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北大学专利>正文

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和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88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及过滤装置。所述过滤器包括防漏筛、第一分离筛、第二分离筛和第三分离筛;所述第一分离筛由大孔筛网和侧围构成,在第一分离筛上盖扣有一个防漏筛;所述第二分离筛由中孔筛网和侧围构成;所述第三分离筛由小孔筛网和侧围构成,在第三分离筛下方固定有一个防漏筛;各层之间采用搭扣连接固定;所述防漏筛由细孔筛网和侧围构成。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有杠杆和带动杠杆一端上下运动的往复运动机构,所述杠杆的另一端通过拉绳连接放置于采样水体中的所述过滤器。本新型中,大孔筛网用于筛分出水草和较大的砾石,中空筛网用于筛分出大虫和较小砾石,小孔筛网用于筛分出小虫,细孔筛网用于挡住防虫子从过滤器内漏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和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体生物采样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和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雄安新区建立,白洋淀环境保护受重视,国家设立水专项等研究,注重环境监测和保护,许多地方开展水环境调查工作。水体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等与水体污染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水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中,水体中生物体的研究非常关键。在水环境调查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对比如湖底底栖生物的样本采集方式多为手动采集,即将湖底淤泥取出后,放置于分样筛中,需要把泥拿到船上或岸上筛,手动筛分过滤,导致泥水四溅,甚至弄到衣服上和手上,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同时提供基于该过滤器的一种过滤装置,以解决目前只能手动使用分样筛对水体中生物样本进行分离而存在的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防漏筛、第一分离筛、第二分离筛和第三分离筛;所述第一分离筛由大孔筛网和侧围构成,在第一分离筛上盖扣有一个防漏筛,所述防漏筛与所述第一分离晒之间采用搭扣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分离筛由中孔筛网和侧围构成,第二分离筛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筛下方并采用搭扣连接固定;所述第三分离筛由小孔筛网和侧围构成,第三分离筛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筛下方并采用搭扣连接固定,在第三分离筛下方采用搭扣连接固定有一个防漏筛;所述防漏筛由细孔筛网和侧围构成。本技术所述的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所述大孔筛网(5目)的网孔直径为4mm,所述中孔筛网(10目)的网孔直径为2mm,所述小孔筛网(18目)的网孔直径为1mm,所述细孔筛网(20目)的网孔直径为0.9mm。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的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在所述防漏筛、所述第一分离筛、所述第二分离筛和所述第三分离筛上均设置有提手。本技术所述的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所述第一分离筛、所述第二分离筛、所述第三分离筛和所述防漏筛均为倒圆台形且依次变小,以使所述第二分离筛、所述第三分离筛和所述防漏筛能够依次叠放与所述第一分离筛内。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所述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的过滤装置,包括有杠杆和带动杠杆一端上下运动的往复运动机构,所述杠杆的另一端通过拉绳连接所述过滤器,同时,所述过滤器放置于采样水体中。本技术的过滤器采用分层筛网结构,上层大,下层小,不用时可以拆开叠起来放,节省空间。本新型中,大孔筛网用于筛分出水草和较大的砾石,中空筛网用于筛分出大虫和较小砾石,小孔筛网用于筛分出小虫,细孔筛网用于挡住防虫子从过滤器内漏出。另外,本新型的过滤装器的顶部设置有绳子,连到装置的杠杆上,直接放入水中,从杠杆另一端,脚踩或利用一个往复运动机构,使过滤器在水中上下晃动,泥从下部和侧面漏出回到采样水体中,并且船上干净,衣服也不会弄賍,同时利用水流来冲,还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漏筛,2、第三分离筛,3、第二分离筛,4、第一分离筛,5、搭扣,6、细孔筛网,7、小孔筛网,8、中孔筛网,9、大孔筛网,10、下防漏筛,11、上防漏筛,12、提手,13、杠杆,14、往复运动机构,15、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16、拉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过滤器由上下粗细均一致的第一分离筛4、第二分离筛3、第三分离筛2和两个防漏筛1构成。