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取像镜头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12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光学取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离轴处至少有一个凹面且具有负屈折力;其中,f1/f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取像镜头组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用的小型摄像、取像透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取像镜头组。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与平板计算机(TabletPC)等高规格行动装置的盛行,带动摄影镜头在画素与成像质量上的迅速攀升,领域中亦提出五片式透镜组,期能提供更优异的成像质量。然而,惯用五片式透镜组常见透镜间屈折力配置不佳,而影响系统之色差及像弯曲的问题,未能满足领域中所要求的高阶成像质量。因此,领域中急需一种在满足小型化的条件下,具备良好之修正色差及像弯曲能力的摄影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缺陷提供一种光学取像镜头组,具备良好的修正色差和像弯曲能力。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光学取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离轴处至少有一个凹面且具有负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镜焦距为f1,第二透镜焦距为f2,第三透镜焦距为f3,第四透镜焦距为f4,第五透镜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关系式:f1/f2<0且f2/f5>0。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关系式:0<(V1-V2)/V4<2且0<V4/V5<1.5;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材质为塑料或为玻璃。进一步,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所述第一透镜之间。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镜片组针对小型化设备优化,有利于在短总长下实现较大视角,色差与像散平衡,能够获得高阶成像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由实施例1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由左至右为图2中的透镜组球差、像散和歪曲曲线图。图4由实施例2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由左至右为图4中的透镜组球差、像散和歪曲曲线图。图6由实施例3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由左至右为图6中的透镜组球差、像散和歪曲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光学取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有助于缩短结像镜片组的总长度。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折力,且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能够修正像散平衡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以控制影像质量,有助于像差修正。第三透镜3,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能够修正像差与像散,并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影像感测组件上的角度,使影像、感测组件的响应效率提升。第四透镜4,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具有正屈折力;可有效减少球差与修正像散。第五透镜5,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离轴处至少有一个凹面且具有负屈折力;使主点远离成像面以减少后焦距并压制总长,还能够有效修正离轴视场像差。并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影像感测组件上的角度,使影像感测组件的响应效率提升。其中,第一透镜1焦距为f1,第二透镜2焦距为f2,第三透镜3焦距为f3,第四透镜4焦距为f4,第五透镜5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关系式:f1/f2<0且f2/f5>0。第一透镜1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2的色散系数为V2,第四透镜4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关系式:0<(V1-V2)/V4<2且0<V4/V5<1.5;就能够让色差与像散得到较适合的平衡,并且较能充分利用适合成型的材质。第五透镜5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量,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所需使用透镜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光学总长度。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的材质为塑料或为玻璃。实施例1下面结合图2和图3详细说明: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1,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3,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4,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5,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离轴处至少有一个凹面且具有负屈折力。实施例1的光学取像镜头组中,光学取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光学取像镜头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光学取像镜头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f=3.379公厘(mm),Fno=2.0,HFOV=40.7度(deg.)。第一透镜1焦距为f1,第二透镜2焦距为f2,第三透镜3焦距为f3,第四透镜4焦距为f4,第五透镜5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关系式:f1/f2<0且f2/f5>0。第一透镜1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2的色散系数为V2,第四透镜4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关系式:0<(V1-V2)/V4<2且0<V4/V5<1.5。第五透镜5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的材质为塑料。下表为实施例1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单位为mm,表面0-14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红外线滤除滤光组件6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及成像面之间,并不影响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实施例1中的光圈7配置为前置,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前置光圈可使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出射瞳(Exit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使之具有远心(Telecentric)效果,可增加电子感光组件如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实施例1的透镜组设置一孔径光阑(ApertureStop),有助于减少杂散光以提升影像质量。下表为实施例1中非球面数据: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其中,z为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以表面顶点作参考的位置值;c为曲率半径的倒数;k:锥面系数;以及A、B、C、D、E、G、……为高阶非球面系数。A1-A16表示各表面第1-16阶非球面系数。结合图2、3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摄像镜头组色差与像散平衡,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2结合图4、5详细说明:其中省略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下表为实施例2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单位为mm,表面0-14表示各透镜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红外线滤除滤光组件6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及成像面之间,并不影响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实施例2中的光圈7配置为前置,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实施例2的透镜组设置一孔径光阑(Apertu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学取像镜头组,其特征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3),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4),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5),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离轴处至少有一个凹面且具有负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镜(1)焦距为f1,第二透镜(2)焦距为f2,第三透镜(3)焦距为f3,第四透镜(4)焦距为f4,第五透镜(5)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关系式:f1/f2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取像镜头组,其特征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3),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4),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5),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离轴处至少有一个凹面且具有负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镜(1)焦距为f1,第二透镜(2)焦距为f2,第三透镜(3)焦距为f3,第四透镜(4)焦距为f4,第五透镜(5)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关系式:f1/f2<0且f2/f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取像镜头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咏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光腾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