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型训练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779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型训练靶,突破传统训练靶的构造形式,由于前靶柄与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的同一侧的单链连接,在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同步运转的基础上,前靶柄始终上下平移移动,并在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的上端和下端实现伸缩动作,实现空间的智能控制移动前靶拍;由于后靶柄与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的同一侧的单链连接,在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同步运转的基础上,后靶柄始终上下平移移动,并在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的上端和下端实现伸缩动作,实现空间的智能控制移动前靶拍;给训练者左右手均提供多方位且移动式的训练击打点,对训练者能力的全面性提升提供有效训练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型训练靶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1298941.2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11298941.2,申请日为2018年11月0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智能移动式训练靶。
本专利技术涉及拳击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型训练靶。
技术介绍
训练靶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2949835A公开一种空手道训练靶,包括底座、导向座、导向杆、回位弹簧、支撑板、受力板和缓冲垫,导向座安装在底座上,导向杆嵌装在导向座内并可穿过底座作轴向运动,支撑板连接在导向杆上,受力板连接在支撑板上,缓冲垫连接在受力板上,回位弹簧套装在导向杆上,其一端与导向座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板固定相连。所述的底座为空心板框式立方体结构件,其一个侧面为安装面,与该安装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为连接面,安装面上设有用于将底座安装在固定平面上的安装孔,连接面上设有容许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座为管件式结构件,包括外径较小和管体和外径较大的连接头,导向座具有贯通管体和连接头的同一内径的管孔,连接头与底座固定相连并形成回位弹簧的一个固定座,所述的导向杆嵌装在导向座的管孔内。所述的缓冲垫是由聚氨酯弹性材料制作的圆盘形弹性体,缓冲垫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的受力板嵌装在该凹槽内与缓冲垫相连。所述的导向孔的直径大于导向座管孔的直径,在导向杆位于底座的一端连接有一个限位块,该限位块的大小与导向孔的直径相适配,限位块嵌设在导向孔内并抵压在导向座的连接头上。该专利技术专利,既可以保护击打者的手,又可以增加击打者拳头的硬度,同时由于随着击打者打击力量的增加,回位弹簧压缩量增大,反弹力随之增加,很好的锻炼了击打者的手腕的力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市场上其它训练靶的结构类似,均不具有多方位移动的功能,对训练者的训练全面性产生了限制,不利于训练者能力的提高,实用性较差。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靶拍移动,给训练者左右手均提供多方位且移动式的训练击打点,实用性强的移动型训练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型训练靶,包括靶拍,和承载靶拍的靶柱;所述靶柱包括壳体,和装于壳体内对所述靶拍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链条组,第二驱动链条组,以及对第一驱动链条组和第二驱动链条组提供转动动力的动力装置;定义所述靶柱具有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组包括处于上方且朝向前方的第一上前齿轮,处于上方且朝向后方的第一上后齿轮,处于第一上前齿轮正下方的第一下前齿轮,处于第一上后齿轮正下方的第一下后齿轮,连接于第一上前齿轮和第一下前齿轮之间的第一前链条,连接于第一上后齿轮和第一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一后链条,连接于第一上前齿轮和第一上后齿轮之间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连接于第一下前齿轮和第一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一下传动轴;所述第二驱动链条组包括处于上方且朝向前方的第二上前齿轮,处于上方且朝向后方的第二上后齿轮,处于第二上前齿轮正下方的第二下前齿轮,处于第二上后齿轮正下方的第二下后齿轮,连接于第二上前齿轮和第二下前齿轮之间的第二前链条,连接于第二上后齿轮和第二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二后链条,连接于第二上前齿轮和第二上后齿轮之间的第二上传动轴,以及连接于第二下前齿轮和第二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二下传动轴;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第一下传动轴、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前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一前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一前右单链;所述第一后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一后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一后右单链;所述第二前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二前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二前右单链;所述第二后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二后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二后右单链;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驱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的主动齿轮,以及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电机;所述靶拍包括与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连接的前靶拍,以及与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连接的后靶拍;所述前靶拍包括供击打的前靶面,和承载前靶面的前靶柄;所述后靶拍包括供击打的后靶面,和承载后靶面的后靶柄;所述前靶柄水平设置,与所述第一前左单链和第二前左单链均通过前转轴枢接在一起,或与所述第一前右单链和第二前右单链均通过前转轴枢接在一起;所述前靶柄处于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的前方,所述前转轴与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相平行;所述后靶柄水平设置,与所述第一后左单链和第二后左单链均通过后转轴枢接在一起,或与所述第一后右单链和第二后右单链均通过后转轴枢接在一起;所述后靶柄处于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的后方,所述后转轴与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相平行;所述壳体形成有供前靶柄上下活动的第一竖向条形孔,和供后靶柄上下活动的第二竖向条形孔。所述前靶柄和后靶柄包括钢条芯,和包覆于钢条芯外的橡胶层。所述前靶面和后靶面包括供击打的第一缓冲层,和设于第一缓冲层内的钢圈芯;所述钢圈芯与所述钢条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上传动轴配设有第一上支撑座,所述第一上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上端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上支撑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的中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下传动轴配设有第一下支撑座,所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下端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下传动轴的中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传动轴配设有第二上支撑座,所述第二上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上端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支撑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上传动轴的中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下传动轴配设有第二下支撑座,所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下端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下传动轴的中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通过机座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在一起。