第一分离筛4的侧围由细孔筛网6(孔径为0.9mm)制成,底面由大孔筛网9(孔径为4mm)制成;第二分离筛3设置于第一分离筛4的下方,采用搭扣5连接固定,第二分离筛3的侧围由细孔筛网6制成,底面由中孔筛网8(孔径为2mm)制成;第三分离筛2设置于第二分离筛3的下方,采用搭扣5连接固定,第三分离筛2的侧围由细孔筛网6制成,底面由小孔筛网8(孔径为1mm)制成。两个防漏筛1,其中一个盖扣于第一分离筛4上方,另外一个连接于第三分离筛2下方,均采用搭扣5连接固定,防漏筛1的底面和侧围均采用细孔筛网6制成。使用时,将从池塘底部取出的底泥放置于第一分离筛4上,然后将各层筛按顺序连接固定,然后放置于水体中来回晃动过滤器,使底泥中的虫体与水草、砾石和泥土分离过滤,实现底泥中生物体的分离。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过滤器由上防漏筛11、第一分离筛4、第二分离筛3、第三分离筛2和下防漏筛10构成,其中,第一分离筛4、第二分离筛3、第三分离筛2和下防漏筛10均为上粗下细的倒圆台形,且上层筛底部的宽度与相邻下层筛顶部宽度一致,以方便叠放收纳。第一分离筛4的侧围由细孔筛网6(孔径为0.9mm)制成,底面由大孔筛网9(孔径为4mm)制成;第二分离筛3设置于第一分离筛4的下方,采用搭扣5连接固定,第二分离筛3的侧围由细孔筛网6制成,底面由中孔筛网8(孔径为2mm)制成;第三分离筛2设置于第二分离筛3的下方,采用搭扣5连接固定,第三分离筛2的侧围由细孔筛网6制成,底面由小孔筛网8(孔径为1mm)制成。两个防漏筛1,其中一个盖扣于第一分离筛4上方,另外一个连接于第三分离筛2下方,均采用搭扣5连接固定,防漏筛1的底面和侧围均采用细孔筛网6制成。另外,在第一分离筛4、第二分离筛3、第三分离筛2和下防漏筛10内还设置有提手12,以方便提携。使用时,将从池塘底部取出的底泥放置于第一分离筛4上,然后将各层筛按顺序连接固定,然后放置于水体中来回晃动过滤器,使底泥中的虫体与水草、砾石和泥土分离过滤,实现底泥中生物体的分离。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有杠杆13和带动杠杆13一端上下运动的往复运动机构14(往复运动机构14可为气缸或电机齿轮传动带动),杠杆13的另一端通过拉绳16连接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15,同时,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15放置于采样水体中,通过往复运动机构14的活动带动杠杆13另一端拉绳16所连接的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15晃动,实现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15中底泥中生物虫体的分离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器包括防漏筛、第一分离筛、第二分离筛和第三分离筛;所述第一分离筛由大孔筛网和侧围构成,在第一分离筛上盖扣有一个防漏筛,所述防漏筛与所述第一分离筛之间采用搭扣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分离筛由中孔筛网和侧围构成,第二分离筛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筛下方并采用搭扣连接固定;所述第三分离筛由小孔筛网和侧围构成,第三分离筛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筛下方并采用搭扣连接固定,在第三分离筛下方采用搭扣连接固定有一个防漏筛;所述防漏筛由细孔筛网和侧围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器包括防漏筛、第一分离筛、第二分离筛和第三分离筛;所述第一分离筛由大孔筛网和侧围构成,在第一分离筛上盖扣有一个防漏筛,所述防漏筛与所述第一分离筛之间采用搭扣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分离筛由中孔筛网和侧围构成,第二分离筛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筛下方并采用搭扣连接固定;所述第三分离筛由小孔筛网和侧围构成,第三分离筛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筛下方并采用搭扣连接固定,在第三分离筛下方采用搭扣连接固定有一个防漏筛;所述防漏筛由细孔筛网和侧围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底栖生物采样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大孔筛网的网孔直径为4mm,所述中孔筛网的网孔直径为2mm,所述小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伟蔡端波杨丽坤赵春龙张蒙李永健张朝硕邓俊泽刘人杰张子晗曹智涵王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