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针回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3251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血针回套装置,通过设置的放置架可以更好的对外部的采血针筒进行支撑和放置,将针帽放进转盘中,然后转盘通过联动机构与放置架联动,这样当用户将外部的采血针筒插入到放置架时,然后将采血针筒按压下去就可以将针头插进针帽,然后将采血针筒从放置架中拔出,然后联动机构就可以带动转盘转动,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转盘实现自动填充针帽,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动化,相比现在的人工将针帽对准针头进行回套来说,本方案提高了安全性,避免了用户在回套时,针头扎破手指的现象,也就避免了感染病症的隐患,人工对准需要浪费不少人工时间,本方案的自动转动转盘将针帽放置在对应针头的位置也增加了效率。

A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Sleev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return sleeve device, which can better support and place the external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barrel by setting a placement frame, and put the needle cap into the turntable, then the turntable is linked with the placement frame through a linkage mechanism, so that when the user inserts the external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barrel into the placement frame, the needle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needle cap by pressing the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barrel down. Then the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barrel is pulled out from the placement frame, and then the linkage mechanism can drive the turntable to rotate, so that the automatic filling needle cap can be realized by rotating the turntable, which can improve the autom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manual needle cap aiming at the needle to return the sleeve, this scheme improves the safety and avoids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needle pricks the finger when the user is returning the sleeve, and avoids it. It avoids the hidden danger of infection and wastes a lot of manual time in manual alignment. The automatic rotating turntable of this scheme also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by placing the needle cap in the pos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血针回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采血针回套装置。
技术介绍
采血站工作人员在进行采血操作时,根据医护人员执业标准要求,采血针使用后必须回套针帽,以防止后续操作过程中被刺伤和防止血液被污染。目前采用的回套方式多为双手回套,即一手持针,另一只手去取针套,然后将针尖对准针套中的孔,将采血针插入针套。当遇到采血的人过多时,需要快速完成上述动作。在执行上述动作的工程中,经常会在一只手拿针帽时,没拿稳弄掉针帽,耽误时间;因为针套上的针孔非常小,所以在对准过程中,被针扎伤事经常发生,特别是业务不熟练的新人,经常因为回套针帽时被扎伤。专利公布号为CN206381181U的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采血针回套装置,包括回套针帽盒,回套针帽盒上设置有回套针帽孔,回套针帽孔上部分为锥形,回套针帽孔下部分与回套针帽过渡配合;所述回套针帽孔下方设有弹簧安装孔,弹簧安装孔中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孔中对应位置设有用于防止弹簧弹出的限位板,其实现的效果仅是方便回套针帽插入后更好的固定住回套针帽,然后手动对准回套针帽的入口后在将采血针插入到回套针帽,这样使用仍然不方便。