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68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照明领域,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光源以及设于光源下方的透光罩,所述透光罩上形成有若干密布的供光线通过的透光口,各所述透光口至少与所述透光罩的单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衔接面,所述衔接面包括曲面或平面,以使所述光线通过所述衔接面时发生反射或折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灯具可形成星云状的光影效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灯具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灯具也从原有的照明功能向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现有的灯具通常在造型上进行改变,其光影效果的变化始终依赖于光源或灯罩。目前对灯罩的改进也仅仅只能通过在灯罩上增加图案,改变灯罩透光度或改变灯罩形状来实现,其形成的光影效果较为有限,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的灯具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形成的光影效果有限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光源以及设于光源下方的透光罩,所述透光罩上形成有若干密布的供光线通过的透光口,各所述透光口至少与所述透光罩的单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衔接面,所述衔接面包括曲面或平面,以使所述光线通过所述衔接面时发生反射或折射。进一步,上述所述各衔接面上还形成有若干透光单元,所述透光单元包括沉孔、透光凸起或磨砂颗粒。进一步,上述所述透光口与所述透光罩的双侧表面的连接处均形成有所述衔接面。进一步,上述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环绕所述光源设置的透光周壁,所述透光周壁上设置有若干透光件。进一步,上述所述透光件沿横向和纵向在所述透光周壁上阵列分布,所述透光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进一步,上述所述透光件的形状为四棱锥形,所述紧固件包括十字紧固件和一字紧固件,所述十字紧固件用于连接位于中部的四个相邻透光件的角部,所述一字紧固件用于连接位于边沿的两个相邻透光件的角部。进一步,上述所述紧固件上还设有透光凸起。进一步,上述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与所述透光周壁连接的吸顶盘,所述透光周壁于所述吸顶盘的对应位置形成有“L”形卡口,所述“L”形卡口的开口位于所述透光周壁的上边沿,所述吸顶盘于所述“L”形卡口的内端部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进一步,上述所述透光周壁于所述“L”形卡口的内端部附近还形成有通孔,所述吸顶盘于所述通孔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进一步,上述所述吸顶盘中部向下凹陷以形成用于设置电源驱动的容置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透光罩上形成密布的透光口,并在透光口与所述透光罩的单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衔接面,所述衔接面包括曲面或平面,以使所述光线通过所述衔接面时发生反射或折射,形成光源射出光线在透光口处强烈,在衔接面处雾化或减弱的光影效果,当衔接面为多个曲面或平面时,同一衔接面在曲面或平面连接处形成小颗的点状光源,与透光口处的大颗点状光源相呼应,形成星云状的光影效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透光口的形状和衔接面的形状均可根据用户喜好进行定制,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照明灯具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爆炸视图,图中局部放大了透光口;图3是图1的另一个视角的爆炸视图,图中局部放大了透光件和“L”形卡口;图4是本技术透光罩的截面图,图中局部放大了透光口,所述透光口为通孔;图5是本技术透光罩的截面图,图中局部放大了透光口,所述透光口为沉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当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若存在)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应当理解为仅仅是起区分之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若存在)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光源以及设于光源1下方的透光罩2,所述透光罩2上形成有若干密布的供光线通过的透光口3,各所述透光口3至少与所述透光罩2的单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衔接面31,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透光口3与所述透光罩2的上下两侧表面的连接处均形成有所述衔接面31。所述衔接面31包括曲面或平面,以使所述光线通过所述衔接面31时发生反射或折射。作为一种解释而非限定,上述透光口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及预设形状,本实施例中,透光口3的形状为正五边形。透光口3可以是通孔(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沉孔(如图5所示),当透光口3是沉孔时,透光口3处可以选取透光性较好的材料,如透明材料,沉孔可以设置在透光罩2的一侧,也可以同时设置在透光罩2的两侧。上述透光罩2可以是全部透光的,也可以是部分透光的,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罩2于中心至边沿的透光度依次减小,直至边沿不透光。同一衔接面3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平面、曲面或其组合。上述各衔接面31上还形成有若干透光单元32,所述透光单元32包括沉孔、透光凸起或磨砂颗粒。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单元32为圆形透光凸起(附图中仅图4的放大图中示意出),需要说明的是,为形成星云效果,透光单元32的分布密度以较大为宜。作为一种改进而非限定,透光罩2于相邻透光口3的衔接面31之间还可以采用磨砂材质,以进一步增加雾化光线,使星云效果更加逼真。上述照明灯具还包括环绕所述光源1设置的透光周壁4,所述透光周壁4上设置有若干透光件41。上述透光件41沿横向和纵向在所述透光周壁4上阵列分布,所述透光件41之间通过紧固件5连接。上述透光件41的形状为四棱锥形,所述紧固件5包括十字紧固件51和一字紧固件52,所述十字紧固件51用于连接位于中部的四个相邻透光件41的角部,所述一字紧固件52用于连接位于边沿的两个相邻透光件41的角部。紧固件5可以配合透光周壁4进一步固定透光件41。作为一种改进而非限定,上述紧固件5上还设有透光凸起501。透光凸起501可与透光件41共同对光源1光线进行发散和折射,进一步提升了灯具的光影效果。上述照明灯具还包括与所述透光周壁4连接的吸顶盘6,所述透光周壁4于所述吸顶盘6的对应位置形成有“L”形卡口42,所述“L”形卡口42的开口421位于所述透光周壁4的上边沿,所述吸顶盘6于所述“L”形卡口42的内端部422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孔61。“L”形卡口可便于将照明灯具主体从吸顶盘6上通过旋转的方式取下。上述透光周壁4于所述“L”形卡口42的内端部附近还形成有通孔,所述吸顶盘6于所述通孔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62。第二螺纹孔62可提高照明灯具的结构稳固性,防止照明灯具主体意外掉落造成安全事故。上述吸顶盘6中部向下凹陷以形成用于设置电源驱动7的容置腔6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透光罩上形成密布的透光口,并在透光口与所述透光罩的单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衔接面,所述衔接面包括曲面或平面,以使所述光线通过所述衔接面时发生反射或折射,形成光源射出光线在透光口处强烈,在衔接面处雾化或减弱的光影效果,当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光源以及设于光源下方的透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上形成有若干密布的供光线通过的透光口,各所述透光口至少与所述透光罩的单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衔接面,所述衔接面包括曲面或平面,以使所述光线通过所述衔接面时发生反射或折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光源以及设于光源下方的透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上形成有若干密布的供光线通过的透光口,各所述透光口至少与所述透光罩的单侧表面的连接处形成衔接面,所述衔接面包括曲面或平面,以使所述光线通过所述衔接面时发生反射或折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衔接面上还形成有若干透光单元,所述透光单元包括沉孔、透光凸起或磨砂颗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口与所述透光罩的双侧表面的连接处均形成有所述衔接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环绕所述光源设置的透光周壁,所述透光周壁上设置有若干透光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沿横向和纵向在所述透光周壁上阵列分布,所述透光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圣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