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动离合机构以及用于汽车的内饰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48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动离合机构,包括彼此配合且分别与第一运动件和第二运动件连接的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联动;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离;在第三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内饰组件,包括具有储物盒的基底;在第一关闭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一盖体;在第二关闭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二盖体;以及联动离合机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联动离合机构和用于汽车的内饰组件,通过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来同时兼顾第一运动件和第二运动件的感官质量和使用自由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动离合机构以及用于汽车的内饰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联动离合机构以及用于汽车的内饰组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对于汽车中常见的对向开启的双开门储物盒,当按动一个按钮时该储物盒的两扇门会同时打开。在现有技术中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此运动:第一种是在储物盒的两扇门上分别独立安装驱动弹簧与阻尼,从而使两扇门分别依靠各自的弹簧实现开启(以下简称非联动双开门);第二种是使储物盒的两扇门之间依靠齿轮联动,弹性驱动一侧的门开启时另一侧门也随之开启(以下简称联动双开门)。然而,利用非联动双开门的方式(例如CN204172791U中公开的此类非联动双开门储物盒),可以独立关闭储物盒的任意一侧门,使得用户使用自由度更高,但是由于弹簧、阻尼及各零件存在制造公差,难以保证两扇门开启时的同步性,因此感官质量难以保证。而利用联动双开门的方式(例如CN2014205000384中公开的此类联动双开门储物盒),在储物盒开启时,通过齿轮能够完全保证两扇门的运动同步性,感官质量容易保证,但关闭一侧门时另一侧门也会随之同步关闭,因此无法实现一扇门关闭而另一扇门打开的状态,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自由度。另外,现有的对开双门同步打开联动技术,还存在着一种问题,当双门对开过程中,始终保持同步运动,一旦有人为阻碍或者机械故障导致其中一侧的门停止运动,另一侧门也会停止,可能需要人为操作或者无法打开储物盒取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感官质量和使用自由度无法兼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联动离合机构以及用于汽车的内饰组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联动离合机构,包括彼此配合且分别与第一运动件和第二运动件连接的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联动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运动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顺时针运动与所述第二运动件从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逆时针运动保持同步;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离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运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逆时针运动与所述第二运动件从所述第四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的顺时针运动不相关;在第三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离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运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顺时针运动的停止与所述第二运动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逆时针运动不相关,或者配置为使所述第二运动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逆时针运动的停止与所述第一运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顺时针运动不相关。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包括第一内环齿轮和第一外环齿轮,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包括第二内环齿轮和第二外环齿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内环齿轮和第一外环齿轮接合且所述第二内环齿轮和第二外环齿轮接合;在所述第二和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内环齿轮和第一外环齿轮分离且所述第二内环齿轮和第二外环齿轮接合,或者所述第一内环齿轮和第一外环齿轮接合且所述第二内环齿轮和第二外环齿轮离。所述联动离合机构还包括两根转轴和装配支架,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别套设在所述两根转轴上并通过装配支架完成安装。所述第一运动件和第二运动件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或与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啮合时,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互相啮合;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啮合时,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互相啮合。所述联动离合机构还包括阻尼机构,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啮合时,所述阻尼机构与所述第一外环齿轮或第二外环齿轮啮合;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啮合时,所述阻尼机构与所述第一内环齿轮或第二内环齿轮啮合。所述阻尼机构为安装在所述装配支架上的阻尼机构或安装所述转轴上的阻尼机构。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为楔块式单向轴承或滚珠式单向轴承。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组件为塑料楔块式单向轴承,其包括位于第一内环齿轮和第一外环齿轮之间的第一弹簧圈、第一楔块和第一楔块保持架,其中,第一楔块容置于第一楔块保持架内并通过第一楔块保持架上的开口局部穿过第一楔块保持架伸出,第一弹簧圈套设在第一楔块上对第一楔块产生压紧力,第一楔块的上圆弧面与第一外环齿轮的内圆环面相切匹配,第一楔块的下圆弧面与第一内环齿轮的外圆环面相切匹配。所述上圆弧面包括第一上圆弧段和第二上圆弧段,所述下圆弧面包括第一下圆弧段和第二下圆弧段,第一上圆弧段和第一下圆弧段的半径分别大于内圆环面的半径减去外圆环面的半径的二分之一,第二上圆弧段和第二下圆弧段的半径分别小于内圆环面的半径减去外圆环面的半径的二分之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内饰组件,包括:具有储物盒的基底;配置为在第一关闭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一盖体,在第一关闭位置,所述第一盖体遮盖所述储物盒,在第一打开位置,所述第一盖体显露所述储物盒;配置为在第二关闭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二盖体,在第二关闭位置,所述第二盖体覆盖所述储物盒,在第二打开位置,所述第二盖体显露所述储物盒;以及联动离合机构,其具有彼此配合的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该第一单向轴承组件连接第一盖体,该第二单向轴承组件连接第二盖体;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联动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盖体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到所述第一打开位置的打开运动与所述第二盖体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到所述第二打开位置的打开运动保持同步;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离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盖体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到所述第一关闭位置的关闭运动与所述第二盖体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到所述第二关闭位置的关闭运动不相关;在第三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离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盖体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到所述第一打开位置的打开运动的停止与所述第二盖体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到所述第二打开位置的打开运动不相关,或者配置为使所述第二盖体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到所述第二打开位置的打开运动的停止与所述第一盖体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到所述第一打开位置的打开运动不相关。