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为高铁部署基站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3042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为高铁部署基站的方法及装置,能够简化高铁部署基站参数的计算过程,实现高铁部署基站参数的黑盒化性。该方法包括:在预定高铁场景下,获取目标基站的站轨距、站高、天线的垂直半波瓣角;根据目标基站的覆盖半径、以及目标基站的站轨距、站高、天线的垂直半波瓣角,通过公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为高铁部署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为高铁部署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5G作为首个中国主推的通信标准,目前标准已经基本冻结。从设备形态来看,5GNR(newradio)是结合大功率(200W)、大带宽(100MHz)和大规模天线技术形成的新型基站,NR具备多个子载波且可以进行波束赋形。由于设备厂家目前主要推广的TR组件(transmitterandreceiver)产品数量有4TR、8TR、16TR、32TR和64TR等。天线阵子的数量也有48、96、128到192等,因此给5G高铁部署设备选型和站间距、下倾角等规划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计算站间距、下倾角等部署参数更加复杂。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是指由大量的处理单元(神经元)互相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网络结构,是对人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抽象、简化和模拟。ANN以数学模型模拟神经元活动,是基于模仿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而建立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ANN有多层和单层之分,每一层包含若干神经元,各神经元之间用带可变权重的有向弧连接,网络通过对已知信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为高铁部署基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定高铁场景下,获取目标基站的站轨距、站高、天线的垂直半波瓣角;根据所述目标基站的覆盖半径、以及所述目标基站的站轨距、站高、天线的垂直半波瓣角,通过公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为高铁部署基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定高铁场景下,获取目标基站的站轨距、站高、天线的垂直半波瓣角;根据所述目标基站的覆盖半径、以及所述目标基站的站轨距、站高、天线的垂直半波瓣角,通过公式:计算下倾角,其中,α为所述下倾角,M为所述站轨距,β为所述目标基站的入射角,H为所述目标基站的站高,θ为所述天线的垂直半波瓣角;将所述目标基站的站轨距、站高以及所述覆盖半径输入训练好的目标预测模型,得到站间距;根据所述站高、所述站轨距、所述下倾角和所述站间距在所述预定高铁场景下部署所述目标基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为高铁部署基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终端的功率、目标基站的功率、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终端传输数据使用的RB数、所述目标基站的天线阵子增益、天线工艺中的集成衰减、预定频段下高铁的穿透损耗、所述预定高铁场景下的路径衰减常量、所述目标基站的面积覆盖率、接收功率门限,其中所述接收功率门限为所述目标基站或终端接收功率的最小值;通过公式:计算所述目标基站的覆盖半径,其中,R为所述覆盖半径,PTX_a为所述基站的总功率或者所述终端的总功率,NRB_S为使用到的所述RB数,GSAO为单个所述天线阵子增益,NAO为全部所述天线阵子增益,EMP为所述集成衰减,BPL为所述穿透损耗,PL0为所述路径衰减常量,Pin为所述面积覆盖率,T为所述接收功率门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为高铁部署基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基站的站轨距、站高以及所述覆盖半径输入训练好的目标预测模型,得到站间距,之前,还包括:在宽泛理想高铁场景下,获取多个基站的站轨距、站高、重叠覆盖区长度、覆盖半径,其中,所述重叠覆盖区长度为相邻两个所述基站在高铁轨道上的重叠覆盖区的最大直径;通过公式:计算所述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其中D表示所述站间距,R0表示所述覆盖半径,M0表示所述站轨距,L表示所述重叠覆盖区长度;以所述多个基站的站高、站轨距、覆盖半径作为输入参数,以所述站间距作为输出参数,通过神经网络预测训练生成所述目标预测模型。4.一种为高铁部署基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预定高铁场景下,获取目标基站的站轨距、站高、天线的垂直半波瓣角;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基站的覆盖半径、以及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目标基站的站轨距、站高、天线的垂直半波瓣角,通过公式:计算下倾角,其中,α为所述下倾角,M为所述站轨距,β为所述目标基站的入射角,H为所述目标基站的站高,θ为所述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冯毅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