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奎宏专利>正文

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609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管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包括中空的接头主体,接头主体上成型有第一进液端、第二进液端、第一出液端以及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一进液端、第二进液端、第一出液端以及第二出液端均设置在同一安装平面上;所述接头主体内腔中穿设有连通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的连接管,所述第一进液端、连接管、第一出液端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进液端、内腔、第二出液端形成第二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过桥四通的第一进液端、第二进液端、第一出液端以及第二出液端均设置在同一安装平面上,其具有安装空间小、安装方便、牢固美观等特点;全通径的过桥四通可以保证流量的大小以及稳定性,减少振动的产生,增加管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
本技术属于管件
,特指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管路布局难免会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当遇到两个管路交叉时,常通使用过桥管来解决安装问题,过桥管虽然很好的解决了管路上下重叠的问题,但是其连接处的安装高度增加了一倍,严重增加了管路的安装空间,同时减少了房间的实际使用空间,非常的不值得。另外,为了减少安装高度,有些过桥管在弯管处会较小内管的截面积,这也影响了管路流体的流量,流量的变化主要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水流时大时小,影响消费者的使用感;而是会产生管体振动,长久以后会出现连接处的密封问题,导致管路漏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空间小,使用寿命长,适合管中管连接的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包括中空的接头主体,接头主体上成型有第一进液端、第二进液端、第一出液端以及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一进液端、第二进液端、第一出液端以及第二出液端均设置在同一安装平面上;所述接头主体内腔中穿设有连通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的连接管,所述第一进液端、连接管、第一出液端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进液端、内腔、第二出液端形成第二流道。优选地,所述内腔的截面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进液端/第二出液端的截面面积。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穿设在内腔的中心位置,并把内腔分割成两个对称的分流道。优选地,所述内腔的侧壁上成型有与连接管外壁相适配的圆弧部,所述圆弧部和连接管外壁形成弧形分流道。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和接头主体由塑料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优选地,所述接头主体呈“十”字形。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液端、第二进液端、第一出液端以及第二出液端设置有螺纹连接部或者卡接部或者热熔部。优选地,所述热熔部为一热熔槽,在热熔槽的槽口出还开设有热熔填料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内通过至少一根加强筋同轴设置有接头内管,所述接头内管把第一流道分割成内流道和外流道。优选地,所述接头内管的两端成型有导向部和限位部。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的过桥四通的第一进液端、第二进液端、第一出液端以及第二出液端均设置在同一安装平面上,其具有安装空间小、安装方便、牢固美观等特点,同时又不破坏防水层。2、全通径的过桥四通可以保证流量的大小以及稳定性,减少振动的产生,增加管路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设置有对称的分流道,对称分布受力均匀,内腔的利用率高,在保证全通径的情况下,可减少接头主体的体积。4、本技术设置有热熔填料槽,热熔时,管件的多余热熔部分可以填充到热熔填料槽,增加连接强度和密封性。5、本技术的第一流道内设置有接头内管,将第一流道分割成内流道和外流道,内流道主要进热水,外流道主要用于热水的回流,该特征管路主要应用在地热循环系统或者热水循环系统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C-C处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D-D处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1-接头主体;2-热熔槽;3-热熔填料槽;4-管中管;11-第一进液端;12-第一出液端;13-连接管;14-第一流道;21-第二进液端;22-第二出液端;23-分流道;24-第二流道;25-圆弧部;31-接头内管;32-加强筋;33-内流道;34-外流道;35-导向部;36-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包括中空的接头主体1,接头主体1上成型有第一进液端11、第二进液端21、第一出液端12以及第二出液端22,所述第一进液端11、第二进液端21、第一出液端12以及第二出液端22均设置在同一安装平面上,其具有安装空间小、方便安装的特点。