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电厂原水预处理闭式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0988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电厂化学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煤电厂原水预处理闭式循环系统,包括通过主管道依次连通的原水供应装置、加药混合器、澄清池、滤池、超滤装置,以及设有斜面池底的污泥沉淀池,通过排污管将加药混合器和澄清池中原水处理而沉积下来的污泥、对滤池和超滤装置反洗过程中所产生的反洗水均打入到污泥沉淀池进行自然沉降分离净化,分离后得到的清水打入原水供应装置和加药混合器之间的主管道,污泥沉淀池沉积的泥水则送至电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与煤泥一起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电厂原水预处理闭式循环系统
本技术属于发电厂化学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煤电厂原水预处理闭式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对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火力发电厂历来是工业用水大户,有着巨大的用水量和排水量,从可持续发展和节能降耗的角度考虑,对废水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废水回用率,是电厂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煤电厂原水预处理闭式循环系统,节省燃煤电厂的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循环系统包括通过主管道依次连通的原水供应装置、加药混合器、澄清池、滤池和超滤装置,原水进入加药混合器后,通过向加药混合器中投加混凝剂实现对原水的净化处理,处理后的原水再进入澄清池,使原水中的悬浮物被充分截留下来,再经过滤池和超滤装置的过滤处理进一步起到净化作用,超滤装置上设置有出水管,将经过超滤装置处理的水输送至用水设备或清水储罐中;循环系统中还包括污泥沉淀池,加药混合器、澄清池、滤池、超滤装置均通过排污管与污泥沉淀池相连通,加药混合器、澄清池中由于原水处理而沉积下来的污泥、污水,以及对滤池、超滤装置的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反洗水通过排污管混合进入污泥沉淀池后实现自然沉降净化,污泥沉淀池内包括清水区和污泥区,污泥沉淀池外表面设有支路管道和排泥管,清水区通过支路管道与原水供应装置和加药混合器之间的主管道相连通,这是因为一方面清水区的水是与来自加药混合器、澄清池的污泥分离而得来的,其中含有一定的药剂(混凝剂),这样的管路设计可以使这部分药剂进入加药混合器被重新利用,另一方面也能使清水区出来的水(主要为澄清池排污水、滤池、超滤装置的反洗水)代替部分原水进入加药混合器,避免了排污水、反洗水的浪费,减少了原水用量,该支路管道上设有回收水泵;排泥管连通于污泥区,该排泥管上设有排泥泵,具体而言,污泥沉淀池的池底为斜面池底,池底上沿斜面方向设置一块竖直的挡泥板从而将污泥沉淀池内腔分为两个槽,即槽A和槽B,挡泥板与池底高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紧密固定连接,挡泥板与池底低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之间存在距离,从而形成连通槽A和槽B的开口,槽A中,池底高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附近设有滤网,滤网、挡泥板、与之相对的污泥沉淀池的内壁围成清水区,池底低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与池底所形成的夹角附件为污泥区,由加药混合器、澄清池、滤池、超滤装置延伸而出的排污管的出口设置于槽B中并位于池底高端的附近,指向为沿斜面方向向下并对准污泥区通向排泥泵的进口,这样的设计使排入污泥沉淀池的污泥可以顺着坡度下滑至污泥区,虽然主要来自加药混合器、澄清池的污泥容易发生沉降并附着在池底(特别是污泥区),但同时与污泥一同排入的排污水、反洗水由于下滑力而产生了良好的冲刷作用,使更多的进入沉淀池的污泥被顺利地冲入排泥管中,而留在污泥沉淀池中的水和污泥发生沉降分离,污泥区低、清水区高,很好地促进了分离的进行,高处的水经滤网进入清水区后与污泥进一步实现分离,回收水泵加装浮球式液位控制器,回收水泵可自动启停,无需人工干预,本方案将排泥管与煤泥水处理系统相连通,排泥泵将污泥区的泥水送至电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与煤泥一起燃烧,避免了传统工艺中“对污泥区排出的泥水进行滤干处理,并将其作为固体废物处理”的资源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这样就实现了来自于污泥沉淀池的清水和污泥全部被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燃煤电厂原水预处理闭式循环系统的元件及连接关系图,其中的污泥沉淀池以俯视图的形式介绍了其内部结构,图2为本技术循环系统中的污泥沉淀池的正面剖视图,其中,1—主管道,2—原水供应装置,3—加药混合器,4—澄清池,5—污泥沉淀池,51—清水区,511—支路管道,512—回收水泵,52—污泥区,521—排泥管,522—排泥泵,53—池底,54—挡泥板,55—开口,56—滤网,57—池底高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58—池底低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6—排污管,7—电厂煤泥水处理系统,8—滤池,9—超