于是需要对上述专利文献中的采血针回套装置进一步进行改进,使使用时更容易对准回套针帽,更方便,更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更能节省回套时间的采血针回套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血针回套装置,包括可以放置外部的采血针的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回套机构,所述回套机构包括针帽、联动机构、用于存放针帽的转盘和可供外部采血针筒插入且将针头穿出的放置架,所述针帽呈环状排布放置在转盘中,所述放置架可上下滑移的连接在外壳内,所述转盘设置在放置架下方并可旋转的连接在外壳内,所述放置架和转盘通过联动机构联动,当外部针筒放入放置架并下压时,所述针帽套接在外部针筒的针头上,当外部针筒从放置架中拔出时,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述转盘旋转,以将相邻的针帽置于放置架下方对应外部采血针筒的针头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盘、联动齿条以及联动齿轮组,所述联动盘与放置架联动,所述联动盘还与联动齿条联动,所述联动齿轮组与联动齿条啮合,所述联动齿轮组还与转盘联动,当所述放置架从放置架中拔出时,所述联动盘通过联动齿条带动联动齿轮组,进而带动转盘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齿轮组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互呈直角啮合,其中,第一锥齿轮与联动齿条相啮合,第二锥齿轮与转盘联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置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可上下滑移的连接在外壳内,所述滑块背向放置架的一侧面开设有齿并与联动盘联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锥齿轮穿有转轴,所述第一锥齿轮可旋转的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外壳内,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端设置有发条盘,所述发条盘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间隔同轴可旋转的连接在转轴上,所述发条盘的侧面开有用于与联动齿条相啮合的齿,所述发条盘相对第一锥齿轮的一端铰接有多个呈环状排布的发条盘棘爪,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发条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位置与发条盘棘爪相对应的倒钩,所述发条盘棘爪具有翻转位和锁死位还具有一斜面,所述倒钩与发条盘棘爪相互配合,当所述发条盘顺时钟旋转时,所述发条盘棘爪进入翻转位,发条盘棘爪具有的斜面与倒钩相抵触引导发条盘棘爪翻转,当所述发条盘逆时针转动时,所述发条盘棘爪进入锁死位,所述发条盘棘爪勾住倒钩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发条盘内设置有发条,所述发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发条盘的盘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上,当所述发条盘顺时钟转动时,发条卷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外壳内部靠近所述第一锥齿轮位置还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棘爪,当所述棘爪上下滑移时,棘爪与第一锥齿轮相分离或相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棘爪具有勾爪和固定轴,所述勾爪与第三锥齿轮相抵触,所述勾爪通过扭簧可旋转的连接在固定轴上,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拨块滑槽和拨块,所述拨块可滑移的连接在拨块滑槽内,所述拨块滑槽的槽底开设有可供固定轴上下滑动的滑轨,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可滑移的连接在外壳内,另一端穿出滑轨后固定连接在拨块上,当所述拨块在拨块滑槽中上下滑动时,所述固定轴在滑轨中上下滑动,带动勾爪与第三锥齿轮相抵触或相分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的底部呈圆台状,并且圆台的侧面开设有齿,所述第二锥齿轮的相对第一锥齿轮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四锥齿轮与转盘底部的齿相啮合,当第二锥齿轮转动时,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转盘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顶尖滑槽,所述顶尖滑槽内可滑移的连接有顶尖,所述顶尖背向尖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相对顶尖的另一端与顶尖滑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可供人手从底部伸入的空心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具有第一锥形槽的顶柱,所述顶柱穿透外壳进入到外壳内部,所述顶尖的尖端伸入到第一锥形槽内,当所述转盘转动时,所述顶尖在第一锥形槽中转动;所述第一锥形槽的槽底还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顶尖的尖端相抵触,另一端穿透顶柱伸入到底座内后固定连接有按压块,当所述按压块被按压时,所述顶尖被推杆挤压进入到顶尖滑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顶部开有第二锥形槽,所述第二锥形槽的槽底与放置架相互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放置架可以更好的对外部的采血针筒进行支撑和放置,将针帽放进转盘中,然后转盘通过联动机构与放置架联动,这样当用户将外部的采血针筒插入到放置架时,然后将采血针筒按压下去就可以将针头插进针帽,然后将采血针筒从放置架中拔出,然后联动机构就可以带动转盘转动,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转盘实现自动填充针帽,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动化,相比现在的人工将针帽对准针头进行回套来说,本方案提高了安全性,避免了用户在回套时,针头扎破手指的现象,也就避免了感染病症的隐患,人工对准需要浪费不少人工时间,本方案的自动转动转盘将针帽放置在对应针头的位置也增加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