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275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识别区域内拥堵路段,分析其关联路段即相邻信控路口及信控路口非拥堵通行方向即控制方向,调整相位配时达到区域信号方案的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根据道路的饱和度识别出可协调优化即可减少绿灯时长的控制方向,进而通过增设搭接相位/迟开早闭相位的方法,调整搭接相位的绿灯时长,有效通过相序调整和绿灯时长优化的方法实现路口交通信号方案的优化,从而实现交通信号区域优化,大大提高了区域优化的效率,避免传统优化方式仅能调整各相位绿灯时长,而同阶段通行方向绿灯需求不一致导致的区域拥堵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而智能化的交通信号控制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针对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管理研究中,以单点、干线和区域为主,其中区域交通信号控制把城区全部交通信号监控,以绿时差、绿灯时间、信号周期等参数对各路口信号方案优化,实现区域优化的效果。专利CN201410035986.6提出“一种主动式的城市道路区域配时参数协调优化方法”,通过循环迭代确定路网关键交叉口及其上游关联交叉口的交通需求,进而实现区域范围内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的协同优化。专利CN201610053830.X提出“一种面向单点瓶颈的下游区域信号优化方法”,通过精准描述区域内部节点交通状态的时空关联特性,合理调节下游节点的信号配时参数,从区域层面消散路段瓶颈。但这些区域优化方法在对交通信号方案优化时均需考虑多个参数,对配时进行优化,调整每个通行相位的绿灯时长,调整方法较为复杂,且由于调整了其他通行相位的绿灯时长,会导致区域内其余路段发生拥堵;同时现有的区域优化的研究只能通过参数对信号方案相位的绿灯时长进行修改,无法实现相位方案顺序的调整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阶段交通信号区域协调优化的调整方法较为复杂,且由于调整了其他通行相位的绿灯时长,会导致区域内其余路段发生拥堵,同时仅能对各路口信控方案相位阶段绿灯时长优化的问题。该种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以搭接相位/迟开早闭的信号协调作为思路,以双环调节为方式,基于车道饱和度参数确定关键路段及其上游关联路段,识别出可协调优化的控制方向,通过增设控制方向相邻阶段的绿灯时长,配置出搭接相位/迟开早闭相位,实现路口信号方案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区域信号优化,有效提升区域优化效率,缓解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识别优化区域内拥堵路段,分析其关联路段即相邻信控路口及信控路口非拥堵通行方向即控制方向,调整相位配时达到区域信号方案的优化;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城市路网结构针对优化区域划分出路段OD的交通小区;S2、对接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前端检测设备,基于路口交通流数据对区域内各信控路口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S3、对路网优化区域内交通小区各车道的实际通行需求和饱和度进行求解,分析确定优化区域内的拥堵路段,并将其标注为关键路段;S4、判别关键路段的关联路段及其关联上游路口的控制方向,并在路网中进行标注;S5、对步骤S4中标记的关键路段关联上游路口的控制方向进行配时优化,在不影响其他方向运行状态前提下,减少控制方向绿灯时长,增设相邻通行方向搭接相位/迟开早闭相位,实现区域协调优化。进一步地,步骤S3具体为,S31、对交通小区内各车道实际通行需求Qi进行求解,即:式中,Qi为交通小区内i车道的实际通行需求;为交通小区内i车道内进入的车流量,即从其他交通小区进入本小区车道i的交通量;为车道产生的交通流量,即从本交通小区路段两侧建筑物驶入车道i的车流量,为变道进入i车道的车流量;从路段中间从开口处驶出的交通量;为变道离开的i车道的交通量;S32、基于上一步骤求解的车道实际通行需求计算各车道的饱和度Si,即:式中,Si为车道i的饱和度;Qi为i车道的实际通行需求;hi为i车道的饱和车头时距;λ为交通小区驶入的信控路口绿信比;S33、若交通小区路段内的车道存在饱和度大于拥堵阈值情况,即路段内一条或多条车道饱和度大于拥堵阈值,则判定为拥堵,并将该交通小区设定为关键路段。进一步地,步骤S4具体为,S41、从关键路段出发,沿路段上游直行方向进行分析,提取其上游路口进入路段的左转方向车道饱和度和直行方向的车道饱和度数值,若左转方向车道饱和度或直行方向车道饱和度数值小于拥堵阈值,则将其方向判定为非拥堵可协调优化方向,即为控制方向,将车道所在路段判定为关联路段;S42、循环向上游路口进行分析,往上传递若干个交叉口,分别标记出关键路段的关联路段及其控制方向;S43、将关联路段和控制方向标注,提取出关键路段的控制方向所处的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进一步地,步骤S41中,若左转方向和直行方向的饱和度数值均小于阈值,则左转方向和直行方向两个方向均为控制方向,其所处路段均为关联路段。进一步地,步骤S5具体为,S51、提取出控制方向所处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对方案中涉及到控制方向的信号相位进行标注;S52、在步骤S2优化调整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和周期固定的基础上,通过增设控制相位相邻相位的搭接相位/迟开早闭相位,将协调方向的绿灯时长增加,减少控制方向的绿灯时长,得到调整后的路口绿信比λ′,从而得到优化调整后各车道的饱和度S′i;S53、调整绿灯时长,将非控制方向调整后的车道饱和度S′非i维持原数值或降低,将控制方向调整后的车道饱和度S′控i调整至拥堵阈值区间内,即[1,拥堵阈值],绿灯利用率最高,进而得到协调方向与控制方向调整后的双向偏差值,即:γ=|S协调方向-S控制方向|式中,S协调方向为协调增加绿灯时长的协调方向的车道饱和度,协调方向为拥堵方向;S控制方向为控制方向的车道饱和度;γ为双向偏差值;S54、循环调整搭接相位的绿灯时长和搭接相位结构直到其余流向不受影响即均大于绿时需求,当双向偏差值最小时则为最优方案,同时若求得的所有双向偏差数绝对值均大于偏差阈值,则维持原方案不变。