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152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7
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一种梁柱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框架柱紧邻框架梁下方外扩有变截面加强段,梁端加强槽钢板匹配包围在框架梁紧邻框架柱位置,并与楼板及变截面加强段连接固定,耗能加固件包括角度垂直的两个弧形剪切钢板,两个弧形剪切钢板下端通过角钢部连接为一体,角钢部与变截面加强段对应一角连接固定,两个弧形剪切钢板上端与梁端加强槽钢板固定为一体,每个弧形剪切钢板中间位置弯折有U形缓冲槽,每相邻两个U形缓冲槽开口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螺杆紧密固定有复合弹性块。构造简单有效,便于施工,同时能够提高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梁柱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框架结构是梁和柱构成承重体系,墙体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不承重,进而具有空间布局灵活的优点,在房屋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框架结构中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梁柱节点起枢纽作用,是传递内力的关键,因此梁柱节点在材料老化或地震等外力损坏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维护以保证建筑安全。目前普遍是通过加大梁柱截面或外加补强材料的手段增大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前者单独增加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截面积,从而提高抗剪强度和刚度,但对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放大作用,不利于抗震,后者基本不增加截面积,但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施工工艺比较复杂,难以控制加固整体有效。因此,亟需一种构造简单有效,便于施工,同时能够提高抗震性能的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包括一体浇筑的框架柱、楼板及四根框架梁,所述四根框架梁呈十字形设置在框架柱四周,所述楼板设置在四根框架梁上,所述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还包括四个梁端加强槽钢板以及四个耗能加固件,所述框架柱紧邻四根框架梁下方外扩有变截面加强段,所述四个梁端加强槽钢板分别匹配包围在四根框架梁紧邻框架柱位置,每个梁端加强槽钢板的两支臂自由端分别垂直弯设有定位翼板,所述定位翼板均通过高强螺栓与楼板连接固定,每个梁端加强槽钢板紧邻框架柱一端底部一体制有定位立板,所述定位立板均通过高强螺栓与所述变截面加强段连接固定,所述四个耗能加固件分别设置在每相邻两根框架梁夹角位置,每个耗能加固件包括角度垂直的两个弧形剪切钢板,所述两个弧形剪切钢板下端通过角钢部连接为一体,所述角钢部通过高强螺栓与变截面加强段对应一角连接固定,两个弧形剪切钢板上端分别垂直弯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对应的定位翼板通过一个高强螺栓固定为一体,每个弧形剪切钢板中间位置弯折有U形缓冲槽,每相邻两个所述U形缓冲槽开口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螺杆紧密固定有复合弹性块。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对四根框架梁连接端进行支撑,破碎剔除紧邻四根框架梁下方的框架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并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制作成变截面加强段;步骤二:其次,取四个梁端加强槽钢板分别包围在四根框架梁紧邻框架柱位置,通过高强螺栓将梁端加强槽钢板与楼板及框架柱进行固定,其中楼板预留与耗能加固件对应的孔位;步骤三:之后,将四个耗能加固件分别通过高强螺栓与楼板及框架柱进行固定;步骤四:最后,在每相邻两个U形缓冲槽之间塞入一个复合弹性块,并通过紧固螺杆进行固定,拆除四根框架梁连接端的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对框架柱加设变截面加强段的同时,结合梁端加强槽钢板与耗能加固件对梁柱节点进行加固,构造简单有效,便于施工,耗能加固件为软钢材质构件并设有U形缓冲槽,两个耗能加固件的U形缓冲槽之间安装固定复合弹性块,利用软钢材质的形变缓冲和复合弹性块的阻尼作用提高抗震性能,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框架柱的变截面加强段的轴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梁端加强槽钢板的轴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耗能加固件的拆分结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包括一体浇筑的框架柱1、楼板2及四根框架梁3,所述四根框架梁3呈十字形设置在框架柱1四周,所述楼板2设置在四根框架梁3上,所述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还包括四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以及四个耗能加固件5,所述框架柱1紧邻四根框架梁3下方外扩有变截面加强段1-1,所述四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分别匹配包围在四根框架梁3紧邻框架柱1位置,每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