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国画教学画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35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3:22
一种国画教学画板,底板水平设置,万向轮设置在底板的下表面,二个竖直移动装置平行并与底板的上表面垂直,竖直移动装置的支撑梁一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丝杠,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杠连接,每个第一丝杠上均设置有2个丝母;二个竖直移动装置平行并与与二个竖直移动装置构成“井”字型,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与每个第一丝杠的一个丝母连接;横梁上设置有第二丝杠,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杠连接,第二丝杠上设置有2个丝母;连接板与竖直移动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平行设置并与第二丝杠上的每个丝母固定连接,画板通过万向节与连接板连接,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A Painting Boar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A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drawing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horizontal bottom plate and a universal wheel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Two vertical moving devices are parallel to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One end of the supporting beam of the vertical moving device is vertically fixed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A first lead screw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beam.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driv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ead screw, and each of the first lead screw is arranged. There are two screw heads; two vertical moving devices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form a \well\ type with two vertical moving devices, and the horizontal moving device's cross beam is connected with one screw head of each first screw; a second screw is arranged on the cross beam,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econd driv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crew, and two screw heads are arranged on the second screw;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moving device and the horizontal moving device. The drawing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board through a universal joint, and the first drive motor and the second drive motor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国画教学画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国画教学工具,具体为一种国画教学画板。
技术介绍
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意义重大,国画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国画教学专用的板子都是位置固定的,移动不方便,在教学生画画时不能调节好角度的话对学生来讲看起来十分费力,不方便教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不注意听讲,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影响到教师业绩,而国画教师由于在国画教学板上绘制国画无法时时关注不注意听讲的学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国画教学画板。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国画教学画板,包括:底板,万向轮,竖直移动装置,水平移动装置,连接板,万向节、画板和控制系统;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万向轮为四个,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竖直移动装置为二个,二个竖直移动装置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垂直,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梁,第一丝杠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支撑梁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杠连接,每个第一丝杠上均设置有2个丝母;所述水平移动装置为二个,二个竖直移动装置在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平面内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平行与二个竖直移动装置构成“井”字型,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横梁,第二丝杠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横梁成“L”型,每个横梁的长边与每个第一丝杠的一个丝母连接;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的短边固定有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另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的短边固定有工具盘;所述横梁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横梁上设置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杠连接,所述第二丝杠上设置有2个丝母;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平行设置并与第二丝杠上的每个丝母固定连接,所述画板通过万向节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国画教学画板,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的短边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器上设置有摄像头和显示屏,所述摄像头和显示屏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锁紧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国画教学画板,包括热电阻,所述热电阻设置在所述画板背面,所述热电阻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画板正面设置有压块。进一步的,所述压块为多个。进一步的,所述的国画教学画板,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与所述蓄电池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国画教学画板,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所述摄像头和显示屏与所述蓄电池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国画教学画板,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所述热电阻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国画教学画板通过设置万向轮可实现自由移动,实现在室内室外的国画教学,通过设置竖直移动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适应不同身高的教师教学同时满足了水平方向的微调,通过设置万向节,实现了画板任何方向的任意调节,满足了教师的绘画教学。2、本技术的国画教学画板,通过设置摄像头和显示屏,能有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拍摄并实时显示,能有效督促学生上课时认真学习。3、本技术的国画教学画板,采用压块将国画用纸压紧,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图钉将国画用纸固定到国画画板上,造成图钉对国画画板以及国画用纸损坏的问题。4、本技术的国画教学画板,采用热电阻对画板加热,提高了水墨的干燥速度。