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种培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00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种培养机,属于菌种培养领域。包括罐体,罐体包括上盖、外壳以及内壳,外壳与内壳之间为真空夹层,内壳的外壁上包裹有反辐射层;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其侧部靠下的位置处设置有进气管,在排料管和进气管上位于内壳与外壳之间的部分的外壁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绝热固定件和第二绝热固定件;上盖上设置有电机、进料口、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排气管,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根伸入内壳的旋转轴,旋转轴上交错设置有多个搅拌叶;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底部通过一个螺旋状导水管连接。通过向螺旋状导水管注入热水,从而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物料的加热,由于螺旋状导水管直接与物料接触,不存在额外的热能损耗,提高了控温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种培养机
本技术属于菌种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种培养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发酵培养技术日趋成熟,液体菌种在菌种的繁殖、液体菌种的接种方法、培养基的配方及专用设备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优势,它发酵条件易控制、活性高、污染少、发菌快、成本低,可以大大节省人工、场地和能源能耗,液体菌种在生产发酵罐内发酵时,溶氧量、温度的稳定性和空气的环境都对菌种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常规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罐对与温度的调控基本上采用的是将培养罐的侧壁设置成两层,在内外两层侧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中通入热水或者冷水,从而实现对罐体内部的培养液的温度进行调整。但是,这样的调温方式对于能源的浪费太严重,因为热水(冷水)是在两层侧壁之间,在对罐体内部的培养液的温度进行调整时,必然会加热(冷却)两层侧壁,尤其是外层侧壁,外层侧壁与外部环境接触,会大量消耗能源,大大降低调温效率。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技术改良,提供一种具有更高温控效率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菌种培养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菌种培养机,包括罐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种培养机,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上盖、外壳以及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为真空夹层,所述内壳的外壁上包裹有反辐射层;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其侧部靠下的位置处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排料管和所述进气管均与所述内壳连通,在所述排料管和所述进气管上位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部分的外壁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绝热固定件和第二绝热固定件;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电机、进料口、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排气管,所述电机位于所述上盖的中央,其输出端连接有一根伸入所述内壳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交错设置有多个搅拌叶;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底部通过一个螺旋状导水管连接,所述螺旋状导水管延伸至所述内壳的底部并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种培养机,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上盖、外壳以及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为真空夹层,所述内壳的外壁上包裹有反辐射层;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其侧部靠下的位置处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排料管和所述进气管均与所述内壳连通,在所述排料管和所述进气管上位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部分的外壁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绝热固定件和第二绝热固定件;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电机、进料口、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排气管,所述电机位于所述上盖的中央,其输出端连接有一根伸入所述内壳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交错设置有多个搅拌叶;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底部通过一个螺旋状导水管连接,所述螺旋状导水管延伸至所述内壳的底部并将所述旋转轴及所述搅拌叶包围;所述上盖上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金文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承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