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和诱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278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包括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和协同剂,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5‑100),其中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为(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E7,Z9‑12:Ac)和(Z)‑9‑十二碳烯乙酸酯(Z9‑12:Ac),所述协同剂组分为1‑戊烯‑3‑醇、己醛、莰烯、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2‑壬酮、棕榈酸乙酯、柠檬烯、桉树脑、1,8‑桉叶素、丁酸乙酯、乙酸龙脑酯、1,3,5,7‑环辛四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可准确应用于葡萄花翅小卷蛾虫情测报、大量诱捕、干扰交配,对于综合治理葡萄花翅小卷蛾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和诱芯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性信息素制备
,特别是涉及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和诱芯。
技术介绍
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botrana(DenisetSchiffermuller),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花翅小卷蛾属(Lobesia),是一种严重危害多种经济植物花和果实的世界性害虫,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被列为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昆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可为害葡萄花、浆果及成熟的葡萄果粒,对果实的为害常引发葡萄果实病害的发生。除葡萄外,其寄主还包括橄榄、黑莓、樱桃、油桃、柿子和石榴等。葡萄花翅小卷蛾源产地为意大利,现已传至全欧洲、非洲北部和西部、亚洲的中东和远东地区以及美国部分地区。2009年到2014年葡萄花翅小卷蛾在美国加州的肆虐致使当地价值约57亿美元的葡萄及核果作物受到威胁,几乎使得美国的葡萄出口因此而中断。随着国际水果贸易的增加,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我国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因此在加强进境葡萄的检疫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其的基础研究,以应对葡萄花翅小卷蛾对我国葡萄产业的挑战。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有害生物作为一种对环境友好、专一性强的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快速发展,在国内已经有多种害虫的信息素产品得到推广应用。但使用葡萄花翅小卷蛾性诱剂仅能诱杀到雄虫,雌虫还可继续产卵,对葡萄等作物造成危害,影响了葡萄花翅小卷蛾性诱剂的田间使用效果。筛选出对葡萄花翅小卷蛾雌雄虫均有引诱活性的植物挥发物,特别是对葡萄花翅小卷蛾雌虫有引诱活性的植物挥发物,然后与葡萄花翅小卷蛾性诱剂进行合理混配制作出对葡萄花翅小卷蛾雌雄虫均有引诱活性的诱剂组合物,既能提高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田间防治效果,还能减少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的用量,节约田间防治成本,以便建立更加完善的葡萄花翅小卷蛾防治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以减少信息素的用量、提高综合治理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效果,从而降低防治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将所述协同剂施加到含有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的诱芯上;或者将所述协同剂与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混合后施加到空白的诱芯上;或者将所述协同剂施加到空白的诱芯上,再将含有所述协同剂的诱芯与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搭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诱捕葡萄花翅小卷蛾的诱芯,所述诱芯含有上述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和/或监测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包含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和协同剂,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5-100),其中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为(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E7,Z9-12:Ac)和(Z)-9-十二碳烯乙酸酯(Z9-12:Ac),所述协同剂组分为1-戊烯-3-醇、己醛、莰烯、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2-壬酮、棕榈酸乙酯、柠檬烯、桉树脑、1,8-桉叶素、丁酸乙酯、乙酸龙脑酯、1,3,5,7-环辛四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及优点:1、使用方式灵活,本专利技术提供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包括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及其协同剂,可以制成协同剂诱芯与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诱芯配合使用,也可以将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溶液与其协同剂溶液混合,制成诱剂组合物诱芯使用;多种成分可以自由选择单独使用,或者按照配比共同使用,自主性更强;2)与仅含有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而不含其协同剂的诱芯相比,使用含有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及其协同剂成分的诱芯在田间的葡萄花翅小卷蛾诱捕试验中显示了更强的诱