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包括第一内环齿轮和第一外环齿轮,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包括第二内环齿轮和第二外环齿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内环齿轮和第一外环齿轮接合且所述第二内环齿轮和第二外环齿轮接合;在所述第二和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内环齿轮和第一外环齿轮分离且所述第二内环齿轮和第二外环齿轮接合,或者所述第一内环齿轮和第一外环齿轮接合且所述第二内环齿轮和第二外环齿轮离。所述联动离合机构还包括两根转轴和装配支架,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别套设在所述两根转轴上并通过装配支架完成安装。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或与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啮合的第一盖体齿轮和第二盖体齿轮。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啮合时,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互相啮合;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啮合时,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互相啮合。所述联动离合机构还包括阻尼机构,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啮合时,所述阻尼机构与所述第一外环齿轮或第二外环齿轮啮合;当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该联动离合机构(10)包括彼此配合且分别与第一运动件和第二运动件连接的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联动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运动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顺时针运动与所述第二运动件从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逆时针运动保持同步;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离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运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逆时针运动与所述第二运动件从所述第四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的顺时针运动不相关;在第三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离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运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顺时针运动的停止与所述第二运动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逆时针运动不相关,或者配置为使所述第二运动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逆时针运动的停止与所述第一运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顺时针运动不相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该联动离合机构(10)包括彼此配合且分别与第一运动件和第二运动件连接的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第二单向轴承组件联动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运动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顺时针运动与所述第二运动件从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逆时针运动保持同步;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离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运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逆时针运动与所述第二运动件从所述第四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的顺时针运动不相关;在第三状态下,第一单向轴承组件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离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运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顺时针运动的停止与所述第二运动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逆时针运动不相关,或者配置为使所述第二运动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逆时针运动的停止与所述第一运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顺时针运动不相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包括第一内环齿轮(12)和第一外环齿轮(16),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包括第二内环齿轮(12’)和第二外环齿轮(16’);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内环齿轮(12)和第一外环齿轮(16)接合且所述第二内环齿轮(12’)和第二外环齿轮(16’)接合;在所述第二和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内环齿轮(12)和第一外环齿轮(16)分离且所述第二内环齿轮(12’)和第二外环齿轮(16’)接合,或者所述第一内环齿轮(12)和第一外环齿轮(16)接合且所述第二内环齿轮(12’)和第二外环齿轮(16’)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离合机构(10)还包括两根转轴(111)和装配支架(18),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组件分别套设在所述两根转轴(111)上并通过装配支架(18)完成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件和第二运动件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12,12’)或与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16,16’)啮合的第一齿轮(202)和第二齿轮(2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202,202’)与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12,12’)啮合时,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16,16’)互相啮合;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202,202’)与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16,16’)啮合时,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12,12’)互相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离合机构(10)还包括阻尼机构(17,17’),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202,202’)与所述第一、第二内环齿轮(12,12’)啮合时,所述阻尼机构(17,17’)与所述第一外环齿轮(16)或第二外环齿轮(16’)啮合;当所述第一、第二齿轮(202,202’)与所述第一、第二外环齿轮(16,16’)啮合时,所述阻尼机构(17,17’)与所述第一内环齿轮(12)或第二内环齿轮(12’)啮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17,17’)为安装在所述装配支架(18)上的阻尼机构(17)或安装所述转轴(111)上的阻尼机构(17’)。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第一单向轴承组件和/或第二单向轴承组件为楔块式单向轴承或滚珠式单向轴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组件为塑料楔块式单向轴承,其包括位于第一内环齿轮(12)和第一外环齿轮(16)之间的第一弹簧圈(13)、第一楔块(14)和第一楔块保持架(15),其中,第一楔块(14)容置于第一楔块保持架(15)内并通过第一楔块保持架(15)上的开口(151)局部穿过第一楔块保持架(15)伸出,第一弹簧圈(13)套设在第一楔块(14)上对第一楔块(14)产生压紧力,第一楔块(14)的上圆弧面(141)与第一外环齿轮(16)的内圆环面(162)相切匹配,第一楔块(14)的下圆弧面(142)与第一内环齿轮(12)的外圆环面(122)相切匹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动离合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弧面(141)包括第一上圆弧段(1411)和第二上圆弧段(1412),所述下圆弧面(142)包括第一下圆弧段(1421)和第二下圆弧段(1422),第一上圆弧段(1411)和第一下圆弧段(1421)的半径分别大于内圆环面(162)的半径减去外圆环面(122)的半径的二分之一,第二上圆弧段(1412)和第二下圆弧段(1422)的半径分别小于内圆环面(162)的半径减去外圆环面(122)的半径的二分之一。11.一种用于汽车的内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储物盒(20)的基底;配置为在第一关闭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一盖体(201),在第一关闭位置,所述第一盖体(201)遮盖所述储物盒(20),在第一打开位置,所述第一盖体(201)显露所述储物盒(20);配置为在第二关闭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