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及建筑物技术

技术编号:207152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及建筑物,包括先详细了解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具体构造、确定地下增层标记线、标记挖掘标记线、挖掘前排查、开挖、打孔、插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继续开挖土层、夯实、加固、修建和回填;方便施工,保证了施工时工人的安全性,中心钢筋混凝土层和内斜钢筋混凝土层组成树状的支撑结构,对钢筋混凝土垫层进行均匀支撑,通过一组内斜钢筋混凝土层和外斜钢筋混凝土层的共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钢筋混凝土垫层的稳定性,通过竖直钢筋混凝土层的辅助,进一步提高了外斜钢筋混凝土层的稳定性,有利于地下车库的长效、安全的使用,有效的防止地下车库发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及建筑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行业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及建筑物。
技术介绍
土地资源的稀缺源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因为,一方面相对人类希求土地资源的欲望来说,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人类总是绝对地面临着资源稀缺的问题。这种稀缺不仅表现为不同用途的土地资源数量的稀缺,而且也表现为不裳同地区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土地资源在总体上属再生性资源,本质上是土地馨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产出与消费之间的匹配和谐问题,它表现为相对稀缺性。稀缺性是土地资源的又一本质属性。现如今城市可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人们为了节约土地资源,通常会在地下进行增层,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地下增层的方法如专利号CN106088650A,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及建筑物,主要步骤包括:A、开挖砖混结构建筑物条形基础以上部位及拟建地下车库区域的土方,至建筑物的基础全部暴露;B、在条形基础之间及条形基础外侧施工多个混凝土托换桩;C、在各个混凝土托换桩的桩顶上固定连接水平托换梁,水平托换梁贯穿建筑物墙体;D、在建筑物墙体两侧设置混凝土夹墙梁,并使混凝土夹墙梁与建筑物墙体固定连接;E、拆除建筑物原有条形基础;G、开挖建筑物下方地基土至拟建地下室和车库的底板标高;H、自下而上施工底板、各层楼板以及顶板;I、在车库周边浇筑新的混凝土外墙,并在建筑物下方砌筑隔墙;J、回填土方至天然地面。此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在各个混凝土托换桩的桩顶上固定连接水平托换梁,水平托换梁贯穿建筑物墙体,破坏了原有建筑的结构,通过建筑物墙体承载原有建筑的重力,承载强度不够,原建筑容易塌陷,容易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事故,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先详细了解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具体构造;S2、确定地下增层标记线:先确定地下增层的面积,并通过标注水平桩和定位控制线标记;S3、标记挖掘标记线:通过标注水平桩和定位控制线标记开挖土层的面积,挖掘标记线的面积要大于地下增层的面积;S4、挖掘前排查:在挖掘前先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将挖掘区域内地上、地下的障碍物清除;S5、开挖:沿着在S3设计的挖掘标记线由外向内进行挖掘,直至砖混结构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垫层完全露出;S6、打孔:在砖混结构建筑物的中心处向下竖直打个中心孔,沿着钢筋混凝土垫层的内侧开挖内斜槽,内斜槽与中心孔连通,在钢筋混凝土垫层的外侧开挖与内斜槽一一对应的外斜槽,顺着地下增层标记线向下钻与外斜槽数量相同的竖直孔,竖直孔与中心孔的深度相同,外斜槽与竖直孔连通;S7、插钢筋笼:先往中心孔的内部插入钢筋笼,再往竖直孔中插入钢筋笼,然后再往内斜槽的内部插入钢筋笼,再往外斜槽内插入钢筋笼;S8、浇筑混凝土:钢筋笼插完后,往中心孔、内斜槽、外斜槽和竖直孔内部浇筑混凝土;S9、继续开挖土层:等混凝土彻底凝固后沿着挖掘标记线分层继续向下挖掘,直至挖到地下增层标记线的正下方时不再向下挖掘,将钢筋混凝土垫层底部的土方清理干净,中心孔、内斜槽、外斜槽和竖直孔内部混凝土彻底凝固后分别形成中心钢筋混凝土层、内斜钢筋混凝土层、外斜钢筋混凝土层、竖直钢筋混凝土层;S10、夯实:将开挖处的底部夯实;S11、加固:沿着中心钢筋混凝土层和竖直钢筋混凝土层开挖凹槽,然后再凹槽内铺设钢筋笼,然后浇筑混凝土,彻底凝固后形成环形钢筋混凝土层。