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65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管理系统,尤指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主要包括:工作站、服务器通过无线路由器与施工设备连接以形成无线通讯传输控制,施工设备主要包括移动终端设备、支吊架、折叠梯、可拆卸防护栏、运输拖车、标线机、管道安装装置和定位构件;其中定位构件为数量匹配建筑信息的钢筋框架构件;支吊架固定安装在相邻间隔的两壁体之间;折叠梯与可拆卸防护栏设置在建筑信息外周边;运输拖车、标线机、管道安装装置活动式设置在相互间隔的建筑信息的过道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管理系统与建模软件,结合施工设备,为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现场协调等关键过程及时提供准确的构件几何位置、工程量等指导,帮控制项目成本、提升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管理系统,尤指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正在持续不断地跳跃性进步中,而如今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环境等等的管理就从对原有人员的管理逐步转变成对导向建筑的管理;当处于超大盖体车辆段环境中时,该环境属大型基础设施,在施工管理中存在土建体量大,机电安装工程复杂,多工序、多交叉、工期紧张的特点,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环境保护,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的控制等;但目前项目上技术人员普遍年轻,施工经验不足,导致现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较低,无法科学合理的调配人材机资源;目前常见的措施是采用BIM技术参与至施工中,BIM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验的欠缺,且采用BIM技术可提前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施工模拟优化施工工序,以三维可视化对于施工进度实时呈现;但具体到超大盖体车辆段中,仍欠缺一个系统合理的管理操作。在超大盖体车辆段环境中,已逐渐实现机械化作业,但机械化作业无法完全避免不可预见的安全事故出现,导致事故发生的多是由于操作者不经意地违章操作,事故发生时,不仅拖延工程质量及进度,而且致使施工人员受伤,更为严重的会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或造成工程的巨大财产损失,而引发违章操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对建筑机械的安全性操作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或监管措施,以及没有多样性的辅助设备。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施工当中时,由于目前在超大盖体车辆段的施工系统中,结合BIM技术进行运行改造并未有一个系统合理的操作方法,因此在未来施工中,需要将二者合理化、高效化融合为一个工作系统,避免施工难度随技术发展却日益困难,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建筑工程的投资控制无法监控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公开一种施工管理系统,尤指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应用于超大盖体车辆段内施工,主要包括设置在控制室的工作站、服务器、管理系统、无线路由器与设置在施工场地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站、服务器通过无线路由器与施工设备连接以形成无线通讯传输控制,所述管理系统为WEB端BIM协同管理平台,安装在工作站中,通过服务器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所述的施工设备主要包括移动终端设备、支吊架、折叠梯、可拆卸防护栏、运输拖车、标线机、管道安装装置和定位构件;其中移动终端设备设置为与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手持式移动APP应用终端设备;定位构件为数量匹配建筑信息的钢筋框架构件,定点式竖直安装在施工场地内以定位标注建筑信息;支吊架固定安装在相邻间隔的两壁体之间,并从施工场地底部贯通至顶部;折叠梯与可拆卸防护栏设置在建筑信息外周边;运输拖车、标线机、管道安装装置活动式设置在相互间隔的建筑信息的过道处。优选地,所述管理系统主要的工作模块包括逻辑运行的数据库、模型接入模块、模拟搭建模块、碰撞纠正模块和施工指导模块。优选地,所述工作站设置有启动管理系统并读取局域网计算机的大屏幕工作站,与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服务器进行网络关联以读取移动终端设备上传的即时信息。优选地,所述施工设备的支吊架主要包括立方架、提升运动装置和起吊装置,立方架纵向固定在两壁体之间,高度为从施工场地底部延伸至顶部,立方架内壁设置有竖直轨道,提升运动装置活动安装在竖直轨道上以沿纵向方向升降活动,起吊装置包括链条与圆环金属吊环,连接在提升运动装置下方以通过提升运动装置输送吊装物;施工设备的可拆卸防护栏为可横向折叠的铰接杆件结构,铰接杆件底部设置有万向滑轮,通过滑轮活动调节铰接杆的折叠或拉伸长度;施工设备的运输拖车、标线机、管道安装装置为活动件,其中运输拖车沿标线机设置的轨迹运行,管道安装装置可设置在运输拖车上并随之移动至工作位置。