所述壳体的外侧覆设有供击打的第二缓冲层。所述壳体和靶座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型训练靶,其突破传统训练靶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控制控制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通过第一下传动轴传动第一上前齿轮和第一下前齿轮带动第一前链条和第一后链条运转,同时通过第二下传动轴传动第二上前齿轮和第二下前齿轮带动第二前链条和第二后链条运转;由于前靶柄与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的同一侧的单链连接,在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同步运转的基础上,前靶柄始终上下平移移动,并在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的上端和下端实现伸缩动作,实现空间的智能控制移动前靶拍;由于后靶柄与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的同一侧的单链连接,在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同步运转的基础上,后靶柄始终上下平移移动,并在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的上端和下端实现伸缩动作,实现空间的智能控制移动前靶拍;给训练者左右手均提供多方位且移动式的训练击打点,对训练者能力的全面性提升提供有效训练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型训练靶,智能控制靶拍移动,给训练者左右手均提供多方位且移动式的训练击打点,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型训练靶,包括靶拍,和承载靶拍的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柱包括壳体,和装于壳体内对所述靶拍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链条组,第二驱动链条组,以及对第一驱动链条组和第二驱动链条组提供转动动力的动力装置;定义所述靶柱具有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组包括处于上方且朝向前方的第一上前齿轮,处于上方且朝向后方的第一上后齿轮,处于第一上前齿轮正下方的第一下前齿轮,处于第一上后齿轮正下方的第一下后齿轮,连接于第一上前齿轮和第一下前齿轮之间的第一前链条,连接于第一上后齿轮和第一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一后链条,连接于第一上前齿轮和第一上后齿轮之间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连接于第一下前齿轮和第一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一下传动轴;所述第二驱动链条组包括处于上方且朝向前方的第二上前齿轮,处于上方且朝向后方的第二上后齿轮,处于第二上前齿轮正下方的第二下前齿轮,处于第二上后齿轮正下方的第二下后齿轮,连接于第二上前齿轮和第二下前齿轮之间的第二前链条,连接于第二上后齿轮和第二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二后链条,连接于第二上前齿轮和第二上后齿轮之间的第二上传动轴,以及连接于第二下前齿轮和第二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二下传动轴;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第一下传动轴、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前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一前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一前右单链;所述第一后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一后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一后右单链;所述第二前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二前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二前右单链;所述第二后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二后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二后右单链;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驱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的主动齿轮,以及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电机;所述靶拍包括与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连接的前靶拍,以及与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连接的后靶拍;所述前靶拍包括供击打的前靶面,和承载前靶面的前靶柄;所述后靶拍包括供击打的后靶面,和承载后靶面的后靶柄;所述前靶柄水平设置,与所述第一前左单链和第二前左单链均通过前转轴枢接在一起,或与所述第一前右单链和第二前右单链均通过前转轴枢接在一起;所述前靶柄处于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的前方,所述前转轴与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相平行;所述后靶柄水平设置,与所述第一后左单链和第二后左单链均通过后转轴枢接在一起,或与所述第一后右单链和第二后右单链均通过后转轴枢接在一起;所述后靶柄处于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的后方,所述后转轴与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相平行;所述壳体形成有供前靶柄上下活动的第一竖向条形孔,和供后靶柄上下活动的第二竖向条形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型训练靶,包括靶拍,和承载靶拍的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柱包括壳体,和装于壳体内对所述靶拍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链条组,第二驱动链条组,以及对第一驱动链条组和第二驱动链条组提供转动动力的动力装置;定义所述靶柱具有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组包括处于上方且朝向前方的第一上前齿轮,处于上方且朝向后方的第一上后齿轮,处于第一上前齿轮正下方的第一下前齿轮,处于第一上后齿轮正下方的第一下后齿轮,连接于第一上前齿轮和第一下前齿轮之间的第一前链条,连接于第一上后齿轮和第一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一后链条,连接于第一上前齿轮和第一上后齿轮之间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连接于第一下前齿轮和第一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一下传动轴;所述第二驱动链条组包括处于上方且朝向前方的第二上前齿轮,处于上方且朝向后方的第二上后齿轮,处于第二上前齿轮正下方的第二下前齿轮,处于第二上后齿轮正下方的第二下后齿轮,连接于第二上前齿轮和第二下前齿轮之间的第二前链条,连接于第二上后齿轮和第二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二后链条,连接于第二上前齿轮和第二上后齿轮之间的第二上传动轴,以及连接于第二下前齿轮和第二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二下传动轴;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第一下传动轴、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前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一前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一前右单链;所述第一后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一后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一后右单链;所述第二前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二前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二前右单链;所述第二后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二后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二后右单链;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驱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的主动齿轮,以及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电机;所述靶拍包括与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连接的前靶拍,以及与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连接的后靶拍;所述前靶拍包括供击打的前靶面,和承载前靶面的前靶柄;所述后靶拍包括供击打的后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海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泰里斯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