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绞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062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绞孔机,包括工作台、支撑柱、顶板、转轴、铰刀、侧板、工件、限位板、第一电动推杆、滑块、T形槽、凹槽、第二电动推杆、推块、拉绳、导向轮、卡块、弹簧、立杆、轴承、输出轴、转轮、连接杆和横杆。该全自动绞孔机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推块的移动使得转轮移动后带动工件进行输送,有利于提高一体化程度,大大减少了人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节省经济;该全自动绞孔机在工件输送时通过卡块限制工件移动,有利于工件移动至指定位置,避免钻孔时造成的尺寸偏差,有利于提高钻孔精度,满足了高精度钻孔对生长产的需求,且通过限位板对工件进行限位,避免工件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绞孔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绞孔机,具体为一种全自动绞孔机,属于绞孔机应用

技术介绍
绞孔机,为了提高光洁度,需要先钻底孔,留量0.4~0.5毫米左右,再用钻头扩一下,留量0.1~0.2毫米,最后用绞刀铰到图纸尺寸,如果不扩孔,用钻头直接钻到留量0.1~0.2毫米,用绞刀铰孔,有可能由于底孔刀痕太深,孔铰出来,光洁度达不到图纸的要求,绞孔前的底孔留量也不能太大,留量太大了,一个是铰起来费劲,另一个有可能造成绞刀崩刃,光洁度也上不去。目前市场上的绞孔机都是先钻底孔后扩孔,通过铰刀的高速转动完成操作,以精确加工孔的尺寸精度,但是,对于全自动绞孔机来说,由于在传统生产过程中铰孔时每人一台机床,而且是一个一个的加工,影响了工作速度,工件不能进行输送;且需要对工件进行定位,以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达到要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全自动绞孔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全自动绞孔机。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全自动绞孔机,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作台、钻孔机构、限位机构和输送机构,其中所述工作台顶面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工作台顶面位于凹槽一侧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绞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工件(7)的工作台(1)、钻孔机构、限位机构和输送机构,其中所述工作台(1)顶面开设有凹槽(12),且所述工作台(1)顶面位于凹槽(12)一侧开设有T形槽(11),所述T形槽(11)内部与滑块(10)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0)与限位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板(8)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9)固定连接;所述钻孔机构包括支撑柱(2)、顶板(3)、转轴(4)和铰刀(5),所述支撑柱(2)与工作台(1)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顶端一侧与顶板(3)滑动连接,所述顶板(3)中部与转轴(4)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4)底端与铰刀(5)固定连接;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绞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工件(7)的工作台(1)、钻孔机构、限位机构和输送机构,其中所述工作台(1)顶面开设有凹槽(12),且所述工作台(1)顶面位于凹槽(12)一侧开设有T形槽(11),所述T形槽(11)内部与滑块(10)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0)与限位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板(8)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9)固定连接;所述钻孔机构包括支撑柱(2)、顶板(3)、转轴(4)和铰刀(5),所述支撑柱(2)与工作台(1)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顶端一侧与顶板(3)滑动连接,所述顶板(3)中部与转轴(4)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4)底端与铰刀(5)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卡块(17)、拉绳(15)、推块(14)和第二电动推杆(13),所述卡块(17)与工作台(1)顶端一侧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卡块(17)底端通过弹簧(18)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且所述卡块(17)底端与拉绳(15)固定连接,所述拉绳(15)与导向轮(16)缠绕并与推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推块(14)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13)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立杆(19)、轴承(20)、输出轴(21)、转轮(22)、连接杆(23)和横杆(24),所述立杆(19)与凹槽(12)内部的工作台(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杆(19)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金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