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95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活化炉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包括相配合使用的混泥土底座、辅助混泥土底座、第一气缸安装槽、第二气缸安装槽、第一升降调节组件、第二升降调节组件、框架、滚轮和炉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相配合使用的混泥土底座、辅助混泥土底座、第一升降调节组件和第二升降调节组件等结构,能进行精准、稳定的升降调整和安装微调作业,同时第一横定位板、第一辅助定位板、第二辅助定位板、竖外螺纹调节杆、定位调节螺母、第一中空限位圈、第二中空限位圈和缓冲弹簧结构,能起到高效的缓冲作用,降低转动活化作业时对炉体等冲击,提高活化炉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
本技术属于活化炉应用
,具体涉及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
技术介绍
活化炉是生产活性炭的核心设备,国内生产活性炭的炉型有焖烧炉、管式炉、转炉、沸腾炉、平板炉、多段炉、斯列普炉等炉型,在这些炉型中,由于斯列普炉具有产量大,质量控制稳定,操作容易等优点而被普遍使用。由于斯列普炉的使用寿命较短、经常要停炉大修,而且停炉和起炉的时间都很长,操作不便,所以目前许多斯列普炉开始被转炉所取代,转炉是近些年开发较快的一种炉型。现有结构的内热式活化转炉,其在安装时通常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无法在活化作业生产中依据需要进行适应性的升降调整,也无法在安装中因需进行适应性的安装施工微调作业等。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其设计结构合理,相配合使用的混泥土底座、辅助混泥土底座、第一气缸安装槽、第二气缸安装槽、第一升降调节组件和第二升降调节组件结构,能对框架、滚轮和炉体等进行精准、稳定的升降调整和安装微调作业,同时第一横定位板、第一辅助定位板、第二辅助定位板、竖外螺纹调节杆、定位调节螺母、第一中空限位圈、第二中空限位圈和缓冲弹簧结构,能起到高效的缓冲作用,降低转动活化作业时对炉体等冲击,提高活化炉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包括相配合使用的混泥土底座、辅助混泥土底座,及分别设置在混泥土底座、辅助混泥土底座内的第一气缸安装槽、第二气缸安装槽,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气缸安装槽、第二气缸安装槽内的第一升降调节组件、第二升降调节组件,及分别与第一升降调节组件、第二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框架、滚轮和炉体;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框架底部的横定位座,及设置在横定位座一端底面内的第一气缸定位槽、第二气缸定位槽,及设置在第一气缸安装槽内且分别与第一气缸定位槽、第二气缸定位槽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及对称设置在横定位座两侧的第一横定位板、第二横定位板,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横定位板、第二横定位板底面内的第一定位卡槽、第二定位卡槽,及分别与第一定位卡槽、第二定位卡槽相配合使用的第一竖限位板、第二竖限位板,及对称设置在混泥土底座上且分别与第一竖限位板、第二竖限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辅助限位板、第二辅助限位板,及与第一竖限位板、第一辅助限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螺杆、第一紧固螺母,及与第二竖限位板、第二辅助限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螺杆、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二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横定位座另一端底面内的第三气缸定位槽、第四气缸定位槽,及设置在第二气缸安装槽内且分别与第三气缸定位槽、第四气缸定位槽相配合使用的第三升降气缸、第四升降气缸,及对称设置在横定位座两侧的第三横定位板、第四横定位板,及分别设置在第三横定位板、第四横定位板底面内的第三定位卡槽、第四定位卡槽,及分别与第三定位卡槽、第四定位卡槽相配合使用的第三竖限位板、第四竖限位板,及对称设置在辅助混泥土底座上且分别与第三竖限位板、第四竖限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三辅助限位板、第四辅助限位板,及与第三竖限位板、第三辅助限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三定位螺杆、第三紧固螺母,及与第四竖限位板、第四辅助限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四定位螺杆、第四紧固螺母。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横定位板一侧的第一辅助定位板,及设置在混泥土底座一侧且与第一辅助定位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二辅助定位板,及设置在第二辅助定位板上的竖外螺纹调节杆,及设置在竖外螺纹调节杆上的定位调节螺母,及设置在定位调节螺母上的第一中空限位圈,及设置在第一辅助定位板底面的第二中空限位圈,及两端分别与第一中空限位圈、第二中空限位圈连接的缓冲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相配合使用的混泥土底座、辅助混泥土底座、第一气缸安装槽、第二气缸安装槽、第一升降调节组件和第二升降调节组件结构,能对框架、滚轮和炉体等进行精准、稳定的升降调整和安装微调作业,同时第一横定位板、第一辅助定位板、第二辅助定位板、竖外螺纹调节杆、定位调节螺母、第一中空限位圈、第二中空限位圈和缓冲弹簧结构,能起到高效的缓冲作用,降低转动活化作业时对炉体等冲击,提高活化炉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混泥土底座、2-辅助混泥土底座、3-第一气缸安装槽、4-第一升降气缸、5-第二升降气缸、6-横定位座、7-第一气缸定位槽、8-第二气缸定位槽、9-第一横定位板、10-第一定位卡槽、11-第一竖限位板、12-第一辅助限位板、13-第一定位螺杆、14-第一紧固螺母、15-第二横定位板、16-第二定位卡槽、17-第二竖限位板、18-第二辅助限位板、19-第二定位螺杆、20-第二紧固螺母、21-第二气缸安装槽、22-第四升降气缸、23-第三升降气缸、24-第三气缸定位槽、25-第四气缸定位槽、26-第三横定位板、27-第三定位卡槽、28-第三竖限位板、29-第三辅助限位板、30-第三定位螺杆、31-第三紧固螺母、32-第四横定位板、33-第四定位卡槽、34-第四竖限位板、35-第四辅助限位板、36-第四定位螺杆、37-第四紧固螺母、38-第二辅助定位板、39-第一辅助定位板、40-竖外螺纹调节杆、41-定位调节螺母、42-第一中空限位圈、43-缓冲弹簧、44-第二中空限位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包括相配合使用的混泥土底座1、辅助混泥土底座2,及分别设置在混泥土底座1、辅助混泥土底座2内的第一气缸安装槽3、第二气缸安装槽21,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