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04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架,顶架的底部通过铆钉固定有轨道,轨道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另一端通过螺母螺栓固定有运料框,运料框底部铰链连接有出料底板,出料底板的两侧均焊接有转动杆,顶架的中间部分开设圆孔,圆孔的内部通过螺丝装设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杆,连杆的一侧焊接有复位弹簧,通过滑块、PLC控制器、入料挡板、进料管、出料底板等结构的设置,装置加料的过程自动化,实现自动入料,在入料的过程中自动对料处理,工作的效率高,可对油渣进行二次压榨,有效地解决了压榨后油渣中仍剩余大量油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
本技术涉及茶油榨油
,尤其涉及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
技术介绍
茶油,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现有技术中茶油在经过一侧压榨后,会剩下大量油渣,而目前仍不能解决的是油渣中还含有高量的油,将这些油渣处理掉会流失大量的油量,资源利用并不合理,而直接对油渣进行二次压榨,生产出来的油是不健康的,会对人体造成不小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油渣处理不合理、浪费资源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架,顶架的底部通过铆钉固定有轨道,轨道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另一端通过螺母螺栓固定有运料框,运料框底部铰链连接有出料底板,出料底板的两侧均焊接有转动杆,顶架的中间部分开设圆孔,圆孔的内部通过螺丝装设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杆,连杆的一侧焊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另一端焊接有入料挡板,机架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榨油机,榨油机的顶部设有烘干入料漏斗,烘干入料漏斗的两侧均焊接有卸料杆。优选的,所述出料底板为筛网状,所述运料框的内壁两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优选的,所述机架的顶部通过螺母螺栓固定有水箱,水箱的内部粘接有橡胶管,橡胶管的另一端粘接有喷头,喷头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在运料框的顶部。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滑块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烘干入料漏斗的内壁两侧均通过螺丝安装有加热器,烘干入料漏斗的内壁焊接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轨道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一种针对油渣回榨的设备,通过紫外线杀菌灯、水箱、喷头、烘干入料漏斗等结构的设置,确保油渣在回榨前经过一系列地消毒清洗处理,保证回榨时的料都是无害的。且本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滑块、PLC控制器、入料挡板、进料管、出料底板等结构的设置,装置加料的过程自动化,实现自动入料,在入料的过程中自动对料处理,工作的效率高。综上所述,在本技术中,可对油渣进行二次压榨,有效地解决了压榨后油渣中仍剩余大量油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的正面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出料底板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入料挡板的放大俯视示意图。图中:1机架、2顶架、3滑块、4入料挡板、5进料管、6水箱、7运料框、8轨道、9出料底板、10烘干入料漏斗、11卸料杆、12转动杆、13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架2,顶架2的底部通过铆钉固定有轨道8,轨道8滑动连接有滑块3,轨道8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块,滑块3的另一端通过螺母螺栓固定有运料框7,运料框7底部铰链连接有出料底板9,出料底板9为筛网状,所述运料框7的内壁两侧通过螺丝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通过紫外线杀菌灯、水箱6、喷头、烘干入料漏斗10等结构的设置,确保油渣在回榨前经过一系列地消毒清洗处理,保证回榨时的料都是无害的,机架1的顶部通过螺母螺栓固定有水箱6,水箱6的内部粘接有橡胶管,橡胶管的另一端粘接有喷头,喷头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在运料框7的顶部,出料底板9的两侧均焊接有转动杆12,顶架2的中间部分开设圆孔,圆孔的内部通过螺丝装设有进料管5,进料管5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杆,连杆的一侧焊接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另一端焊接有入料挡板4,机架1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榨油机,机架1的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滑块3电性连接,通过滑块3、PLC控制器、入料挡板4、进料管5、出料底板9等结构的设置,装置加料的过程自动化,实现自动入料,在入料的过程中自动对料处理,工作的效率高,榨油机的顶部设有烘干入料漏斗10,烘干入料漏斗10的内壁两侧均通过螺丝安装有加热器,烘干入料漏斗10的内壁焊接有过滤网,烘干入料漏斗10的两侧均焊接有卸料杆11。本实施例中,工作时,人员将油渣倒入进料管5的内部,随后启动电源,同时打开水箱6的水阀,水箱6给喷头供水给运料框7喷水,PLC控制器设定控制滑块3在轨道8上左右滑动,PLC控制器的型号为FX1S-10MR/14MT,滑块3向左滑动,移动到轨道8的一端时,运料框7的底部压住入料挡板4,入料挡板4一端的复位弹簧13受到压力压缩,油渣从进料管5落入运料框7的内部,PLC在此时有短时间的驻留,等待料完全落入,随后PLC控制器控制滑块3向右滑动,复位弹簧13复位,使入料挡板4将进料管5的底部挡住,喷头对内部进行喷水清洗,同时紫外线杀菌灯对油渣中的细菌进行消除,底部筛网可使水流出,当运料框7移动到烘干入料漏斗10的顶部时,水箱6停止供水,卸料杆11压住转动杆,出料底板9转动,运料框7的底部打开,料落入烘干入料漏斗10的内部,加热器对料进行烘干,再通过过滤网将油渣中的杂质过滤掉,随后干净的杂质落入榨油机的内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架(2),顶架(2)的底部通过铆钉固定有轨道(8),轨道(8)滑动连接有滑块(3),滑块(3)的另一端通过螺母螺栓固定有运料框(7),运料框(7)底部铰链连接有出料底板(9),出料底板(9)的两侧均焊接有转动杆(12),顶架(2)的中间部分开设圆孔,圆孔的内部通过螺丝装设有进料管(5),进料管(5)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杆,连杆的一侧焊接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另一端焊接有入料挡板(4),机架(1)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榨油机,榨油机的顶部设有烘干入料漏斗(10),烘干入料漏斗(10)的两侧均焊接有卸料杆(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架(2),顶架(2)的底部通过铆钉固定有轨道(8),轨道(8)滑动连接有滑块(3),滑块(3)的另一端通过螺母螺栓固定有运料框(7),运料框(7)底部铰链连接有出料底板(9),出料底板(9)的两侧均焊接有转动杆(12),顶架(2)的中间部分开设圆孔,圆孔的内部通过螺丝装设有进料管(5),进料管(5)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杆,连杆的一侧焊接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另一端焊接有入料挡板(4),机架(1)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榨油机,榨油机的顶部设有烘干入料漏斗(10),烘干入料漏斗(10)的两侧均焊接有卸料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油油渣回榨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家焰徐新莲李蕾蕾张雁林胡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绿达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