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修补铸铁表面缺陷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018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修补铸铁表面缺陷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上表面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筒,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的杆壁活动套设有套筒,螺纹筒的外壁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两端均伸出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铸铁件与砂轮之间的距离来加工不同大小的铸铁件,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能够调整砂轮打磨位置,提高了打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修补铸铁表面缺陷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铸铁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修补铸铁表面缺陷的装置。
技术介绍
铸铁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产品,铸铁件在生产过程中,表面一般都是不平整的,其表面需要经过清理和打磨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加工。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695273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修补铸铁表面缺陷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经多个轴承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上端固定有工作台,工作台外侧设有齿圈,工作台外啮合固定在第二连接杆上的圆柱齿轮,第二连接杆上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垂直啮合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中间固定有转动轴,转动轴右端固定有砂轮。上述专利中的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修补铸铁表面缺陷的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上述装置的工作台和砂轮的高度是固定的,无法加工不同大小的铸铁件,适用范围较小,且上述装置的砂轮是固定安装的,不能左右调节,只能对同一个地方进行打磨,打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加工不同大小的铸铁件,适应范围较小和只能对同一个地方进行打磨,打磨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修补铸铁表面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修补铸铁表面缺陷的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所述第一转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的上表面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筒(4),所述螺纹筒(4)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杆壁活动套设有套筒(8),所述螺纹筒(4)的外壁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3)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0),所述传动杆(10)的两端均伸出通孔,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修补铸铁表面缺陷的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所述第一转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的上表面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筒(4),所述螺纹筒(4)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杆壁活动套设有套筒(8),所述螺纹筒(4)的外壁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3)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0),所述传动杆(10)的两端均伸出通孔,所述传动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1),所述第三齿轮(11)与第二齿轮(9)相啮合,所述传动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磨效率高的修补铸铁表面缺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左侧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内通过第四轴承转动连接有横杆(14),所述横杆(14)靠近右端的杆壁活动套设有移动筒(15),所述移动筒(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砂轮(16),所述横杆(14)的杆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敦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昕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