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建模:通过Revit土建、MagiCAD机电、Tekla钢构软件对超大盖体车辆段的构造信息进行三维建模;S2、导入模型:在WEB端BIM协同管理平台导入超大盖体车辆段的建模模型,通过BIM算量建模工具对接超大盖体车辆段的建模信息;S3、记录建模数据:读取超大盖体车辆段的建模信息,对模型的几何位置、建模精度及深度、部件属性进行记录,形成一个数据库;S4、设定属性:在WEB端BIM协同管理平台上对模型的栋号、楼层号、流水段、各构件类型的信息设定静态属性,对预留施工布置、施工设备运行、施工工艺与施工进度的信息设定动态属性,同时各构件的属性与施工进度属性进行关联,以获取实际进度信息;S5、初始工作:按照楼层号顺序依次工作,选择楼层后对选择土建施工或机电安装施工或钢构建造施工,然后进行模拟碰撞测试,导出错误结构并进行纠正指导;计算临建工程量,为临设成本控制、分包结算提供参考依据;S6、进度跟踪: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对现场进度实时记录并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中,并与管理系统的模型进行关联;S7、布置支吊架:根据施工场地内的场地规划,计算支吊架承重验算,规划支吊架安装空间及生成材料清单,并导出布置报告;S8、规划安全轨迹:根据原有建模信息划定安全施工区域,然后采用标线机在施工现场进行轨迹规划,以后续可沿轨迹移动;S9、建造规划:首先在结合施工现场与管理系统,规划定位构件的安装位置,根据施工现场按照需求安装辅助工作的定位构件;然后对定位构件所处位置进行自动排砖规划;最后排砖后可在外周边安装辅助型折叠梯、可拆卸防护栏;S10、流水段管理:通过流水段划分的方式将模型划分为可以管理的工作面,并且将进度计划、工程量、资源等信息按照工作面进行组织及管理,从而将施工设备中所需的运行设备适时安排参与到施工中,并按规划完成具体的施工操作。进一步地,所述的BIM算量建模工具包括图形算量工具、钢筋算量工具和安装算量工具。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还包括具体步骤:1)模型整合和数据交换,确定提交软件原始格式模型、BIM链接模型要求、浏览模型要求、BIM模型导出数据标准规范;2)统一建模公共信息,主要包括统一模型原点、统一单位、度量制、统一模型坐标系、统一楼层标高;3)对模型文件进行命名,模型依照设计系统的拆分原则,将模型文件分为工作模型和整合模型两大类,工作模型指设计人员输入包含建筑内容的模型文件,整合模型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将工作模型整合起来成为建筑系统的模型;4)规定模型构件颜色,以筛分构件类型。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的各构件的施工进度信息主要包括计划时间、实际完成时间、施工日报表和现场进度照片信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通过管理系统与建模软件的对接,并结合施工现场情况与施工设备,将管理系统的三维模型数据接口集成土建、钢构、机电、幕墙等多个专业模型,并以BIM集成模型为载体,将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合同、成本、工艺、质量、安全、图纸、材料、劳动力等信息集成到同一平台,同时现场管理人员同时配合控制室的监控工作,观测现场的设备运行与施工进度,即时将现场情况记录上传到系统中,利用BIM模型的形象直观、可计算分析的特性,为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应用于超大盖体车辆段内施工,主要包括设置在控制室的工作站、服务器、管理系统、无线路由器与设置在施工场地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站、服务器通过无线路由器与施工设备连接以形成无线通讯传输控制,所述管理系统为WEB端BIM协同管理平台,安装在工作站中,通过服务器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所述的施工设备主要包括移动终端设备、支吊架、折叠梯、可拆卸防护栏、运输拖车、标线机、管道安装装置和定位构件;其中移动终端设备设置为与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手持式移动APP应用终端设备;定位构件为数量匹配建筑信息的钢筋框架构件,定点式竖直安装在施工场地内以定位标注建筑信息;支吊架固定安装在相邻间隔的两壁体之间,并从施工场地底部贯通至顶部;折叠梯与可拆卸防护栏设置在建筑信息外周边;运输拖车、标线机、管道安装装置活动式设置在相互间隔的建筑信息的过道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应用于超大盖体车辆段内施工,主要包括设置在控制室的工作站、服务器、管理系统、无线路由器与设置在施工场地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站、服务器通过无线路由器与施工设备连接以形成无线通讯传输控制,所述管理系统为WEB端BIM协同管理平台,安装在工作站中,通过服务器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所述的施工设备主要包括移动终端设备、支吊架、折叠梯、可拆卸防护栏、运输拖车、标线机、管道安装装置和定位构件;其中移动终端设备设置为与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手持式移动APP应用终端设备;定位构件为数量匹配建筑信息的钢筋框架构件,定点式竖直安装在施工场地内以定位标注建筑信息;支吊架固定安装在相邻间隔的两壁体之间,并从施工场地底部贯通至顶部;折叠梯与可拆卸防护栏设置在建筑信息外周边;运输拖车、标线机、管道安装装置活动式设置在相互间隔的建筑信息的过道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系统主要的工作模块包括逻辑运行的数据库、模型接入模块、模拟搭建模块、碰撞纠正模块和施工指导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设置有启动管理系统并读取局域网计算机的大屏幕工作站,与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服务器进行网络关联以读取移动终端设备上传的即时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设备的支吊架主要包括立方架、提升运动装置和起吊装置,立方架纵向固定在两壁体之间,高度为从施工场地底部延伸至顶部,立方架内壁设置有竖直轨道,提升运动装置活动安装在竖直轨道上以沿纵向方向升降活动,起吊装置包括链条与圆环金属吊环,连接在提升运动装置下方以通过提升运动装置输送吊装物;施工设备的可拆卸防护栏为可横向折叠的铰接杆件结构,铰接杆件底部设置有万向滑轮,通过滑轮活动调节铰接杆的折叠或拉伸长度;施工设备的运输拖车、标线机、管道安装装置为活动件,其中运输拖车沿标线机设置的轨迹运行,管道安装装置可设置在运输拖车上并随之移动至工作位置。5.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建模:通过Revit土建、MagiCAD机电、Tekla钢构软件对超大盖体车辆段的构造信息进行三维建模;S2、导入模型:在WEB端BIM协同管理平台导入超大盖体车辆段的建模模型,通过BIM算量建模工具对接超大盖体车辆段的建模信息;S3、记录建模数据:读取超大盖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少鹏连双伟王振华郭振方李俊杰李子华田勇欣张天兰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