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多档位调节软硬的单筒氮气减震器。包括筒体、活动杆和安装头,筒体内部设置有液压油腔和氮气腔,液压油腔和氮气腔之间通过第一活塞隔离,活动杆的一端套接于安装头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并插入液压油腔内,安装头侧端开设有一安装孔,安装孔内有调节杆,调节杆一端设置有螺丝口、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端头;活动杆沿中心轴插入有推动杆,推动杆的顶端置于弧形端头处,推动杆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头,第二活塞下端设置有导油管,导油管与液压油腔连通,锥形头插接于导油管的管口,活动杆位于锥形头和导油管的插接处开设有导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由调节减震软硬度的功能,并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多档位调节软硬的单筒氮气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置
,尤其是一种可多档位调节软硬的单筒氮气减震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因此,减震器承担着缓冲击和减震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震器连接件损坏。因而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震器这一矛盾。目前,现有的减震器大多不具备调节软硬度的功能,需要调节时,往往需要需要特定的工具或去汽修车间进行调整,费时费力,不利于便捷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便捷和可多档位调节软硬的单筒氮气减震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多档位调节软硬的单筒氮气减震器,它包括筒体、活动杆和安装头,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液压油腔和氮气腔,所述液压油腔和氮气腔之间通过第一活塞隔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套接于安装头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并插入液压油腔内,所述安装头侧端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有螺丝口、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端头;所述活动杆沿中心轴插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顶端置于弧形端头处,所述推动杆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头,所述第二活塞下端设置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与液压油腔连通,所述锥形头插接于导油管的管口,所述活动杆位于锥形头和导油管的插接处开设有导油口,所述导油口位于第二活塞上方并与液压油腔连通。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沿调节杆的周边设置有若干个弧形锁槽,所述调节杆的侧面开设有一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顶端设置有一圆球,所述圆球置于弧形锁槽内。优选地,所述液压油腔的顶端安装有密封塞。优选地,所述筒体位于氮气腔处设置有氮气充气嘴。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利用液压油腔和氮气腔实现双重缓冲减震的效果,同时,利用导油管和导油口将第二活塞上下的液压油实现对流,利用推动杆推动锥形头插入导油管的深浅来控制液压油的流速,从而达到控制软硬度;并且,推动杆的推动工作则是利用调节杆的旋转,使弧形端头推压推动杆进行实现,而调节杆的旋转则是利用螺丝刀插入螺丝口并旋转进行实现,其中根据旋转的不同角度,可实现多档位减震软硬控制,因此,在不需要特定的工具下,便可以实现软硬度调节,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多档位调节软硬的单筒氮气减震器,它包括筒体1、活动杆3和安装头2,筒体1内部设置有液压油腔4和氮气腔5,液压油腔4和氮气腔5之间通过第一活塞隔离6,活动杆3的一端套接于安装头2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9并插入液压油腔4内,安装头2侧端开设有一安装孔19,安装孔19内有调节杆11,调节杆11一端设置有螺丝口18、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端头12;活动杆3沿中心轴插入有推动杆7,推动杆7的顶端置于弧形端头12处,推动杆7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头8,第二活塞9下端设置有导油管10,导油管10与液压油腔4连通,锥形头8插接于导油管10的管口,活动杆3位于锥形头8和导油管10的插接处开设有导油口21,导油口21位于第二活塞9上方并与液压油腔4连通。本实施例的液压油腔4和氮气腔5内填充相应的液压油和氮气并通过第一活塞分隔开,在减压过程中利用液压油腔4和氮气腔5实现双重缓冲减震的效果。而在液压油腔4内则通过第二活塞9实现对液压油推挤,其中利用导油管10和导油口21将第二活塞9上下的液压油实现对流,利用推动杆7推动锥形头8插入导油管10的深浅来控制液压油的流速,流速大,则相对减震效果较软,流速小,则相对减震效果较硬。而软硬度大小的调节则是通过调节杆11进行调节,即推动杆7的推动工作是利用调节杆11的旋转,并根据旋转的不同角度可实现减震软硬档位调节,使弧形端头12推压推动杆7进行实现,而调节杆11的旋转则是利用螺丝刀等常见工具插入螺丝口18并进行旋转而实现的,因此,在不需要特定的工具下,便可以实现软硬度调节,需要说明的是,在液压油腔4的油压作用下,推动杆7会时刻贴敷于弧形端头12处。进一步,为防止在减震过程中,调节杆11自身发生旋转,故本实施例的安装孔19的内壁沿调节杆11的周边设置有若干个弧形锁槽20,调节杆11的侧面开设有一收纳腔13,收纳腔13内安装有弹簧14,弹簧14顶端设置有一圆球15,圆球15置于弧形锁槽20内。利用弹簧14给予圆球15推力并将圆球15限位于弧形锁槽20内,从而实现锁固的效果,防止调节杆11在减震过程中发生自转,而通过圆球15限位不同的弧形槽20内,便锁固相应的档位。进一步,为防止液压油外漏,本实施例的液压油腔4的顶端安装有密封塞16,利用密封塞16可以有效防止活动杆3在反复运动时,液压油外漏。进一步,为方便氮气的填充和氮气气压调节,本实施例的筒体1位于氮气腔5处设置有氮气充气嘴1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多档位调节软硬的单筒氮气减震器,包括筒体、活动杆和安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液压油腔和氮气腔,所述液压油腔和氮气腔之间通过第一活塞隔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套接于安装头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并插入液压油腔内,所述安装头侧端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有螺丝口、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端头;所述活动杆沿中心轴插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顶端置于弧形端头处,所述推动杆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头,所述第二活塞下端设置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与液压油腔连通,所述锥形头插接于导油管的管口,所述活动杆位于锥形头和导油管的插接处开设有导油口,所述导油口位于第二活塞上方并与液压油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多档位调节软硬的单筒氮气减震器,包括筒体、活动杆和安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液压油腔和氮气腔,所述液压油腔和氮气腔之间通过第一活塞隔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套接于安装头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并插入液压油腔内,所述安装头侧端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有螺丝口、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端头;所述活动杆沿中心轴插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顶端置于弧形端头处,所述推动杆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头,所述第二活塞下端设置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与液压油腔连通,所述锥形头插接于导油管的管口,所述活动杆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
申请(专利权)人:陈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