)本专利技术中的代用茶原料解决了现有代用茶原料粉碎后细粉多影响茶汤色泽问题,茶色澄澈透亮。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净制:选取新鲜代用茶原料,根据代用茶原料种类分别去除需求的根茎、芽叶、花及花蕾和果实以外部分后,用清水洗净备用;S2、粉碎:将各类经S1处理过的代用茶原料粉碎制成平均直径为250~350μm的粉末;S3、配料:将粉碎后的各类代用茶原料混合;S4、除粉干燥:将步骤S3中配置原料通过40-60目过滤网,滤网目数过高则使代用茶原料粉末过细,影响茶汤色泽;过滤网目数过低会混入过多杂质,影响代用茶口感;并在过滤过程中使用50℃热风进行干燥;可将出风装置设置为对接除尘器的出风管,进一步提升干燥过程中的除粉效果。S5、灭菌:将干燥后代用茶原料导入流化床、臭氧发生器、臭氧检测器和储气仓组成的密闭回路,使代用茶原料在密闭环境的臭氧气流中循环流动消毒;该步骤具体包括:S51、将流化床、臭氧发生器和储气仓依次相连、将流化床与过滤装置物料出口连接,并将物料和气体流通通道设置为密闭回路,在密闭回路内设置臭氧检测器;S52、开启臭氧发生器,控制所述密闭回路内臭氧气体浓度在15-25ppm之间且保持稳定;此处臭氧气体浓度过大对臭氧发生器功率要求较高,耗费电能;臭氧气体浓度过小无法使臭氧与代用茶颗粒充分接触,影响消毒效果。S53、将干燥后的物料通入密闭回路内的流化床,使代用茶原料在密闭环境的臭氧气流中循环流动消毒。步骤S5中,可控制密闭环境中臭氧气体浓度在15-25ppm之间,通入臭氧与加入代用茶原料的物料比为1.2-1.6g:100kg,所述流化床转动转速为70-90r/min。步骤S5进行时间应控制在25-40min之间,由于臭氧的消毒是一次性瞬间消毒原理,机器产生臭氧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即可达到消毒效果;如时间太短,臭氧与原料颗粒接触不充分难以达到国家标准的消毒效果要求;如消毒时间过长,由于臭氧半衰期较短,会使臭氧的衰退与细菌的增长形成动态平衡,达不到更好的消毒效果更会降低消毒效率。S6、分装:将获得消毒灭菌后代用茶原料分装成袋。分装前,可对经灭菌处理的代用茶原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菌落数以及菌落总数进行测量。整个消毒过程中,密闭回路内压力、流速、pH、臭氧生成速度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通过闭环计算机控制进行控制以保持预定的消毒条件稳定。以下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实施例1S1、净制:选取新鲜茯苓作为代用茶原料,根据代用茶原料种类分别去除需求的根茎、芽叶、花及花蕾或果实以外部分后,用清水洗净备用;S2、粉碎:将各类经S1处理过的代用茶原料粉碎制成平均直径为250μm的粉末;S3、配料:将粉碎后的各类代用茶原料混合;S4、除粉干燥:将步骤S3中配置原料通过40目过滤网,并在过滤过程中使用50℃热风进行干燥,使用对接除尘器的出风管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净制:选取新鲜代用茶原料,根据代用茶原料种类分别去除需求的根茎、芽叶、花及花蕾或果实以外部分后,用清水洗净备用;S2、粉碎:将各类经S1处理过的代用茶原料粉碎制成平均直径为250~350μm的粉末;S3、配料:将粉碎后的各类代用茶原料混合;S4、除粉干燥:将步骤S3中配置原料通过40‑60目过滤网,并在过滤过程中使用50℃热风进行干燥;S5、灭菌:将干燥后代用茶原料导入流化床、臭氧发生器、臭氧检测器和储气仓组成的密闭回路,使代用茶原料在密闭环境的臭氧气流中循环流动消毒灭菌;S6、分装:将消毒灭菌后代用茶原料分装成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净制:选取新鲜代用茶原料,根据代用茶原料种类分别去除需求的根茎、芽叶、花及花蕾或果实以外部分后,用清水洗净备用;S2、粉碎:将各类经S1处理过的代用茶原料粉碎制成平均直径为250~350μm的粉末;S3、配料:将粉碎后的各类代用茶原料混合;S4、除粉干燥:将步骤S3中配置原料通过40-60目过滤网,并在过滤过程中使用50℃热风进行干燥;S5、灭菌:将干燥后代用茶原料导入流化床、臭氧发生器、臭氧检测器和储气仓组成的密闭回路,使代用茶原料在密闭环境的臭氧气流中循环流动消毒灭菌;S6、分装:将消毒灭菌后代用茶原料分装成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使用对接除尘器的出风管吹出热风进行干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前,对经灭菌处理的代用茶原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菌落数以及菌落总数进行测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用茶原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控制所述密闭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悦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仙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