的两支臂自由端分别垂直弯设有定位翼板4-1,所述定位翼板4-1均通过高强螺栓与楼板2连接固定,每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紧邻框架柱1一端底部一体制有定位立板4-2,所述定位立板4-2均通过高强螺栓与所述变截面加强段1-1连接固定,所述四个耗能加固件5分别设置在每相邻两根框架梁3夹角位置,每个耗能加固件5包括角度垂直的两个弧形剪切钢板5-1,所述两个弧形剪切钢板5-1下端通过角钢部5-2连接为一体,所述角钢部5-2通过高强螺栓与变截面加强段1-1对应一角连接固定,两个弧形剪切钢板5-1上端分别垂直弯设有安装部5-3,所述安装部5-3与对应的定位翼板4-1通过一个高强螺栓固定为一体,每个弧形剪切钢板5-1中间位置弯折有U形缓冲槽5-4,每相邻两个所述U形缓冲槽5-4开口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螺杆7紧密固定有复合弹性块6。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耗能加固件5为一体成型的软钢材质构件,所述弧形剪切钢板5-1所在圆心角为90°。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复合弹性块6由交替叠合设置的橡胶层和钢片组成。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具体实施方式三中任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对四根框架梁3连接端进行支撑,破碎剔除紧邻四根框架梁3下方的框架柱1的混凝土保护层,并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制作成变截面加强段1-1;步骤二:其次,取四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分别包围在四根框架梁3紧邻框架柱1位置,通过高强螺栓将梁端加强槽钢板4与楼板2及框架柱1进行固定,其中楼板2预留与耗能加固件5对应的孔位;步骤三:之后,将四个耗能加固件5分别通过高强螺栓与楼板2及框架柱1进行固定;步骤四:最后,在每相邻两个U形缓冲槽5-4之间塞入一个复合弹性块6,并通过紧固螺杆7进行固定,拆除四根框架梁3连接端的支撑。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装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条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包括一体浇筑的框架柱(1)、楼板(2)及四根框架梁(3),所述四根框架梁(3)呈十字形设置在框架柱(1)四周,所述楼板(2)设置在四根框架梁(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还包括四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以及四个耗能加固件(5),所述框架柱(1)紧邻四根框架梁(3)下方外扩有变截面加强段(1‑1),所述四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分别匹配包围在四根框架梁(3)紧邻框架柱(1)位置,每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的两支臂自由端分别垂直弯设有定位翼板(4‑1),所述定位翼板(4‑1)均通过高强螺栓与楼板(2)连接固定,每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紧邻框架柱(1)一端底部一体制有定位立板(4‑2),所述定位立板(4‑2)均通过高强螺栓与所述变截面加强段(1‑1)连接固定,所述四个耗能加固件(5)分别设置在每相邻两根框架梁(3)夹角位置,每个耗能加固件(5)包括角度垂直的两个弧形剪切钢板(5‑1),所述两个弧形剪切钢板(5‑1)下端通过角钢部(5‑2)连接为一体,所述角钢部(5‑2)通过高强螺栓与变截面加强段(1‑1)对应一角连接固定,两个弧形剪切钢板(5‑1)上端分别垂直弯设有安装部(5‑3),所述安装部(5‑3)与对应的定位翼板(4‑1)通过一个高强螺栓固定为一体,每个弧形剪切钢板(5‑1)中间位置弯折有U形缓冲槽(5‑4),每相邻两个所述U形缓冲槽(5‑4)开口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螺杆(7)紧密固定有复合弹性块(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包括一体浇筑的框架柱(1)、楼板(2)及四根框架梁(3),所述四根框架梁(3)呈十字形设置在框架柱(1)四周,所述楼板(2)设置在四根框架梁(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还包括四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以及四个耗能加固件(5),所述框架柱(1)紧邻四根框架梁(3)下方外扩有变截面加强段(1-1),所述四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分别匹配包围在四根框架梁(3)紧邻框架柱(1)位置,每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的两支臂自由端分别垂直弯设有定位翼板(4-1),所述定位翼板(4-1)均通过高强螺栓与楼板(2)连接固定,每个梁端加强槽钢板(4)紧邻框架柱(1)一端底部一体制有定位立板(4-2),所述定位立板(4-2)均通过高强螺栓与所述变截面加强段(1-1)连接固定,所述四个耗能加固件(5)分别设置在每相邻两根框架梁(3)夹角位置,每个耗能加固件(5)包括角度垂直的两个弧形剪切钢板(5-1),所述两个弧形剪切钢板(5-1)下端通过角钢部(5-2)连接为一体,所述角钢部(5-2)通过高强螺栓与变截面加强段(1-1)对应一角连接固定,两个弧形剪切钢板(5-1)上端分别垂直弯设有安装部(5-3),所述安装部(5-3)与对应的定位翼板(4-1)通过一个高强螺栓固定为一体,每个弧形剪切钢板(5-1)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琨吴士超王作成叶飞李楠徐晓娜沈义信思源周滨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