壳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尖与推杆配合作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联动盘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联动齿轮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锥齿轮与发条盘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采血针回套装置,包括可以放置外部的采血针的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回套机构2,所述回套机构2包括针帽22、联动机构23、用于存放针帽22的转盘24和可供外部采血针筒插入且将针头穿出的放置架21,所述针帽22呈环状排布放置在转盘24中,所述放置架21可上下滑移的连接在外壳1内,所述转盘24设置在放置架21下方并可旋转的连接在外壳1内,所述放置架21和转盘24通过联动机构23联动,当外部针筒放入放置架21并下压时,所述针帽22套接在外部针筒的针头上,当外部针筒从放置架21中拔出时,所述联动机构23带动所述转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血针回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以放置外部的采血针的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回套机构(2),所述回套机构(2)包括针帽(22)、联动机构(23)、用于存放针帽(22)的转盘(24)和可供外部采血针筒插入且将针头穿出的放置架(21),所述针帽(22)呈环状排布放置在转盘(24)中,所述放置架(21)可上下滑移的连接在外壳(1)内,所述转盘(24)设置在放置架(21)下方并可旋转的连接在外壳(1)内,所述放置架(21)和转盘(24)通过联动机构(23)联动,当外部针筒放入放置架(21)并下压时,所述针帽(22)套接在外部针筒的针头上,当外部针筒从放置架(21)中拔出时,所述联动机构(23)带动所述转盘(24)旋转,以将相邻的针帽(22)置于放置架(21)下方对应外部采血针筒的针头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血针回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以放置外部的采血针的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回套机构(2),所述回套机构(2)包括针帽(22)、联动机构(23)、用于存放针帽(22)的转盘(24)和可供外部采血针筒插入且将针头穿出的放置架(21),所述针帽(22)呈环状排布放置在转盘(24)中,所述放置架(21)可上下滑移的连接在外壳(1)内,所述转盘(24)设置在放置架(21)下方并可旋转的连接在外壳(1)内,所述放置架(21)和转盘(24)通过联动机构(23)联动,当外部针筒放入放置架(21)并下压时,所述针帽(22)套接在外部针筒的针头上,当外部针筒从放置架(21)中拔出时,所述联动机构(23)带动所述转盘(24)旋转,以将相邻的针帽(22)置于放置架(21)下方对应外部采血针筒的针头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针回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23)包括联动盘(231)、联动齿条(232)以及联动齿轮组(233),所述联动盘(231)与放置架(21)联动,所述联动盘(231)还与联动齿条(232)联动,所述联动齿轮组(233)与联动齿条(232)啮合,所述联动齿轮组(233)还与转盘(24)联动,当采血针筒从放置架(21)中拔出时,所述联动盘(231)通过联动齿条(232)带动联动齿轮组(233),进而带动转盘(24)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针回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齿轮组(233)包括第一锥齿轮(2331)和第二锥齿轮(2332),所述第一锥齿轮(2331)和第二锥齿轮(2332)相互呈直角啮合,其中,第一锥齿轮(2331)与联动齿条(232)相啮合,第二锥齿轮(2332)与转盘(24)联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针回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2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块(211),所述滑块(211)可上下滑移的连接在外壳(1)内,所述滑块(211)背向放置架(21)的一侧面开设有齿并与联动盘(231)联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血针回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2331)穿有转轴(41),所述第一锥齿轮(2331)可旋转的连接在转轴(41)上,所述转轴(4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所述第一锥齿轮(2331)的一端设置有发条盘(42),所述发条盘(42)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331)间隔同轴可旋转的连接在转轴(41)上,所述发条盘(42)的侧面开有用于与联动齿条(232)相啮合的齿,所述发条盘(42)相对第一锥齿轮(2331)的一端铰接有多个呈环状排布的发条盘棘爪(44),所述第一锥齿轮(2331)相对发条盘(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位置与发条盘棘爪(44)相对应的倒钩(45),所述发条盘棘爪(44)具有翻转位和锁死位还具有一斜面,所述倒钩(45)与发条盘棘爪(44)相互配合,当所述发条盘(42)顺时钟旋转时,所述发条盘棘爪(44)进入翻转位,发条盘棘爪(44)具有的斜面与倒钩(45)相抵触引导发条盘棘爪(44)翻转,当所述发条盘(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翠苹蔡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