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锋专利>正文

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269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其结构包括书写板、调节件、折叠板、支撑杆、折叠轮、置物板、格槽、块体、教学框架,所述教学框架为方形框架结构,边角固定且呈直角状,所述教学框架内边缘切有凹槽状的沟槽,为夹层结构,所述教学框架内腔由格槽交错构成的网格结构,所述块体活动置于教学框架内腔中,所述教学框架上侧与书写板采用铰链安装方式活动连接,所述调节件对应设在教学框架下端处,采用贯穿相连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橡胶轮,具有支撑与平衡作用,滚动时通过转轴在轴承架上转动摩擦,带动教学器在学生间移动,有效提高两者间的互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
本技术是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属于教学用具

技术介绍
教学器是一种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各类器具及教师授课时使用的用具。具体为美术教学用具。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140681.0的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尤其适用于颜色识别和色彩形成原理的教育,它包括混色板上分为N个网格,由和网格的形状匹配的色块填入对应的网格内。该基础色网络内的网格两两相邻为一组拼接后与混色板的边沿线围成一个独立网格,独立网格内填入的色块颜色是基础色网络的两两相邻分别填入的两个基色混合后呈现出来的颜色的色块。本技术的突出优点是能帮助受教者快速识别单色混合后呈现出来的新色彩的认识。操作简单灵活,组合变化方便。尤其是一种携带更方便,变化多样的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满足不同的多种单色混合后形成新的色彩效果,演示过程灵活方便。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混色教学器无法在地面上移动,与学生的互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以解决混色教学器无法在地面上移动,与学生的互动性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其结构包括书写板、调节件、折叠板、支撑杆、折叠轮、置物板、格槽、块体、教学框架,所述教学框架为方形框架结构,边角固定且呈直角状,所述教学框架内边缘切有凹槽状的沟槽,为夹层结构,所述教学框架内腔由格槽交错构成的网格结构,所述块体活动置于教学框架内腔中,所述教学框架上侧与书写板采用铰链安装方式活动连接,所述调节件对应设在教学框架下端处,采用贯穿相连方式,所述教学框架下底面与支撑杆上端紧密接触相连,支撑杆分设两侧,所述置物板位于教学框架的下方位置,所述书写板下底面与支撑杆上端紧密贴合相连,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支撑杆下端设有活动连接的折叠轮;所述折叠轮由橡胶轮、转轴、连板、轴承架、平衡件组成,所述橡胶轮中心与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转轴与连板下端转动摩擦,所述连板与轴承架采用间隙接触摩擦方式相连,所述轴承架空缺处安装连接橡胶轮,两端设有平衡件,所述连板通过配件与支撑杆下端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格槽对应与块体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贯穿书写板下端通孔两侧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中段位置设有折叠板。进一步地,所述书写板的下方位置设有折叠板。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板与置物板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平衡件为方形实心块。进一步地,所述轴承架左右两侧形状形同,中部预留空槽。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将块体置于对应的格槽内,通过教学框架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折叠轮实现滚动功能,首先将连板扳下,使得橡胶轮接触地面,橡胶轮高耐磨橡胶制造,位于支撑杆下端,具有支撑作用,滚动时通过转轴在轴承架上转动摩擦,通过平衡件均衡轴承架两侧压力,通过橡胶轮滚动的特性带动教学器在学生间移动,有效提高两者间的互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件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橡胶轮结构分解示意图。