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91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属于钢球加工设备领域,通过设计一种全新的清洗烘干筒,在清洗烘干筒内部设置有螺旋板,且清洗烘干筒贯穿清洗壳体和烘干壳体,并且通过清洗烘干电机带动清洗烘干筒转动,从而使得钢球能够在清洗烘干筒中进行清洗和烘干工作,由于将上料斗机构的出料管设置在靠近清洗壳体的封闭端面板位置,上钢球时无需停止整机,从而可以保证清洗烘干工作不停歇的进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钢球进行清洗烘干工作时工作效率较低、钢球成品率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从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安全可靠,并且清洗用水量较少,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节能环保,同时钢球成品率和钢球质量较为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钢球加工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
技术介绍
在钢球的生产过程中,在钢球光磨工序之后,钢球表面会附有铁粉、磨削液和水分,因此需要清洗和烘干,以确保后续热处理工艺的效果。现有的处理方法大多采用手洗,清洗效率较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较大,也容易造成失误,比如搬运过程中打翻钢球,这种打翻、掉落的钢球被称为“落地球”,“落地球”是一律要报废处理的,这样就造成了钢球的浪费,降低了钢球的成品率;另外,采用老式转筒清洗效率低下且与烘干的衔接都是难题,有些钢球生产厂甚至不进行烘干而直接上路淬火,此操作直接影响了炉胆的寿命,产生钢球氧化脱碳,影响钢球产品质量。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钢球进行清洗烘干工作时,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的同时,钢球成品率也难以保持稳定,且钢球质量也会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对钢球进行清洗烘干工作时工作效率较低、钢球成品率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从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安全可靠,并且清洗用水量较少,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节能环保,同时钢球成品率和钢球质量较为稳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其中,包括:用于装载钢球的上料斗机构、用于清洗烘干钢球的清洗烘干机构、用于收集清洗剂的收集池、用于提供动力的清洗烘干电机;所述上料斗机构包括呈倒圆台形状的上料斗本体和一体成型于所述上料斗本体底端的出料管;所述清洗烘干机构包括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的清洗壳体、两端开口的烘干壳体、设置于所述清洗壳体内部和所述烘干壳体内部的清洗烘干筒以及设置于所述烘干壳体内的加热组件,所述清洗烘干筒的进口端部距离所述清洗壳体的封闭端面板有3~5cm且紧贴所述清洗壳体内壁,所述清洗烘干筒的出口端部伸出于远离所述清洗壳体的所述烘干壳体的端口;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清洗壳体连通且连通口位于所述清洗壳体上方同时在距离封闭端面板3cm内;所述清洗壳体的与所述烘干壳体之间留有10~30cm的传送间隙,位于所述传送间隙的所述清洗烘干筒部分套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还套设于与所述清洗烘干电机输出轴固定的皮带轮上;所述收集池设置于所述清洗壳体正下方,且所述清洗壳体底端具有用于流出清洗剂的开口槽;其中,所述清洗烘干筒内部设置有螺旋板,位于所述清洗壳体内的所述清洗烘干筒部分开设有清洗通孔,位于所述烘干壳体内的所述清洗烘干筒部分开设有烘干通孔,所述清洗通孔和所述烘干通孔的孔径均小于钢球的球径。上述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其中,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清洗壳体固定连通。上述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风机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布设于所述烘干壳体内壁且在所述清洗烘干筒外部,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加热管与所述烘干壳体之间。上述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其中,所述收集池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一管道与位于所述清洗壳体内部的清洗烘干筒部分内部连通。上述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其中,所述管道贯穿所述清洗壳体的封闭端面板伸入位于所述清洗壳体内部的清洗烘干筒部分内部,位于所述清洗壳体内部的清洗烘干筒部分内部的管道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液口。