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及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64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及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及除泥结构,除泥结构包括吸附部、中空的存储部以及控制器,所述吸附部内悬于存储部中,存储部固定于沉淀池顶部中央,存储部底部连通有排泥管,吸附部通过控制器控制进行旋转吸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撇渣结构,所用的除泥结构能及时排除滞留沉淀池表层的浮渣,污水处理装置出水不用再经任何过滤、拦截措施,出水中悬浮物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出水中悬浮物浓度大大降低,提高了出水后紫外消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及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及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给我国村镇水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氮和有机物的不断泄入,致使湖泊、水库水体日趋恶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相当突出。长期以来,污水治理一直受到两个方面的困扰:一是基建投资过大,运行费用过高;二是处理效率较低、运行效果不稳定,二者已成为阻碍水处理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利用水的重力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为了提高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出水悬浮物效果,减少用地面积,目前多采用斜管(板)沉淀池、泥渣悬浮澄清池、竖流沉淀或沉淀池的结构优化等,固然能使好氧池流至沉淀池的混合液中固态物质大多能沉淀下来,但仍有部分悬浮在沉淀池中,或沉淀池底部污泥因缺氧发生厌氧反应,产生的氮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上升过程中,会携带浮渣不断上浮至沉淀池表面,直接影响到出水中悬浮物浓度,悬浮物浓度很难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及污水处理装置,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沉淀池出水悬浮物浓度难以达标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包括沉淀池,还包括除泥结构,所述除泥结构包括吸附部、中空的存储部以及控制器,所述吸附部内悬于存储部中,存储部固定于沉淀池顶部中央,存储部底部连通有排泥管,吸附部通过控制器控制进行旋转吸附。本技术吸附部内悬于存储部中,其中一种实现方案是,吸附部包括支撑头和柱状的吸附主体,支撑头与吸附主体连接,支撑头可盖于存储部上使得吸附主体内悬于存储部中。可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时间继电器以及电动阀,通过时间继电器和电动阀控制吸附部。此外,本技术的沉淀池底部可设置有多个集泥斗,集泥斗底部连接排泥管。特别的,所述集泥斗为两块倾斜板连接成的倒三角结构。倾斜板的夹角优选60°。沉淀池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管和出水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撇渣结构,所用的除泥结构能及时排除滞留沉淀池表层的浮渣,污水处理装置出水不用再经任何过滤、拦截措施,出水中悬浮物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出水中悬浮物浓度大大降低,提高了出水后紫外消毒的效果。此外,本技术通过电动阀间断控制除泥结构的开启和关闭,节能同时有利于悬浮的排出;并且沉淀池底部的集泥斗的结构和倾斜度,有利于污泥的外排和污泥的回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撇渣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淀池,2-除泥结构,3-集泥斗,4-除泥管,5-入水管,6-出水管;21-吸附部,22-存储部,23-排泥管,24-支撑头。具体实施方式下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及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1及除泥结构2,除泥结构2包括吸附部21、中空的存储部22以及控制器,吸附部21内悬于存储部22中,存储部22固定于沉淀池1顶部中央,存储部22底部连通有排泥管23,吸附部21通过时间继电器和电动阀控制进行旋转吸附,其中,吸附部21包括支撑头24和柱状的吸附主体,支撑头24与吸附主体连接,支撑头24可盖于存储部22上使得吸附主体内悬于存储部22中。沉淀池1底部设置有多个集泥斗3,集泥斗3底部连接除泥管4,用于收集大部分污泥并通过除泥管4排出利用。集泥斗3为两块倾斜板连接成的倒三角结构,集泥斗3的倾斜板的夹角为60°,此结构为专利技术人经过多次实践研究获得的最佳结果,能最有利于污泥的收集下落排出。沉淀池1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管5和出水管6,分别用于流入污水处理环节上一阶段的待处理水,以及排出在撇渣结构处理过的水。污水进入沉淀池1内,大部分污泥沉淀在集泥斗3内,污泥累积在沉淀池1内缓冲层,缓冲层一般距底部0.3m-0.5m高,因缓冲层缺氧发生厌氧现象,导致浮泥上浮在沉淀池1表层,少部分会自动沉淀下去,然而大部分仍会滞留在沉淀池1液体表层,如果不除去浮泥,这部分浮泥会随出水排出,导致悬浮物浓度超标,本技术在沉淀池1内液体表面设有吸附沉淀池1内浮泥的除泥结构2,当沉淀池1内液体表面浮泥到达一定量时,除泥结构2除去液体表面浮泥,减少了浮泥随出水排出。当电动阀启动除泥结构2时,电动阀接收信号并启动除泥结构2,因表面张力作用及吸附部的旋转作用,沉淀池1的表面浮泥被除泥结构2的吸力从四周吸到除泥结构2内,除泥结构通过排泥管23与外界连通,浮泥被吸力排出,随着浮泥的不断排出,沉淀池1的水位不断下降,当水位下降至除泥结构2底端时,电动阀自动停止,之后沉淀池1的水位逐渐上升,直至水位恢复至初始正常位置,此时继电器再次启动,除泥结构2会再次重复以上程序。具体地,如图1所示,除泥结构2包括吸附浮泥的吸附部21和存储浮泥的存储部22,吸附部21的支撑头尺寸需大于存储部端口的尺寸,以便能盖在存储部上,使得吸附主体部分可以悬空在存储部中,存储部22通过设有的排泥管23与外部连接。控制部用于开启或关闭除泥结构2吸附浮泥的电动阀。使用本实施例的装置,对相同水源的污水进行处理,然后分别检测各自出水的检测指标,检测结果如下表:可以看出,使用了本实施例的装置后,沉淀池出水的悬浮污泥含量大大降低。以上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泥结构(2),所述除泥结构(2)包括吸附部(21)、中空的存储部(22)以及控制器,所述吸附部(21)内悬于存储部(22)中,存储部(22)固定于沉淀池(1)顶部中央,存储部(22)底部连通有排泥管(23),吸附部(21)通过控制器控制进行旋转吸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泥结构(2),所述除泥结构(2)包括吸附部(21)、中空的存储部(22)以及控制器,所述吸附部(21)内悬于存储部(22)中,存储部(22)固定于沉淀池(1)顶部中央,存储部(22)底部连通有排泥管(23),吸附部(21)通过控制器控制进行旋转吸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21)包括支撑头(24)和柱状的吸附主体,支撑头(24)与吸附主体连接,支撑头(24)可盖于存储部(22)上使得吸附主体内悬于存储部(22)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璐璐秦臻梁右东陈文立安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朗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