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9280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03
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及其使用方法,诱集剂通过乙酸乙酯、异戊酸、3‑甲基吲哚三种物质的不同浓度或不同混合配比制备而成,诱集剂可由乙酸乙酯,异戊酸或3‑甲基吲哚单独组成,或者任意两种物质混合而成,或者由三种物质混合而成,每种均由水配制溶液。使用时,将诱集剂涂布于滤纸或其他固体物质上,置于通道口或筛网下方,并将黑水虻幼虫和虫沙混合物放置于通道上或筛网上,在短时间内对实现黑水虻幼虫和虫沙的有效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助于提高黑水虻幼虫和虫沙的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降低分离工作的人力成本,促进黑水虻幼虫处理厨余和粪污垃圾的有效开展,是推动黑水虻处理在环境和农业领域应用的有利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昆虫学中用于诱捕黑水虻幼虫的诱集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环境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领域,昆虫处理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以黑水虻为代表的有益昆虫,逐渐被应用到厨余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处理中去,因为昆虫降解有机垃圾,具有减量化率高、产品经济价值高、处理速度快等特点,所以受到了广泛重视和生产使用。黑水虻处理完厨余和粪便垃圾后,通常要将黑水虻幼虫与处理剩余物(即虫沙)进行分离,以便将黑水虻幼虫用于畜禽饲料,虫沙作为有机肥出售。传统的分离方法主要使用人工筛选分离和机器筛选的方法,前者耗时耗力,后者经常出现分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分离黑水虻幼虫与虫沙,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推广黑水虻处理固废技术,有必要对黑水虻嗅觉信息素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嗅觉信息素制备成诱捕剂,将处理完有机固废的黑水虻幼虫诱捕收集,再加工或出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用于高效诱捕黑水虻幼虫,实现黑水虻幼虫和处理剩余物(即虫沙)的有效分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所述的诱集剂通过乙酸乙酯、异戊酸、3-甲基吲哚三种物质的不同浓度或不同混合配比制备而成,对黑水虻幼虫具有显著吸引作用。所述的诱集剂可由乙酸乙酯,异戊酸或3-甲基吲哚单独组成,或者任意两种物质混合而成,或者由三种物质混合而成,每种均由水配制溶液,包括以下组合形式:第一,所述的诱集剂为体积分数0.01-10%的乙酸乙酯水溶液,最优体积分数为1%。所述的诱集剂为体积分数0.01-10%的异戊酸水溶液,最优体积分数为1%。所述的诱集剂为浓度0.01-1mg/ml的3-甲基吲哚水溶液,最优浓度为0.1mg/ml。第二,所述的诱集剂为乙酸乙酯、异戊酸、3-甲基吲哚中的任意两种物质混合后,由水配制溶液。其中,乙酸乙酯体积分数为0.01-10%、异戊酸体积分数为0.01-10%或3-甲基吲哚浓度为0.01-1mg/ml;乙酸乙酯体积分数优选为1%、异戊酸体积分数优选为1%或3-甲基吲哚浓度优选为0.1mg/ml。第三,所述的诱集剂由乙酸乙酯、异戊酸、3-甲基吲哚三种物质混合后,与水配制溶液。其中,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为0.01-1%,异戊酸的体积分数为0.01-1%,3-甲基吲哚的浓度为0.01-1mg/ml;乙酸乙酯水溶液体积分数优选为1%、异戊酸水溶液体积分数优选为1%或3-甲基吲哚水溶液浓度为0.1mg/ml。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将诱集剂涂布于滤纸或其他固体物质上,将固体物质放置于通道口或筛网下方,将黑水虻幼虫和虫沙混合物放置于通道上或筛网上,等待10-30分钟,黑水虻幼虫爬向诱集剂,将黑水虻幼虫与虫沙分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诱集剂使用快速、高效、简单方便,有助于提高黑水虻幼虫和虫沙的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降低分离工作的人力成本,从而促进黑水虻幼虫处理厨余和粪污垃圾的有效开展,为黑水虻技术的广泛使用提供了辅助工具,是推动黑水虻处理在环境和农业领域应用的有利手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多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取体积分数为1%的异戊酸水溶液,1%的乙酸乙酯水溶液,浓度为0.1mg/ml的3-甲基吲哚的水溶液作为受试诱集剂,取12日龄的黑水虻幼虫与虫沙的混合物8g作为受试对象,并进行检测实验,实验结果发现15分钟后,黑水虻幼虫爬向诱集剂的比例分别是69%,66%,61%,实现了与虫沙的分离,说明体积分数1%的异戊酸水溶液,体积分数1%的乙酸乙酯水溶液,浓度0.1mg/ml的3-甲基吲哚的水溶液能够作为有效的受试诱集剂。实施例2将乙酸乙酯、异戊酸、3-甲基吲哚三种物质两两混合,与水配制成双物质混合诱集剂,其中,乙酸乙酯、异戊酸的体积分数为1%,3-甲基吲哚的浓度为1mg/ml。取20日龄的黄粉虫幼虫与虫沙的混合物8g作为受试对象,受试诱集剂为异戊酸与乙酸乙酯的双物质混合诱集剂,异戊酸与3-甲基吲哚的双物质混合诱集剂,乙酸乙酯与3-甲基吲哚的双物质混合诱集剂,并进行检测实验,实验结果发现15分钟后,诱集比例分别为78%,73%,64%,实现了与虫沙的分离,说明3种单质两两混合的双物质诱集剂能够作为有效的受试诱集剂。实施例3将3种单质异戊酸,乙酸乙酯,3-甲基吲哚混合后与水配制成三物质混合诱集剂,其中,乙酸乙酯、异戊酸的体积分数为1%,3-甲基吲哚的浓度为1mg/ml。取12日龄的黑水虻幼虫与虫沙的混合物8g作为受试对象,受试诱集剂为三物质混合诱集剂,并进行检测实验,实验结果发现15分钟后,71%黑水虻幼虫爬向诱集剂,实现了与虫沙的分离,说明三物质混合诱集剂能够作为有效的受试诱集剂。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剂由乙酸乙酯,异戊酸或3‑甲基吲哚单独与水配制而成:所述的诱集剂为体积分数0.01‑10%的乙酸乙酯水溶液;所述的诱集剂为体积分数0.01‑10%的异戊酸水溶液;所述的诱集剂为浓度0.01‑1mg/ml的3‑甲基吲哚水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剂由乙酸乙酯,异戊酸或3-甲基吲哚单独与水配制而成:所述的诱集剂为体积分数0.01-10%的乙酸乙酯水溶液;所述的诱集剂为体积分数0.01-10%的异戊酸水溶液;所述的诱集剂为浓度0.01-1mg/ml的3-甲基吲哚水溶液。2.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剂是由乙酸乙酯、异戊酸或3-甲基吲哚中的任意两种物质与水配制而成的双物质混合诱集剂;其中,诱集剂中乙酸乙酯体积分数为0.01-10%、异戊酸体积分数为0.01-10%、3-甲基吲哚浓度为0.01-1mg/ml。3.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剂是由乙酸乙酯、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平蒲蔓姜慧敏路延任苗苗许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