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通信对讲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是一种移动通信对讲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对讲装置,是一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在不需要任何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话,无通话话费产生,适用于相对固定且频繁通话的场合。其中,移动通信对讲装置可以分为模拟对讲设备、数字对讲设备、IP对讲设备。由于移动通信对讲装置具有不受网络限制、操作简单、通话成本低、支持一对多通话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公安、民航、运输、水利、铁路、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用于团体成员间的联络和指挥调度,以提高沟通效率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传统的移动通信对讲装置主要包括外壳、主机、电池、座充等部件,其中,主机又可以包括面壳、PTT按键、耳机和电源插孔塞、PCB组件、LCD部分、音量/开关钮、编码旋钮、指示灯、MIC等。目前,移动通信对讲装置均采用座充对电池进行充电,其不足在此在于,第一,在座充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电池、座充均向发送电路、接收电路供电,使得充电时间延长;第二,由于在充电的同时,电池也处于放电,如此一来,便造成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第三,传统的电池充电电路(座充)并未设置保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通信对讲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天线,一端与天线连接的电感L1,具有一初级线圈一次级线圈、初级线圈的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的可调隔离变T2,连接在可调隔离变T2的初级线圈的两端之间的电容C14,连接在可调隔离变T2的次级线圈两端之间的电容C10,一端与调隔离变T2的次级线圈的中间抽头连接的电容C13,具有三组两位置联动的收发开关、且第三收发开关K1‑3的2号端子与调隔离变T2的次级线圈的中间抽头连接的收发按钮,一端与可调隔离变T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电阻R18,基极与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且集电极与可调隔离变T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三极管Q9,连接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通信对讲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天线,一端与天线连接的电感L1,具有一初级线圈一次级线圈、初级线圈的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的可调隔离变T2,连接在可调隔离变T2的初级线圈的两端之间的电容C14,连接在可调隔离变T2的次级线圈两端之间的电容C10,一端与调隔离变T2的次级线圈的中间抽头连接的电容C13,具有三组两位置联动的收发开关、且第三收发开关K1-3的2号端子与调隔离变T2的次级线圈的中间抽头连接的收发按钮,一端与可调隔离变T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电阻R18,基极与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且集电极与可调隔离变T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三极管Q9,连接在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容C11,一端均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的电容C12和电阻R20,一端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的电阻R19,一端连接在电阻R18与电容C10之间、且另一端与收发按钮的第二收发开关K1-2连接的电容C9和电容C8,一端与收发按钮的第三收发开关K1-3的3号端子连接的电阻R21,一端均与收发按钮的第三收发开关K1-3的1号端子连接的电阻R15和电阻R16,一端与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收发按钮的第一收发开关K1-1的1号端子连接的电容C15,一端与收发按钮的第一收发开关K1-1的2号端子连接的语音蜂鸣器SP,一端与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的电容C7,连接在电容C7的另一端与收发按钮的第一收发开关K1-1的3号端子之间的电容C6,基极连接在电容C6与电容C7之间的三极管Q8,连接在三极管Q8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且另一端与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的电阻R12,一端连接在电阻R15与电阻R12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6,一端连接在电阻R15与电阻R12之间、且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的电阻R14,发射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的三极管Q5,集电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且基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的三极管Q6,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且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2与电阻R13之间的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且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21和电容C15之间的电阻R10,发射极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的三极管Q7,连接在三极管Q6的基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9,连接在三极管Q7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1;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均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电容C5的另一端、语音蜂鸣器SP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电容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浪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