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3-乙酸大黄素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656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3‑乙酸大黄素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药物中的应用,属于抗病毒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3‑乙酸大黄素,将大黄素中3位C上的羟基替换为乙酸基,大大提高了溶解性,具有更好的成药性。实验证明:3‑乙酸大黄素对HSV‑1毒株感染Hep‑2细胞的毒性很小,3‑乙酸大黄素可显著降低Hep‑2细胞中HSV‑1 gD基因表达同时抑制HSV‑1在Hep‑2细胞中的复制与感染,且呈浓度剂量效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3‑乙酸大黄素具有显著抗HSV‑1病毒的特性,成为临床治疗HSV‑1病毒感染的候选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乙酸大黄素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抗病毒药物
,具体涉及3-乙酸大黄素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I,简称HSV-1)是人类最常见的病原体,人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会导致潜伏或引起口腔和生殖器疱疹、结膜炎、疱疹湿疹,甚至死亡率极高的疱疹性脑炎。艾滋病合并HSV-1感染会使艾滋病治疗复杂化。大多数口腔和生殖器疱疹感染无症状,而疱疹的症状包括感染部位的疼痛性水疱或溃疡。一旦症状出现,疱疹感染最具传染性,但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仍可传染给他人,其传染性极高。目前大多数针对HSV-1病毒感染的疗法是使用核苷酸、核苷或焦磷酸类似物,例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喷昔洛韦和泛昔洛韦等。这些药物被感染有病毒的细胞摄取后,通过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以及细胞内激酶磷酸化,与核苷酸竞争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使病毒DNA链终止合成,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虽然在许多急性感染治疗中,这些药有显著疗效,帮助患者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但不能彻底治愈感染,长期使用可导致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尤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式a所示结构的3‑乙酸大黄素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式a所示结构的3-乙酸大黄素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3-乙酸大黄素的浓度为10~30μmol/L,用药时间为HSV-1感染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炜施继春郑伟杰钟超洁蒋翠萍韩世宇洪学传程双王辉刘媛媛罗凡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