捕活性;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协同剂成分价格低廉,能够降低制作诱芯的成本,适宜普及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表1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中协同剂组分协同剂CAS号分子式分子量1-戊烯-3-醇616-25-1C5H10O86.13己醛66-25-1C6H12O100.16莰烯79-92-5C10H16136.23α-蒎烯80-56-8C10H16136.23β-蒎烯19902-08-0C10H16136.23罗勒烯13877-91-3C10H16136.232-壬酮821-55-6C9H18O142.24棕榈酸乙酯628-97-7C18H36O2284.48柠檬烯138-86-3C10H16136.23桉树脑172617-99-1C28H38O7486.601,8-桉叶素470-82-6C10H18O154.25丁酸乙酯203-306-4C6H12O2116.16乙酸龙脑酯20347-65-3C12H20O2196.291,3,5,7-环辛四烯629-20-9C8H8104.14实施例1协同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增效作用选择葡萄品种、长势、肥水管理条件一致的连片葡萄园作为试验田进行协同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诱芯的增效试验。将1-戊烯-3-醇、己醛、莰烯、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2-壬酮、棕榈酸乙酯、柠檬烯、桉树脑、1,8-桉叶素、丁酸乙酯、乙酸龙脑酯、1,3,5,7-环辛四烯和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分别配制成500μg/μL的正己烷溶液。其中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为99份(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E7,Z9-12:Ac)和1份(Z)-9-十二碳烯乙酸酯(Z9-12:Ac)均匀混合所得。用200μL移液枪吸取一定量的各协同剂组分溶液和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溶液混合均匀得到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该诱剂组合物成分见表2。诱芯为聚乙烯材质。在田间进行诱捕试验时,用细铁丝将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诱芯或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诱芯固定于葡萄花翅小卷蛾诱捕器(葡萄花翅小卷蛾诱捕器购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K1为不含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诱芯或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诱芯的空白对照;CK2仅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诱芯的对照;01组至42组为含单组分协同剂的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诱芯的处理。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随机排列,相邻两个诱捕器间隔10m。设置后从第二天起,每天早上记录诱捕到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数量,持续调查30天。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使用了含有本专利技术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协同剂的诱芯之后,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效率明显增强,而且性信息素的用量大大减少。表2协同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的田间增效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可准确应用于葡萄花翅小卷蛾发生监测、虫情测报、大量诱捕、干扰交配,对于综合治理葡萄花翅小卷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该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制备、使用简单,诱捕能力强,稳定性好;同时,该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专一性强,不产生抗性,对人畜无毒,环境友好;抗逆性强,不怕风吹、雨林和日晒;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天以上。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和协同剂,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5‑100),其中,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由以下组分按照各自重量份组成:(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E7,Z9‑12:Ac)95‑99份,(Z)‑9‑十二碳烯乙酸酯(Z9‑12:Ac)1‑5份,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按照各自重量份组成:1‑戊烯‑3‑醇0‑9份、己醛0‑9份、莰烯0‑9份、α‑蒎烯0‑9份、β‑蒎烯0‑9份、罗勒烯0‑9份、2‑壬酮0‑9份、棕榈酸乙酯0‑9份、柠檬烯0‑9份、桉树脑0‑9份、1,8‑桉叶素0‑9份、丁酸乙酯0‑9份、乙酸龙脑酯0‑9份、1,3,5,7‑环辛四烯0‑9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和协同剂,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5-100),其中,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性信息素由以下组分按照各自重量份组成:(E,Z)-7,9-十二碳二烯-1-醇乙酸酯(E7,Z9-12:Ac)95-99份,(Z)-9-十二碳烯乙酸酯(Z9-12:Ac)1-5份,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按照各自重量份组成:1-戊烯-3-醇0-9份、己醛0-9份、莰烯0-9份、α-蒎烯0-9份、β-蒎烯0-9份、罗勒烯0-9份、2-壬酮0-9份、棕榈酸乙酯0-9份、柠檬烯0-9份、桉树脑0-9份、1,8-桉叶素0-9份、丁酸乙酯0-9份、乙酸龙脑酯0-9份、1,3,5,7-环辛四烯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向东王忠跃刘永强蔡欢欢张开心胡西旦·买买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