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的燃煤电厂原水预处理闭式循环系统包括通过主管道1依次连通的原水供应装置2、加药混合器3、澄清池4、滤池8、超滤装置9,同时还包括污泥沉淀池5,污泥沉淀池5的池底53为斜面池底,斜面的坡度为5°,池底53上沿斜面方向设有一块竖直的挡泥板54从而将污泥沉淀池5分为两个槽,即槽A和槽B,挡泥板54与位于池底53高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57紧密固定连接,挡泥板54与位于池底53低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58之间存在距离从而形成连通槽A和槽B的开口55,槽A中,池底53高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57附近设有滤网56,滤网56、挡泥板54、与滤网56和挡泥板54分别相对的污泥沉淀池5内壁围成清水区51,池底53低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58与池底53所形成的夹角附件为污泥区52,污泥沉淀池5外表面设有支路管道511和排泥管521,清水区51通过支路管道511与原水供应装置2和加药混合器3之间的主管道1相连通,支路管道511上设有回收水泵512,回收水泵512加装有浮球式液位控制器,浮球位于清水区51;排泥管521一端连通于污泥区52,另一端连通于电厂煤泥水处理系统7,排泥管521上设有排泥泵522,加药混合器3、澄清池4、滤池8、超滤装置9均通过排污管6与污泥沉淀池5相连通,排污管6的出口设置于槽B中并位于池底53高端的附近,指向为沿斜面方向向下并对准污泥区52通向排泥管521的通口。上述系统的工作原理在于:首先原水进入加药混合器3后,通过向加药混合器3中投加混凝剂实现对原水的净化处理,处理后的原水再进入澄清池4,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在澄清池4中被充分截留下来,再经过滤池8和超滤装置9的过滤处理进一步起到净化作用,并将净化后的水从超滤装置9再送至用水设备或清水储罐(附图中未画出),同时,加药混合器3、澄清池4中由于原水处理而沉积下来的污泥、污水,以及对滤池8、超滤装置9的清洁过程中所产生的反洗水均通过排污管6混合进入污泥沉淀池5,且排污管6的出口设置于靠近槽B中的池底53高端处并对准排泥管521的通道口。由于池底53为斜面池底,这样排污管6排入的污泥就可以顺着坡度下滑,同时与污泥一同下滑的反洗水、排污水则起到对池底53和污泥区52良好的冲刷作用,使更多的污泥被顺利冲入排泥管521;高处的水则经滤网56进入清水区51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并且由于清水区51和排污管6管口位于污泥沉淀池5的同侧且高度相同,两者之间又通过挡泥板54隔离,无对流现象,因此从排污管6管口排出的污泥进入到清水区51附近的概率就更小了,考虑到清水区51中的水是与来自加药混合器3、澄清池4的污泥分离所得到的,其中含有一定的药剂(混凝剂),因此通过支路管道511将这部分水重新送至原水供应装置2和加药混合器3之间的主管道1中,使其中的药剂进入加药混合器3被重新利用,并且不带入其他污泥杂质,同时通过排泥管521将污泥区52的泥水送至电厂的煤泥水处理系统7,实现了来自于污泥沉淀池5的清水和污泥全部被回收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煤电厂原水预处理闭式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系统包括通过主管道(1)依次连通的原水供应装置(2)、加药混合器(3)、澄清池(4)、滤池(8)和超滤装置(9),同时还包括污泥沉淀池(5),所述加药混合器(3)、所述澄清池(4)、所述滤池(8)、所述超滤装置(9)均通过排污管(6)与所述污泥沉淀池(5)相连通,所述的污泥沉淀池(5)内包括清水区(51)和污泥区(52),所述污泥沉淀池(5)外表面设有支路管道(511)和排泥管(521),所述的清水区(51)通过所述支路管道(511)与所述原水供应装置(2)和所述加药混合器(3)之间的所述主管道(1)相连通,所述的排泥管(521)一端连通于所述的污泥区(52),另一端连通于电厂煤泥水处理系统(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电厂原水预处理闭式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系统包括通过主管道(1)依次连通的原水供应装置(2)、加药混合器(3)、澄清池(4)、滤池(8)和超滤装置(9),同时还包括污泥沉淀池(5),所述加药混合器(3)、所述澄清池(4)、所述滤池(8)、所述超滤装置(9)均通过排污管(6)与所述污泥沉淀池(5)相连通,所述的污泥沉淀池(5)内包括清水区(51)和污泥区(52),所述污泥沉淀池(5)外表面设有支路管道(511)和排泥管(521),所述的清水区(51)通过所述支路管道(511)与所述原水供应装置(2)和所述加药混合器(3)之间的所述主管道(1)相连通,所述的排泥管(521)一端连通于所述的污泥区(52),另一端连通于电厂煤泥水处理系统(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电厂原水预处理闭式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沉淀池(5)的池底(53)为斜面池底,所述池底(53)上沿斜面方向设有一块竖直的挡泥板(54)从而将所述污泥沉淀池(5)分为两个槽,即槽A和槽B,所述挡泥板(54)与位于所述池底(53)高端的污泥沉淀池内侧壁(57)紧密固定连接,所述挡泥板(54)与位于所述池底(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鹏威朱庆华柴伟孙国良徐宏武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谏壁发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