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信息动态匹配方法、装置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255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7:4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信息动态匹配方法,包括:配置静态数据库,静态数据库存储有所有用户的相关数据,相关数据包括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配置动态数据库,当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时,将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从静态数据库传输至动态数据库,以存储至动态数据库中;接收特定用户的输入生物特征信息;以及比较输入生物特征信息与动态数据库存储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二者一致,则判断为匹配。本公开了还提供了一种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动态数据处理装置、生物特征信息动态匹配装置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特征信息动态匹配方法、装置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本公开涉及一种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动态数据处理装置、生物特征信息动态匹配方法、生物特征信息动态匹配装置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以特征点为基础的生物识匹配别系统虽然有很高的准确度,但是因为在数学上测量提取的特征点之间的相似度,因此需要绝对计算(处理)时间来计算相似度。为了提升匹配的准确性及提高评估标准可能会增加执行时间。例如,在掌静脉匹配系统的情况下,需要至少1/4000秒来比较特征点之间的相似性。这是除数据库(DB)配置,主数据输入/输出(I/O),认证用户的数据查询(Query)和结果传输的过程之外的时间。如果考虑所有需要花费的时间,总匹配时间将更长。在匹配系统中,基于验证(Verification)的1:1匹配为:信息输入→用户信息搜索→比较→结果输出,这仅是一个特征点相似性的比较。在所有用户中找到具有相应生物信息的用户的识别(Identification)为:输入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与所有用户比较运算→结果输出,该比较操作的时间基于总用户数量的不同而不同。在识别领域,比较运算的速度对整个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用户总数较小的DB(1:10000级别,1为待识别的用户,10000为总用户数量)的情况下,不需大的设备投资,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分类等来来使性能最大化。但是如果用户数量扩大到中/大规模(1:50000或更高),为了确保期望的性能是需要进行设备投资的。以掌静脉匹配系统的1/4000秒为基准进行说明。在单核CPU的情况下,1秒内可以识别4000名用户,当使用四核CPU时,可以将其开发为并行处理方式,其使用多线程方法在该四核CPU上同时运行四个操作。但是,即使进行并行处理,1秒内最多只能处理16000人。这里,假设CPU是100%用于匹配处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操作系统(OS)、服务器(Server)、数据库和应用程序(APP)等会消耗CPU资源,因此实际上1秒的时间不可能识别16000名用户。如果使用一个四核CPU,则至少需要6~8秒才能获得1:100000的匹配结果。生物识别技术的主要用途是期望快速识别用户的技术。它主要应用于记录用户出勤记录的考勤(TimeAttendance,以下简称TA)和用于授予特定地点或路线的出入权限的访问控制(AccessControl,以下简称AC)。在这两种应用中均会存在人流,如果执行出现问题或时间太长,则会发生拥堵。执行时间在6秒以上时,对于这些应用而言将会是一个很长的时间,AC/TA应用中通常是1秒内得出比较运算结果,因此,在中/大型生物识别的AC/TA应用中,就必须要增加设备来满足要求。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可以使用服务器计算技术并行连接四核CPU的方式。即,通过CPU内核的并行扩展,增加同时执行次数的方法,每个服务器可能有4到16个CPU。如上所述,服务器的CPU操作不仅仅用于生物识别比较这一操作,随着用户总数的增加,设备的规模也成比例增加。设备的扩建意味着搭建和维护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在需要明确认证是否本人的中/大规模大学、医院、地铁/铁路等场景下,越多人使用的系统,越是需要快速的认证,这样才能保证顺畅运营。为了顺畅运营,则需要1秒内得到认证结果,这样搭建/管理费用会急剧增加。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处理大规模的1:1000000的匹配系统至少需要80个四核CPU,而且还需要提供数据的分散、流量控制、管理的附加服务器系统和网络设备。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大致存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用户的生物信息直接存储在用户的ID卡或手机中,在需要认证时读取存储的生物信息,并将读取的生物信息与当前获取的用户生物信息进行比较。但是这种方式中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将用户所持有的生物信息通过生物识别终端来传送数据,ID卡或手机与识别终端的通信方式仍然低速,且经常出现错误,传输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可能需要授权和加密的一系列过程,通过无线传输重要的个人敏感信息,如果加密或安全性没有保证,则可能被无线黑客拦截数据。当执行数据加密以防止这种情况时,需要额外的过程,例如密钥交换和加密/解密,因此,再次增加执行时间并可能需要增加设备。另外如果用户丢失了手机或ID卡时,则不能进行生物特征认证。第二种方式是基于手机终端的接近性来执行AC/TA的技术。这种方法的最大问题是可用性最大化,但安全性相对较弱。即手机认证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因为它是基于“你持有注册手机=本人”的前提,所以可能与AC/TA行业的核心“自我认证”的本质存在一些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动态数据处理装置、生物特征信息动态匹配方法、生物特征信息动态匹配装置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一种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配置静态数据库,所述静态数据库存储有所有用户的相关数据;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以及配置动态数据库,当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时,将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从所述静态数据库传输至所述动态数据库,以存储至所述动态数据库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特定用户不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将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从所述动态数据库中删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特定用户的输入信息,并且将所述输入信息与所述动态数据库存储的用户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定条件为预定位置范围或预定用户,将处于所述预定位置范围的用户或作为预定用户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定用户为预约用户或登记用户。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一种动态数据处理装置,包括:静态数据库模块,所述静态数据库存储有所有用户的相关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以及动态数据库模块,当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作为特定用户时,所述动态数据库接收并存储来自所述静态数据库的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当所述特定用户不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所述动态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被删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特定用户的输入信息;以及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输入信息与所述动态数据库存储的用户的相关数据。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定条件为预定位置或预定用户,将处于所述预定位置范围的用户或作为预定用户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定用户为预约用户或登记用户。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一种生物特征信息动态匹配方法,包括:配置静态数据库,所述静态数据库存储有所有用户的相关数据,所述相关数据包括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配置动态数据库,当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时,将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从所述静态数据库传输至所述动态数据库,以存储至所述动态数据库中;接收所述特定用户的输入生物特征信息;以及比较所述输入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动态数据库存储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二者一致,则判断为匹配。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特定用户不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将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从所述动态数据库中删除。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静态数据库,所述静态数据库存储有所有用户的相关数据;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以及配置动态数据库,当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时,将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从所述静态数据库传输至所述动态数据库,以存储至所述动态数据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静态数据库,所述静态数据库存储有所有用户的相关数据;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以及配置动态数据库,当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时,将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从所述静态数据库传输至所述动态数据库,以存储至所述动态数据库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特定用户不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将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从所述动态数据库中删除。3.一种动态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态数据库模块,所述静态数据库存储有所有用户的相关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以及动态数据库模块,当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作为特定用户时,所述动态数据库接收并存储来自所述静态数据库的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4.一种生物特征信息动态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静态数据库,所述静态数据库存储有所有用户的相关数据,所述相关数据包括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配置动态数据库,当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确定为特定用户时,将所述特定用户的相关数据从所述静态数据库传输至所述动态数据库,以存储至所述动态数据库中;接收所述特定用户的输入生物特征信息;以及比较所述输入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动态数据库存储的生物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镇旭徐华斌郑耀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