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292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组件、散热基座、磁性组件、引导对齐组件、电路板组件和盖板;所述散热基座包括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分隔挡板和冷却流道,所述分隔挡板将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空间区域,所述磁性组件、引导对齐组件和电路板组件分别设于各个独立空间区域内;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分隔挡板分隔出的各个独立空间区域;所述接收线圈组件、磁性组件和引导对齐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电能传输效率高,具有良好散热性能,且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储能系统通常通过220V交流电直接接入或通过电池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其实现需要连接到电力充电站的电缆及其连接器。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不方便性,同时因为接触式充电安全性低,对于环境要求高。而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作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关键配套零部件,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是指安装在电动汽车上,利用无接触电网的方式,将220V交流电经发射线圈转换成电磁能,通过接收线圈耦合进行电能传输,并由其输出线束输出高压直流电为车载高压电池包进行充电,并通过车载充电装置与地面发射装置的通信协议保持实时交互通信。现有的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或多或少存在电能传输效率低、散热性能差,安全性和可靠性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能传输效率高,具有良好散热性能,且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组件、散热基座、磁性组件、引导对齐组件、电路板组件和盖板;所述散热基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线圈组件(1)、散热基座(2)、磁性组件(3)、引导对齐组件(4)、电路板组件(5)和盖板(7);所述散热基座(2)包括底板(21),以及设于底板(21)上的分隔挡板(22)和冷却流道(23),所述分隔挡板(22)将所述底板(21)的上表面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空间区域,所述磁性组件(3)、引导对齐组件(4)和电路板组件(5)分别设于各个独立空间区域内;所述接收线圈组件(1)安装于所述底板(21)的下表面,所述盖板(7)用于封闭所述分隔挡板(22)分隔出的各个独立空间区域;所述接收线圈组件(1)、磁性组件(3)和引导对齐组件(4)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线圈组件(1)、散热基座(2)、磁性组件(3)、引导对齐组件(4)、电路板组件(5)和盖板(7);所述散热基座(2)包括底板(21),以及设于底板(21)上的分隔挡板(22)和冷却流道(23),所述分隔挡板(22)将所述底板(21)的上表面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空间区域,所述磁性组件(3)、引导对齐组件(4)和电路板组件(5)分别设于各个独立空间区域内;所述接收线圈组件(1)安装于所述底板(21)的下表面,所述盖板(7)用于封闭所述分隔挡板(22)分隔出的各个独立空间区域;所述接收线圈组件(1)、磁性组件(3)和引导对齐组件(4)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件(5)电连接,其中,磁性组件(3)与电路板组件(5)连接实现接收线圈组件(1)的副边控制器功能,引导对齐组件(4)用于引导接收线圈组件(1)与对应的发射线圈对齐并进行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1)包括线圈托盘(11),以及置于线圈托盘(11)内的线圈(12)、铁氧体组件(13)和谐振网络匹配电容板组件(14);所述铁氧体组件(13)和谐振网络匹配电容板组件(14)通过高温背胶固定于线圈(12)上,并利用导热灌封胶固定构成密闭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托盘(11)为高磁导率线圈托盘,所述线圈(12)由多股利兹线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车载充电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寇秋林杨国勋钟财张建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安亿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