S12、修建:然后以环形钢筋混凝土层为基础,向上修建地下增层。S13、回填:然后粉刷,回填土方。优选的,在S1中,详细了解钢筋混凝土垫层的位置及规格。优选的,在S7中,相邻的两个内斜槽之间的距离在二至四米之间,内斜槽内部的钢筋笼和外斜槽的内部的钢筋笼的底部均伸出有钢筋,内斜槽和外斜槽内部的伸出的钢筋分别插入中心孔和竖直孔内部的钢筋笼的内部。优选的,在S9中,当浇筑混凝土十二至二十小时之后混凝土彻底凝固后沿着挖掘标记线继续向下挖掘。优选的,在S9中,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六十厘米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优选的,在S9中,开挖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优选的,在S9中,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应距槽边缘一米以外,高度不能超过一点五米。优选的,中心孔和竖直孔的深度比增层的至少深三米。在提供上述方案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建筑物,该建筑物为砖混结构,该建筑物的地下新建有地下车库;其中所述新建的地下车库采用上述的任一种方法所建设完成的。优选的,地下车库的内壁喷涂有防霉层,所述防霉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丙烯酸乙酯7-9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7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4-6份、丙烯酸丁酯6-8份、防霉剂9-11份、防腐剂12-16份、硅丙乳液3-7份、硅丙乳液4-8份、消泡剂8-10份、粘结剂10-20份、蒸馏水80-100份;S1、备料:先称取上述原料;S2、剂液混合:先将蒸馏水倒入搅拌器中,搅拌器位恒温磁力搅拌器,然后将防霉剂、防腐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硅丙乳液、硅丙乳液倒入搅拌器中,开启搅拌器,缓慢提高搅拌器内部的温度,直至达到55-65摄氏度,控制搅拌器的转速在40-60r/min,搅拌30-50分钟;S3、加入酯类:将丙烯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丁酯依次放入搅拌器中,继续搅拌35-45分钟;S4、静置:停止搅拌器,静置25-35分钟;S5、加热缩水:然后将搅拌器内的温度提高到80-95摄氏度,然后加入粘结剂,继续搅拌直至搅拌器中的液体呈粘稠状;S6、冷却消泡:然后将搅拌器的转速降低到10-20r/min,同时降低搅拌器中的温度,然后加入消泡剂,继续搅拌10-20分钟,制得防霉液;S7、喷涂:然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6制得的防霉液均匀的喷涂在地下车库的内壁,形成防霉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1.确定地下增层标记线通过标注水平桩和定位控制线标记,方便施工人员观察地下增层的面积;2.工人通过挖掘标记线,方便施工;3.在挖掘前先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将挖掘区域内地上、地下的障碍物清除,有利于方便施工,同时提高了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4.在砖混结构建筑物的中心处向下竖直打个中心孔,沿着钢筋混凝土垫层的内侧开挖内斜槽,内斜槽与中心孔连通,在钢筋混凝土垫层的外侧开挖与内斜槽一一对应的外斜槽,顺着地下增层标记线向下钻与外斜槽数量相同的竖直孔,竖直孔与中心孔的深度相同,外斜槽与竖直孔连通,由于中心孔和竖直孔均为竖直的,内斜槽和外斜槽均为向下倾斜的,方便往中心孔、竖直孔、外斜槽与竖直孔内插入钢筋笼,同时方便浇筑混凝土;5.