图中:书写板-1、调节件-2、折叠板-3、支撑杆-4、折叠轮-5、橡胶轮-501、转轴-502、连板-503、轴承架-504、平衡件-505、置物板-6、格槽-7、块体-8、教学框架-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其结构包括书写板1、调节件2、折叠板3、支撑杆4、折叠轮5、置物板6、格槽7、块体8、教学框架9,所述教学框架9为方形框架结构,边角固定且呈直角状,所述教学框架9内边缘切有凹槽状的沟槽,为夹层结构,所述教学框架9内腔由格槽7交错构成的网格结构,所述块体8活动置于教学框架9内腔中,所述教学框架9上侧与书写板1采用铰链安装方式活动连接,所述调节件2对应设在教学框架9下端处,采用贯穿相连方式,所述教学框架9下底面与支撑杆4上端紧密接触相连,支撑杆4分设两侧,所述置物板6位于教学框架9的下方位置,所述书写板1下底面与支撑杆4上端紧密贴合相连,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支撑杆4下端设有活动连接的折叠轮5;所述折叠轮5由橡胶轮501、转轴502、连板503、轴承架504、平衡件505组成,所述橡胶轮501中心与转轴502活动连接,所述转轴502与连板503下端转动摩擦,所述连板503与轴承架504采用间隙接触摩擦方式相连,所述轴承架504空缺处安装连接橡胶轮501,两端设有平衡件505,所述连板503通过配件与支撑杆4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格槽7对应与块体8相接触,所述调节件2贯穿书写板1下端通孔两侧并相连,所述支撑杆4的中段位置设有折叠板3,所述书写板1的下方位置设有折叠板3,所述折叠板3与置物板6活动连接。本专利所说的橡胶轮501采用高耐磨橡胶制造,高耐磨,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能起到支撑作用,能够在滚动过程中减少震动。在进行使用时,将块体8置于对应的格槽7内,通过教学框架9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折叠轮5实现滚动功能,首先将连板503扳下,使得橡胶轮501接触地面,橡胶轮501高耐磨橡胶制造,位于支撑杆4下端,具有支撑作用,滚动时通过转轴502在轴承架504上转动摩擦,通过平衡件505均衡轴承架504两侧压力,通过橡胶轮501滚动的特性带动教学器在学生间移动,有效提高两者间的互动性。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混色教学器无法在地面上移动,与学生的互动性低,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橡胶轮滚动的特性带动教学器在学生间移动,有效提高两者间的互动性,具体如下所述:橡胶轮501中心与转轴502活动连接,所述转轴502与连板503下端转动摩擦,所述连板503与轴承架504采用间隙接触摩擦方式相连,所述轴承架504空缺处安装连接橡胶轮501,两端设有平衡件505,所述连板503通过配件与支撑杆4下端活动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其结构包括书写板(1)、调节件(2)、折叠板(3)、支撑杆(4)、折叠轮(5)、置物板(6)、格槽(7)、块体(8)、教学框架(9),所述教学框架(9)为方形框架结构,边角固定且呈直角状,所述教学框架(9)内边缘切有凹槽状的沟槽,为夹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框架(9)内腔由格槽(7)交错构成的网格结构,所述块体(8)活动置于教学框架(9)内腔中,所述教学框架(9)上侧与书写板(1)采用铰链安装方式活动连接,所述调节件(2)对应设在教学框架(9)下端处,采用贯穿相连方式,所述教学框架(9)下底面与支撑杆(4)上端紧密接触相连,支撑杆(4)分设两侧,所述置物板(6)位于教学框架(9)的下方位置,所述书写板(1)下底面与支撑杆(4)上端紧密贴合相连,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支撑杆(4)下端设有活动连接的折叠轮(5);所述折叠轮(5)由橡胶轮(501)、转轴(502)、连板(503)、轴承架(504)、平衡件(505)组成,所述橡胶轮(501)中心与转轴(502)活动连接,所述转轴(502)与连板(503)下端转动摩擦,所述连板(503)与轴承架(504)采用间隙接触摩擦方式相连,所述轴承架(504)空缺处安装连接橡胶轮(501),两端设有平衡件(505),所述连板(503)通过配件与支撑杆(4)下端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美术、艺术混色教学器,其结构包括书写板(1)、调节件(2)、折叠板(3)、支撑杆(4)、折叠轮(5)、置物板(6)、格槽(7)、块体(8)、教学框架(9),所述教学框架(9)为方形框架结构,边角固定且呈直角状,所述教学框架(9)内边缘切有凹槽状的沟槽,为夹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框架(9)内腔由格槽(7)交错构成的网格结构,所述块体(8)活动置于教学框架(9)内腔中,所述教学框架(9)上侧与书写板(1)采用铰链安装方式活动连接,所述调节件(2)对应设在教学框架(9)下端处,采用贯穿相连方式,所述教学框架(9)下底面与支撑杆(4)上端紧密接触相连,支撑杆(4)分设两侧,所述置物板(6)位于教学框架(9)的下方位置,所述书写板(1)下底面与支撑杆(4)上端紧密贴合相连,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支撑杆(4)下端设有活动连接的折叠轮(5);所述折叠轮(5)由橡胶轮(501)、转轴(502)、连板(503)、轴承架(5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锋
申请(专利权)人:黄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