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交换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178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液交换新风系统,包括气液交换部及过滤部,所述气液交换部包括自上而下排列的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消毒腔及进气腔;外风由进气腔的进风口进入进气腔后,经第一交换腔的出风口进入过滤部,最终从过滤部顶部的出风口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过滤之前首先通过气液交换,部件对外来气体进行了除尘、过滤、清除有害成分,还通过气液交换,将热量进行传递,保证了热量不过多损失;而经过气液交换后的气体再进行过滤,不仅过滤效果好,还延长了价格昂贵的PM2.5、PM10过滤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交换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空气净化设备,更具体说是一种气液交换的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风系统已经广泛用于住宅、厂房及其他场合,现有的新风系统基本都是采用过滤的方式将空气中的杂质及有毒其他吸收,但由于新风系统的本质是将室外的气体经过处理后替换室内的气体,因此,不可避免地将热量进行代换,其结果是对应于室内与室外温差较大的场合造成能量的损失;另外,某些空气中的有害成分是需要进行在液体中进行反应才能清除,而仅仅过滤形式的新风系统无法达到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过滤、气液交换功能的新风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液交换新风系统,包括气液交换部及过滤部,所述气液交换部包括自上而下排列的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消毒腔及进气腔;外风由进气腔的进风口进入进气腔后,经第一交换腔的出风口进入过滤部,最终从过滤部顶部的出风口输出;所述进气腔的侧面腔体上设置进风口,进风口对面设置除尘网,所述除尘网的上部为网状结构,下方为实体结构,所述实体结构与进气腔的腔体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下方设置出水口,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交换部及过滤部,所述气液交换部包括自上而下排列的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消毒腔及进气腔;外风由进气腔的进风口进入进气腔后,经第一交换腔的出风口进入过滤部,最终从过滤部顶部的出风口输出;所述进气腔的侧面腔体上设置进风口,进风口对面设置除尘网,所述除尘网的上部为网状结构,下方为实体结构,所述实体结构与进气腔的腔体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下方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循环泵连接,集水槽的上方设置第二滤网;所述进气腔的上方设置气体出口与液体进口,所述液体进口为环形,包围在气体出口的外侧;所述气体出口与液体进口与上方的消毒腔连通;所述消毒腔的腔体上方设置气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交换部及过滤部,所述气液交换部包括自上而下排列的第一交换腔、第二交换腔、消毒腔及进气腔;外风由进气腔的进风口进入进气腔后,经第一交换腔的出风口进入过滤部,最终从过滤部顶部的出风口输出;所述进气腔的侧面腔体上设置进风口,进风口对面设置除尘网,所述除尘网的上部为网状结构,下方为实体结构,所述实体结构与进气腔的腔体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下方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循环泵连接,集水槽的上方设置第二滤网;所述进气腔的上方设置气体出口与液体进口,所述液体进口为环形,包围在气体出口的外侧;所述气体出口与液体进口与上方的消毒腔连通;所述消毒腔的腔体上方设置气体出口与液体进口与第二交换腔连通,腔体的上方设置消毒灯管,下方设置导流斜面,导流斜面的高端与上方的液体进口对应;远离液体进口端的腔体内侧设置轴流风扇;第二交换腔设置在消毒腔的上方;第二交换腔腔体上方设置气体出口与液体进口与第一交换腔连通,远离液体进口端的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苗苗帕克·金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空气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