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为,基于各信控路口布设的前端检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包括交通量、饱和车头时距,依托整形规划或最优解算法对信号控制方案各阶段的绿灯时长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该种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将车道即两信控路口之间划分为若干个交通小区,基于各车道实际通行需求和饱和度确定路网内的拥堵路段,从而可识别出协调优化区域中的关键路段,为区域信号控制优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依据。二、本专利技术方法根据道路的饱和度识别出可协调优化即可减少绿灯时长的控制方向,进而通过增设搭接相位/迟开早闭相位的方法,调整搭接相位的绿灯时长,有效通过相序调整和绿灯时长优化的方法实现路口交通信号方案的优化,从而实现交通信号区域优化,大大提高了区域优化的效率,避免传统优化方式仅能调整各相位绿灯时长,而同阶段通行方向绿灯需求不一致导致的区域拥堵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某区域的路段的说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实施例的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将搭接相位/迟开早闭的单点信号方案配置优化方法运用于区域信号优化中,自动识别出关键路段及其关联的上游路段,进一步分析出信控路口可减少绿灯时长的通行方向,增设搭接相位调整路口交通信号方案,从而实现区域信号优化管理,改变现阶段区域优化体用参数指标仅能对各相位阶段绿灯时长进行调整的问题,从而提高优化效率,缓解区域交通拥堵问题。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优化区域内拥堵路段,分析其关联路段即相邻信控路口及信控路口非拥堵通行方向即控制方向,调整相位配时达到区域信号方案的优化;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城市路网结构针对优化区域划分出路段OD的交通小区;S2、对接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前端检测设备,基于路口交通流数据对区域内各信控路口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S3、对路网优化区域内交通小区各车道的实际通行需求和饱和度进行求解,分析确定优化区域内的拥堵路段,并将其标注为关键路段;S4、判别关键路段的关联路段及其关联上游路口的控制方向,并在路网中进行标注;S5、对步骤S4中标记的关键路段关联上游路口的控制方向进行配时优化,在不影响其他方向运行状态前提下,减少控制方向绿灯时长,增设相邻通行方向搭接相位/迟开早闭相位,实现区域协调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优化区域内拥堵路段,分析其关联路段即相邻信控路口及信控路口非拥堵通行方向即控制方向,调整相位配时达到区域信号方案的优化;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城市路网结构针对优化区域划分出路段OD的交通小区;S2、对接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前端检测设备,基于路口交通流数据对区域内各信控路口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S3、对路网优化区域内交通小区各车道的实际通行需求和饱和度进行求解,分析确定优化区域内的拥堵路段,并将其标注为关键路段;S4、判别关键路段的关联路段及其关联上游路口的控制方向,并在路网中进行标注;S5、对步骤S4中标记的关键路段关联上游路口的控制方向进行配时优化,在不影响其他方向运行状态前提下,减少控制方向绿灯时长,增设相邻通行方向搭接相位/迟开早闭相位,实现区域协调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为,S31、对交通小区内各车道实际通行需求Qi进行求解,即:式中,Qi为交通小区内i车道的实际通行需求;为交通小区内i车道内进入的车流量,即从其他交通小区进入本小区车道i的交通量;为车道产生的交通流量,即从本交通小区路段两侧建筑物驶入车道i的车流量,为变道进入i车道的车流量;从路段中间从开口处驶出的交通量;为变道离开的i车道的交通量;S32、基于上一步骤求解的车道实际通行需求计算各车道的饱和度Si,即:式中,Si为车道i的饱和度;Qi为i车道的实际通行需求;hi为i车道的饱和车头时距;λ为交通小区驶入的信控路口绿信比;S33、若交通小区路段内的车道存在饱和度大于拥堵阈值情况,即路段内一条或多条车道饱和度大于拥堵阈值,则判定为拥堵,并将该交通小区设定为关键路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道饱和度的区域控制相位配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为,S41、从关键路段出发,沿路段上游直行方向进行分析,提取其上游路口进入路段的左转方向车道饱和度和直行方向的车道饱和度数值,若左转方向车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韬徐佳骋李璐盛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