5、本技术的国画教学画板,设置带有控制面板的控制系统,并将执行机构与控制系统连接,提高了整机的自动化程度,通过设置蓄电池,为执行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提供动力的同时提高了整个画板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国画教学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中A部放大视图。图5为图1中B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国画教学画板,包括:底板1、竖直移动装置、水平移动装置、连接板8、万向节9、画板10、蓄电池11、万向轮12、压块13、显示器15、控制面板16、热电阻和控制系统;所述底板1水平设置,所述万向轮12为四个,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所述竖直移动装置为二个,二个竖直移动装置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梁2,第一丝杠4和第一驱动电机6,所述支撑梁2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6,支撑梁2上设置有第一丝杠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杠4连接,每个第一丝杠4上均设置有2个丝母,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驱动所述第一丝杠4旋转并带动第一丝杠4上的2个丝母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水平移动装置为二个,二个竖直移动装置在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平面内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平行与二个竖直移动装置构成“井”字型,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横梁3,第二丝杠5和第二驱动电机7,所述横梁3成“L”型,每个横梁3的长边与每个第一丝杠4的一个丝母连接;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3的短边固定有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16,另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3的短边固定有用于盛装画笔、调色盘等国画工具的工具盘14;所述横梁3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7,横梁3上设置有第二丝杠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杠5连接,所述第二丝杠5上设置有2个丝母,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驱动所述第二丝杠5旋转并带动第二丝杠5上的2个丝母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连接板8与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平行设置并与第二丝杠5上的每个丝母固定连接,所述画板10通过万向节9与所述连接板8连接,以实现画板10任意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7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显示器15与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3的短边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器15上设置有用于拍摄学生学习情况的摄像头151和显示所述摄像头拍摄内容的显示屏152,所述摄像头151和显示屏152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热电阻设置在所述画板10背面,用于加热所述画板10,所述热电阻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压块13为多个,设置在所述画板10正面。所述蓄电池11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所述蓄电池11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第二驱动电机7、摄像头151、显示屏152、热电阻和控制系统连接,以为上述元件提供动力。优选的,所述万向轮12上设置有锁紧装置121,已实现万向轮的锁定。优选的,所述压块为8个,画板10的每个边设置有2个。所述国画教学画板的使用方法如下:推动所述国画教学画板,所述国画教学画板通过万向轮12移动至预定教学区域后通过锁紧装置121将万向轮12锁紧,教师操控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16分别启动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驱动所述第一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国画教学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万向轮(12),竖直移动装置,水平移动装置,连接板(8),万向节(9)、画板(10)和控制系统;所述底板(1)水平设置,所述万向轮(12)为四个,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所述竖直移动装置为二个,二个竖直移动装置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梁(2),第一丝杠(4)和第一驱动电机(6),所述支撑梁(2)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6),支撑梁(2)上设置有第一丝杠(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杠(4)连接,每个第一丝杠(4)上均设置有2个丝母;所述水平移动装置为二个,二个竖直移动装置在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平面内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平行与二个竖直移动装置构成“井”字型,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横梁(3),第二丝杠(5)和第二驱动电机(7),所述横梁(3)成“L”型,每个横梁(3)的长边与每个第一丝杠(4)的一个丝母连接;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3)的短边固定有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16),另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3)的短边固定有工具盘(14);所述横梁(3)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7),横梁(3)上设置有第二丝杠(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杠(5)连接,所述第二丝杠(5)上设置有2个丝母;所述连接板(8)与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平行设置并与第二丝杠(5)上的每个丝母固定连接,所述画板(10)通过万向节(9)与所述连接板(8)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7)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国画教学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万向轮(12),竖直移动装置,水平移动装置,连接板(8),万向节(9)、画板(10)和控制系统;所述底板(1)水平设置,所述万向轮(12)为四个,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所述竖直移动装置为二个,二个竖直移动装置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梁(2),第一丝杠(4)和第一驱动电机(6),所述支撑梁(2)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6),支撑梁(2)上设置有第一丝杠(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杠(4)连接,每个第一丝杠(4)上均设置有2个丝母;所述水平移动装置为二个,二个竖直移动装置在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平面内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平行与二个竖直移动装置构成“井”字型,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横梁(3),第二丝杠(5)和第二驱动电机(7),所述横梁(3)成“L”型,每个横梁(3)的长边与每个第一丝杠(4)的一个丝母连接;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3)的短边固定有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16),另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横梁(3)的短边固定有工具盘(14);所述横梁(3)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7),横梁(3)上设置有第二丝杠(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杠(5)连接,所述第二丝杠(5)上设置有2个丝母;所述连接板(8)与所述竖直移动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平行设置并与第二丝杠(5)上的每个丝母固定连接,所述画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德鸿张江岳张可佳何炯杰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