中心孔、内斜槽、外斜槽和竖直孔内部混凝土彻底凝固后分别形成中心钢筋混凝土层、内斜钢筋混凝土层、外斜钢筋混凝土层、竖直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先详细了解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具体构造;S2、确定地下增层标记线:先确定地下增层的面积,并通过标注水平桩和定位控制线标记;S3、标记挖掘标记线:通过标注水平桩和定位控制线标记开挖土层的面积,挖掘标记线的面积要大于地下增层的面积;S4、挖掘前排查:在挖掘前先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将挖掘区域内地上、地下的障碍物清除;S5、开挖:沿着在S3设计的挖掘标记线由外向内进行挖掘,直至砖混结构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垫层完全露出;S6、打孔:在砖混结构建筑物的中心处向下竖直打个中心孔,沿着钢筋混凝土垫层的内侧开挖内斜槽,内斜槽与中心孔连通,在钢筋混凝土垫层的外侧开挖与内斜槽一一对应的外斜槽,顺着地下增层标记线向下钻与外斜槽数量相同的竖直孔,竖直孔与中心孔的深度相同,外斜槽与竖直孔连通;S7、插钢筋笼:先往中心孔的内部插入钢筋笼,再往竖直孔中插入钢筋笼,然后再往内斜槽的内部插入钢筋笼,再往外斜槽内插入钢筋笼;S8、浇筑混凝土:钢筋笼插完后,往中心孔、内斜槽、外斜槽和竖直孔内部浇筑混凝土;S9、继续开挖土层:等混凝土彻底凝固后沿着挖掘标记线分层继续向下挖掘,直至挖到地下增层标记线的正下方时不再向下挖掘,将钢筋混凝土垫层底部的土方清理干净,中心孔、内斜槽、外斜槽和竖直孔内部混凝土彻底凝固后分别形成中心钢筋混凝土层、内斜钢筋混凝土层、外斜钢筋混凝土层、竖直钢筋混凝土层;S10、夯实:将开挖处的底部夯实;S11、加固:沿着中心钢筋混凝土层和竖直钢筋混凝土层开挖凹槽,然后再凹槽内铺设钢筋笼,然后浇筑混凝土,彻底凝固后形成环形钢筋混凝土层;S12、修建:然后以环形钢筋混凝土层为基础,向上修建地下增层;S13、回填:然后粉刷,回填土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先详细了解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具体构造;S2、确定地下增层标记线:先确定地下增层的面积,并通过标注水平桩和定位控制线标记;S3、标记挖掘标记线:通过标注水平桩和定位控制线标记开挖土层的面积,挖掘标记线的面积要大于地下增层的面积;S4、挖掘前排查:在挖掘前先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将挖掘区域内地上、地下的障碍物清除;S5、开挖:沿着在S3设计的挖掘标记线由外向内进行挖掘,直至砖混结构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垫层完全露出;S6、打孔:在砖混结构建筑物的中心处向下竖直打个中心孔,沿着钢筋混凝土垫层的内侧开挖内斜槽,内斜槽与中心孔连通,在钢筋混凝土垫层的外侧开挖与内斜槽一一对应的外斜槽,顺着地下增层标记线向下钻与外斜槽数量相同的竖直孔,竖直孔与中心孔的深度相同,外斜槽与竖直孔连通;S7、插钢筋笼:先往中心孔的内部插入钢筋笼,再往竖直孔中插入钢筋笼,然后再往内斜槽的内部插入钢筋笼,再往外斜槽内插入钢筋笼;S8、浇筑混凝土:钢筋笼插完后,往中心孔、内斜槽、外斜槽和竖直孔内部浇筑混凝土;S9、继续开挖土层:等混凝土彻底凝固后沿着挖掘标记线分层继续向下挖掘,直至挖到地下增层标记线的正下方时不再向下挖掘,将钢筋混凝土垫层底部的土方清理干净,中心孔、内斜槽、外斜槽和竖直孔内部混凝土彻底凝固后分别形成中心钢筋混凝土层、内斜钢筋混凝土层、外斜钢筋混凝土层、竖直钢筋混凝土层;S10、夯实:将开挖处的底部夯实;S11、加固:沿着中心钢筋混凝土层和竖直钢筋混凝土层开挖凹槽,然后再凹槽内铺设钢筋笼,然后浇筑混凝土,彻底凝固后形成环形钢筋混凝土层;S12、修建:然后以环形钢筋混凝土层为基础,向上修建地下增层;S13、回填:然后粉刷,回填土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详细了解钢筋混凝土垫层的位置及规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7中,相邻的两个内斜槽之间的距离在二至四米之间,内斜槽内部的钢筋笼和外斜槽的内部的钢筋笼的底部均伸出有钢筋,内斜槽和外斜槽内部的伸出的钢筋分别插入中心孔和竖直孔内部的钢筋笼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9中,当浇筑混凝土十二至二十小时之后混凝土彻底凝固后沿着挖掘标记线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燕远蒋晓军蔡树芝昝志聪季小亮高路恒
申请(专利权)人: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