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压入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1586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压入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系统。一种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压入式通风方法,包括:将至少一台局部通风机置于进风巷的设备列车上;将柔性风筒悬挂于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巷道内,并使所述柔性风筒的进风端口连接一台所述局部通风机,出风端口抵达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以便于使进风巷的新鲜风流经由柔性风筒直接输送到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从而使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污浊空气在直接输送的新鲜风流的作用下经回风巷排出;将可伸缩柔性风筒置于进风巷和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巷道交叉处,用于连接所述柔性风筒和局部通风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长期通风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压入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压入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为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留窄小煤柱沿空掘巷在厚煤层开采尤其是特厚煤层开采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受剧烈采掘扰动影响,出现了沿空侧顶板支护困难、动压显现剧烈等问题。因而部分矿井尤其具有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矿井,区段工作面之间通常留设大宽度保护煤柱,避免应力集中,进而最大程度的防止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为提高资源回收率,部分矿井实现了实体煤和大宽度保护煤柱同采。其中,实体煤和大宽度保护煤柱同采时,整个采煤工作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实体煤回采工作面,另一部分为大宽度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实体煤和大宽度保护煤柱同采过程中,整个采煤工作面尾部(即大宽度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尾部)由于局部通风困难容易造成瓦斯超限、有害气体和粉尘难以排出等难题。目前,为解决工作面尾部局部通风困难的难题,部分矿井将局部通风机布置在回风巷或工作面尾部。该布置方式将局部通风机置于污浊风流中,不仅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严重影响矿井局部通风安全,而且新鲜风流难以输送至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压入式通风方法,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包括:实体煤回采工作面和大宽度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即大宽度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至少一台局部通风机置于进风巷的设备列车上;将柔性风筒悬挂于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巷道内,并使所述柔性风筒的进风端口连接一台所述局部通风机,出风端口抵达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以便于使进风巷的新鲜风流经由柔性风筒直接输送到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从而使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污浊空气在直接输送的新鲜风流的作用下经回风巷排出;将可伸缩柔性风筒置于进风巷和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巷道交叉处,用于连接所述柔性风筒和局部通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压入式通风方法,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包括:实体煤回采工作面和大宽度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即大宽度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至少一台局部通风机置于进风巷的设备列车上;将柔性风筒悬挂于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巷道内,并使所述柔性风筒的进风端口连接一台所述局部通风机,出风端口抵达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以便于使进风巷的新鲜风流经由柔性风筒直接输送到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从而使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污浊空气在直接输送的新鲜风流的作用下经回风巷排出;将可伸缩柔性风筒置于进风巷和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巷道交叉处,用于连接所述柔性风筒和局部通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压入式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污浊空气在直接输送的新鲜风流的作用下经回风巷排出包括:在所述柔性风筒的出风端口布置风流导向板,并且使所述风流导向板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柔性风筒的出风端口,另一端抵触至用于将上区段采空区与本区段工作面隔离开的矸石混凝土充填墙体,从而迫使来自柔性风筒出风端口的新鲜风流流过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后经回风巷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压入式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风筒悬挂于随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不断推进的液压支架两液压立柱间的顶梁下方;其中,所述液压支架沿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倾向长度方向铺设安装,用于对所述进风巷、实体煤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和大宽度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对应的工作面顶板进行及时支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壁采煤工作面尾部的压入式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沿着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倾向长度方向依次为所述进风巷、实体煤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和大宽度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时,所述柔性风筒沿所述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倾向长度方向横跨整个长壁采煤工作面设置,并且所述风流导向板设置在所述柔性风筒出风端口的顶部,以便于使新鲜风流流过长壁采煤工作面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富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