所述接头主体1内腔中穿设有连通第一进液端11和第一出液端12的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进液端11、连接管13、第一出液端12形成第一流道14,所述第一流道14的流道截面积均相同,主要用于热水管的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端21、内腔、第二出液端22形成第二流道24,主要用于冷水管的连接。优选地,所述内腔的截面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进液端21/第二出液端22的截面面积,保证全通径,防止出现流量波动,减少振动的产生,增加管路的使用寿命,也增加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优选地,所述连接管13穿设在内腔的中心位置,并把内腔分割成两个对称的分流道23,对称分布受力均匀,内腔的利用率高,在保证全通径的情况下,可减少接头主体1的体积。优选地,所述内腔的侧壁上成型有与连接管13外壁相适配的圆弧部25,所述圆弧部25和连接管13外壁形成弧形分流道23,弧形分流道23可以使液体顺势流过,减少因为通道变形到导致的能量损失,增加液体流动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弧形分流道23的截面积等于第二进液端21或者第二出液端22的内腔面积,形成全通径的第二流道。优选地,所述连接管13和接头主体1由塑料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优选地,所述接头主体1呈“十”字形。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液端11、第二进液端21、第一出液端12以及第二出液端22设置有螺纹连接部或者卡接部或者热熔部。本技术的四个端部均可以与管路螺纹连接、卡接或者热熔连接。优选地,所述热熔部为一热熔槽2,在热熔槽2的槽口出还开设有热熔填料槽3,热熔时,管件的多余热熔部分可以填充到热熔填料槽3,增加连接强度和密封性。优选地,所述过桥四通接头的材料主要是PPR、PVC等常用的塑料管材,但也可以是铸铁、铜等金属材料。实施例二: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发,在所述第一流道14内通过至少一根加强筋32同轴设置有接头内管31,所述接头内管31把第一流道14分割成内流道33和外流道34。所述加强筋32为轴向均匀分布在接头内管31和接头主体1之间的片状结构,主要其支撑固定接头内管31,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液体的阻力。优选地,所述加强筋32、接头内管31和接头主体1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接头内管31的两端成型有导向部35和限位部36,所述导向部35为锥形面或者倒角,引导管中管4的内管的安装,限位部36为一台阶限位部,限制内管的安装位置。上述管中管主要结构是由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内管主要进热水,外管主要用于热水的回流。如图7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内管和外管之间的流体方向。工艺介绍:通过上述产品的研发,特研发了一种水溶解芯注塑工艺,主要应用于塑料行业,主要针对内腔复杂、内腔比外口大且不适合内芯脱模处理的塑料产品,特别是塑料阀体、塑料管接头、塑料水壶、塑料水泵的泵体等塑料产品。通过本工艺生产的塑料制品,能一体成型复杂的内腔,无需内芯脱模,制造成本低廉,通过水冲洗就能轻松去掉水溶解芯形成特定的内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选配:糖58-70份、纤维5-15份和淀粉25-40份;所述水溶解芯优选糖芯,糖芯比较容易制造,性能和塑料差不多,溶解温度都差不多,具有可塑性。另外,糖可以重复利用,环保无害,材料性价比高。纤维都是食品级竹子纤维,木薯纤维等,用来增加强度;也可以用玻璃纤维,方便重复使用。淀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包括中空的接头主体(1),接头主体(1)上成型有第一进液端(11)、第二进液端(21)、第一出液端(12)以及第二出液端(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端(11)、第二进液端(21)、第一出液端(12)以及第二出液端(22)均设置在同一安装平面上;所述接头主体(1)内腔中穿设有连通第一进液端(11)和第一出液端(12)的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进液端(11)、连接管(13)、第一出液端(12)形成第一流道(14);所述第二进液端(21)、内腔、第二出液端(22)形成第二流道(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包括中空的接头主体(1),接头主体(1)上成型有第一进液端(11)、第二进液端(21)、第一出液端(12)以及第二出液端(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端(11)、第二进液端(21)、第一出液端(12)以及第二出液端(22)均设置在同一安装平面上;所述接头主体(1)内腔中穿设有连通第一进液端(11)和第一出液端(12)的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进液端(11)、连接管(13)、第一出液端(12)形成第一流道(14);所述第二进液端(21)、内腔、第二出液端(22)形成第二流道(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截面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进液端(21)/第二出液端(22)的截面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3)穿设在内腔的中心位置,并把内腔分割成两个对称的分流道(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通径过桥四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侧壁上成型有与连接管(13)外壁相适配的圆弧部(25),所述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苗陈奎宏
申请(专利权)人:陈奎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