气缸安装槽3、第二气缸安装槽21内的第一升降调节组件、第二升降调节组件,及分别与第一升降调节组件、第二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框架、滚轮和炉体;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框架底部的横定位座6,及设置在横定位座6一端底面内的第一气缸定位槽7、第二气缸定位槽8,及设置在第一气缸安装槽3内且分别与第一气缸定位槽7、第二气缸定位槽8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升降气缸4、第二升降气缸5,及对称设置在横定位座6两侧的第一横定位板9、第二横定位板15,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横定位板9、第二横定位板15底面内的第一定位卡槽10、第二定位卡槽16,及分别与第一定位卡槽10、第二定位卡槽16相配合使用的第一竖限位板11、第二竖限位板17,及对称设置在混泥土底座1上且分别与第一竖限位板11、第二竖限位板17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辅助限位板12、第二辅助限位板18,及与第一竖限位板11、第一辅助限位板1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螺杆13、第一紧固螺母14,及与第二竖限位板17、第二辅助限位板18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螺杆19、第二紧固螺母20;所述第二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横定位座6另一端底面内的第三气缸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配合使用的混泥土底座(1)、辅助混泥土底座(2),及分别设置在混泥土底座(1)、辅助混泥土底座(2)内的第一气缸安装槽(3)、第二气缸安装槽(21),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气缸安装槽(3)、第二气缸安装槽(21)内的第一升降调节组件、第二升降调节组件,及分别与第一升降调节组件、第二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框架、滚轮和炉体;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框架底部的横定位座(6),及设置在横定位座(6)一端底面内的第一气缸定位槽(7)、第二气缸定位槽(8),及设置在第一气缸安装槽(3)内且分别与第一气缸定位槽(7)、第二气缸定位槽(8)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升降气缸(4)、第二升降气缸(5),及对称设置在横定位座(6)两侧的第一横定位板(9)、第二横定位板(15),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横定位板(9)、第二横定位板(15)底面内的第一定位卡槽(10)、第二定位卡槽(16),及分别与第一定位卡槽(10)、第二定位卡槽(16)相配合使用的第一竖限位板(11)、第二竖限位板(17),及对称设置在混泥土底座(1)上且分别与第一竖限位板(11)、第二竖限位板(17)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辅助限位板(12)、第二辅助限位板(18),及与第一竖限位板(11)、第一辅助限位板(1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螺杆(13)、第一紧固螺母(14),及与第二竖限位板(17)、第二辅助限位板(18)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螺杆(19)、第二紧固螺母(20);所述第二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横定位座(6)另一端底面内的第三气缸定位槽(24)、第四气缸定位槽(25),及设置在第二气缸安装槽(21)内且分别与第三气缸定位槽(24)、第四气缸定位槽(25)相配合使用的第三升降气缸(23)、第四升降气缸(22),及对称设置在横定位座(6)两侧的第三横定位板(26)、第四横定位板(32),及分别设置在第三横定位板(26)、第四横定位板(32)底面内的第三定位卡槽(27)、第四定位卡槽(33),及分别与第三定位卡槽(27)、第四定位卡槽(33)相配合使用的第三竖限位板(28)、第四竖限位板(34),及对称设置在辅助混泥土底座(2)上且分别与第三竖限位板(28)、第四竖限位板(34)相配合使用的第三辅助限位板(29)、第四辅助限位板(35),及与第三竖限位板(28)、第三辅助限位板(29)相配合使用的第三定位螺杆(30)、第三紧固螺母(31),及与第四竖限位板(34)、第四辅助限位板(35)相配合使用的第四定位螺杆(36)、第四紧固螺母(37)。...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小型活化炉安装的升降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配合使用的混泥土底座(1)、辅助混泥土底座(2),及分别设置在混泥土底座(1)、辅助混泥土底座(2)内的第一气缸安装槽(3)、第二气缸安装槽(21),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气缸安装槽(3)、第二气缸安装槽(21)内的第一升降调节组件、第二升降调节组件,及分别与第一升降调节组件、第二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框架、滚轮和炉体;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框架底部的横定位座(6),及设置在横定位座(6)一端底面内的第一气缸定位槽(7)、第二气缸定位槽(8),及设置在第一气缸安装槽(3)内且分别与第一气缸定位槽(7)、第二气缸定位槽(8)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升降气缸(4)、第二升降气缸(5),及对称设置在横定位座(6)两侧的第一横定位板(9)、第二横定位板(15),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横定位板(9)、第二横定位板(15)底面内的第一定位卡槽(10)、第二定位卡槽(16),及分别与第一定位卡槽(10)、第二定位卡槽(16)相配合使用的第一竖限位板(11)、第二竖限位板(17),及对称设置在混泥土底座(1)上且分别与第一竖限位板(11)、第二竖限位板(17)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辅助限位板(12)、第二辅助限位板(18),及与第一竖限位板(11)、第一辅助限位板(1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螺杆(13)、第一紧固螺母(14),及与第二竖限位板(17)、第二辅助限位板(18)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螺杆(19)、第二紧固螺母(20);所述第二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横定位座(6)另一端底面内的第三气缸定位槽(24)、第四气缸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刘跃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优华达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