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通过设计一种全新的清洗烘干筒,在清洗烘干筒内部设置有螺旋板,且清洗烘干筒贯穿清洗壳体和烘干壳体,并且通过清洗烘干电机带动清洗烘干筒转动,从而使得钢球能够在清洗烘干筒中进行清洗和烘干工作,由于将上料斗机构的出料管设置在靠近清洗壳体的封闭端面板位置,上钢球时无需停止整机,从而可以保证清洗烘干工作不停歇的进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钢球进行清洗烘干工作时工作效率较低、钢球成品率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从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安全可靠,并且清洗用水量较少,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节能环保,同时钢球成品率和钢球质量较为稳定。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组件可以按照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包括:用于装载钢球的上料斗机构101、用于清洗烘干钢球的清洗烘干机构102、用于收集清洗剂的收集池103、用于提供动力的清洗烘干电机104;上料斗机构101包括呈倒圆台形状的上料斗本体11和一体成型于上料斗本体11底端的出料管12;清洗烘干机构102包括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的清洗壳体21、两端开口的烘干壳体22、设置于清洗壳体21内部和烘干壳体22内部的清洗烘干筒23以及设置于烘干壳体内的加热组件(图中未示出),清洗烘干筒23的进口端部231距离清洗壳体21的封闭端面板211有5cm且紧贴清洗壳体21内壁,清洗烘干筒23的出口端部232伸出于远离清洗壳体21的烘干壳体22的端口;出料管12与清洗壳体21固定连通且连通口位于清洗壳体21上方同时在距离封闭端面板211在3cm内;清洗壳体21的与烘干壳体22之间留有20cm的传送间隙,位于传送间隙的清洗烘干筒23部分套设有传送带41,传送带41还套设于与清洗烘干电机104输出轴42固定的皮带轮43上;收集池103设置于清洗壳体21正下方,且清洗壳体103底端具有用于流出清洗剂的开口槽(图中未示出);其中,清洗烘干筒23内部设置有螺旋板(图中未示,参照螺栓上的螺旋,可用于传送钢球),位于清洗壳体21内的清洗烘干筒23部分开设有清洗通孔(图中未示),位于烘干壳体22内的清洗烘干筒23部分开设有烘干通孔(图中未示),清洗通孔和烘干通孔的孔径均小于钢球的球径。在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中,加热组件包括风机和加热管,加热管均匀布设于烘干壳体22内壁且在清洗烘干筒23外部,风机设置于加热管与所述烘干壳体之间。加热组件的设计是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组件的常规设计,而将加热管均匀的布设在烘干壳体内壁,在加热管与烘干壳体之间又设置风机,从而能够使风机将加热管上的热量均匀的散发至对应于烘干壳体的清洗烘干筒部分中,进而达到对钢球进行烘干的目的。在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中,收集池103内设置有水泵31,水泵31通过一管道32与位于清洗壳体21内部的清洗烘干筒23部分内部连通,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载钢球的上料斗机构、用于清洗烘干钢球的清洗烘干机构、用于收集清洗剂的收集池、用于提供动力的清洗烘干电机;所述上料斗机构包括呈倒圆台形状的上料斗本体和一体成型于所述上料斗本体底端的出料管;所述清洗烘干机构包括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的清洗壳体、两端开口的烘干壳体、设置于所述清洗壳体内部和所述烘干壳体内部的清洗烘干筒以及设置于所述烘干壳体内的加热组件,所述清洗烘干筒的进口端部距离所述清洗壳体的封闭端面板有3~5cm且紧贴所述清洗壳体内壁,所述清洗烘干筒的出口端部伸出于远离所述清洗壳体的所述烘干壳体的端口;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清洗壳体连通且连通口位于所述清洗壳体上方同时在距离封闭端面板3cm内;所述清洗壳体的与所述烘干壳体之间留有10~30cm的传送间隙,位于所述传送间隙的所述清洗烘干筒部分套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还套设于与所述清洗烘干电机输出轴固定的皮带轮上;所述收集池设置于所述清洗壳体正下方,且所述清洗壳体底端具有用于流出清洗剂的开口槽;其中,所述清洗烘干筒内部设置有螺旋板,位于所述清洗壳体内的所述清洗烘干筒部分开设有清洗通孔,位于所述烘干壳体内的所述清洗烘干筒部分开设有烘干通孔,所述清洗通孔和所述烘干通孔的孔径均小于钢球的球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钢球的清洗烘干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载钢球的上料斗机构、用于清洗烘干钢球的清洗烘干机构、用于收集清洗剂的收集池、用于提供动力的清洗烘干电机;所述上料斗机构包括呈倒圆台形状的上料斗本体和一体成型于所述上料斗本体底端的出料管;所述清洗烘干机构包括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的清洗壳体、两端开口的烘干壳体、设置于所述清洗壳体内部和所述烘干壳体内部的清洗烘干筒以及设置于所述烘干壳体内的加热组件,所述清洗烘干筒的进口端部距离所述清洗壳体的封闭端面板有3~5cm且紧贴所述清洗壳体内壁,所述清洗烘干筒的出口端部伸出于远离所述清洗壳体的所述烘干壳体的端口;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清洗壳体连通且连通口位于所述清洗壳体上方同时在距离封闭端面板3cm内;所述清洗壳体的与所述烘干壳体之间留有10~30cm的传送间隙,位于所述传送间隙的所述清洗烘干筒部分套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还套设于与所述清洗烘干电机输出轴固定的皮带轮上;所述收集池设置于所述清洗壳体正下方,且所述清洗壳体底端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锋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牛钢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