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深入封闭牙小管并防止生物膜形成的牙齿脱敏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61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深入封闭牙小管并防止生物膜形成的牙齿脱敏剂,其包括聚乙二醇化蛋白质(溶菌酶、牛血清白蛋白、胰岛素、α‑乳白蛋白)、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氯化钙、pH调节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牙齿脱敏剂可以通过浸泡、涂膜等方法即可深入涂覆在牙小孔内部;在唾液环境下,可以诱导牙小管内部的再矿化,从而深入封闭小孔。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脱敏剂形成涂层后,具有优异的抗污染能力,能够防止生物膜在牙本质上的形成,防止牙髓炎等疾病的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脱敏剂无毒无刺激,临床应用中有广泛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深入封闭牙小管并防止生物膜形成的牙齿脱敏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
,具体涉及到利用蛋白质涂层来诱导牙本质再矿化,从而治疗牙齿敏感的脱敏剂。
技术介绍
据统计,15%到57%的成人受到牙本质过敏症的困扰。牙本质过敏症的原因是由于牙本质上牙小孔的暴露,而外界刺激例如冷热、压力、酸等可通过牙小孔刺激到牙髓造成。而封闭牙小孔则是减轻或治愈牙本质过敏症的主要途径。目前来看,商用的脱敏剂例如极固宁、多乐氟、劲润牙本质保护膜等只能在牙本质表面形成一层涂层,覆盖牙小孔的表面。但这种方法只能短时间起到效果,在机械力例如刷牙、咀嚼等作用下,涂层会破损甚至脱落,使牙本质敏感复发。因此,深入的封闭牙小孔是一种长期有效治疗牙本质敏感的方法。为了达到深入封闭牙小孔的目的,促进牙本质原位再矿化有望达到这一目的。而在牙本质上特别是牙小孔内部形成能促进再矿化的活性涂层则是最关键的技术难题。目前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工作包括聚多巴胺涂层、单宁酸/铁离子络合涂层报道过促进牙本质再矿化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很多缺陷限制其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其中包括长时间的涂层制备、涂层呈现深色影响美观、在酸碱条件下稳定性差等。另外,在再矿化过程中,唾液中的蛋白会在牙本质上形成获得性膜,而获得性膜的形成会为细菌粘附提供位点,促进生物膜的形成,从而造成牙髓炎等症状。因此,在牙本质上制备理想的再矿化涂层的方法应该具有快速、无色、稳定、抗生物膜等特点。综上所述,设计制备新型表面涂层技术,特别是在治疗牙本质敏感中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传统脱敏剂无法深入封闭牙小孔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深入封闭牙小管并能长期保持疗效的牙齿脱敏剂,另外此脱敏剂具有抗污染能力,可以防止生物膜在牙本质上的生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牙齿脱敏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上述的牙齿脱敏剂优选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上述的聚乙二醇化蛋白质中,所述的蛋白质为溶菌酶、牛血清白蛋白、胰岛素、α-乳白蛋白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200~20000。上述的pH调节剂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钠、苯甲酸钠、柠檬酸钠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牙齿脱敏剂的使用方法为:将牙齿脱敏剂加入去离子水中,轻轻搅拌使各原料充分溶解,配制成1~400mg/mL的脱敏剂溶液,并控制脱敏剂溶液的pH为7~7.5;然后将脱敏剂溶液用棉签均匀涂覆于牙本质,或将牙本质浸泡在脱敏剂溶液中2~5分钟。本专利技术经过体外及动物实验证明,该脱敏剂溶液可以深入涂覆在牙本质小管内部。脱敏剂溶液中大量钙离子可以与蛋白质结合,随着蛋白质附着在牙本质表面,诱导牙本质小管的再矿化,达到深入封闭牙小管的目的,封闭深度可达40μm。另外,脱敏剂溶液形成涂层后,可以有效的抵御细菌的粘附,防止生物膜的形成,从而预防龋齿、牙髓炎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制备简单,可控性好,主要成分由蛋白质组成,无毒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大量配制后可稳定保存,便于后续使用。2、本专利技术牙齿脱敏剂使用方法简便,采用简单涂抹或浸泡的方法即可达到涂覆的效果。3、与传统牙齿脱敏剂直接覆盖牙小孔表面不同,本专利技术可在牙小孔内部形成纳米级别厚度的涂层,在唾液环境下诱导牙本质再矿化,从内部封闭牙小孔。4、本专利技术形成的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污染能力,可以防止细菌粘附,抑制生物膜在牙本质上的形成。5、本专利技术牙齿脱敏剂封闭牙小孔后可抵抗刷牙、超声清洗等物理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使用效果理想。附图说明图1是脱敏剂涂层在牙本质小孔内成膜的激光共聚焦三维成像图。图2是空白牙片与脱敏剂涂覆的牙片抗生物膜测试的扫描电镜图片,其中a是空白牙片表面,b是空白牙片断面,c是涂覆脱敏剂牙片表面,d是涂覆脱敏剂牙片断面。图3是空白牙片(a)与脱敏剂涂覆的牙片(b)抗生物膜测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图片。图4是体外测试脱敏剂封闭牙小孔性能的扫描电镜图,其中a是空白牙断面,b是涂覆脱敏剂牙片断面。图5是动物实验测试脱敏剂封闭牙小孔性能的扫描电镜图,其中a是牙片固定在小鼠口腔内,b是空白牙片表面,c是空白牙断面,d是空白牙片断面放大图,e是涂覆脱敏剂牙片表面,f是牙片表面矿化物能谱,g是涂覆脱敏剂牙片断面,h是涂覆脱敏剂牙片断面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将40mg聚乙二醇化溶菌酶、10mg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10mg氯化钙、60m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得到牙齿脱敏剂。实施例2将50mg聚乙二醇化溶菌酶、15mg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15mg氯化钙、70mg碳酸钠混合均匀,得到牙齿脱敏剂。实施例3将60mg聚乙二醇化溶菌酶、20mg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10mg氯化钙、80mg碳酸钠混合均匀,得到牙齿脱敏剂。实施例4将10mg聚乙二醇化溶菌酶、60mg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20mg氯化钙、20m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得到牙齿脱敏剂。实施例5将100mg聚乙二醇化溶菌酶、60mg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30mg氯化钙、100m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得到牙齿脱敏剂。实施例6将150mg聚乙二醇化溶菌酶、100mg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20mg氯化钙、100m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得到牙齿脱敏剂。实施例7将200mg聚乙二醇化溶菌酶、100mg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10mg氯化钙、200m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得到牙齿脱敏剂。上述实施例1~7中的聚乙二醇化溶菌酶的制备方法为:将10g聚乙二醇2000、5gN,N`-琥珀酰亚胺碳酸酯溶于30mL三氯甲烷中,再加入0.61g三乙胺,磁力搅拌下室温反应8小时。反应终止后用冰乙醚沉淀得到琥珀酰亚胺封端的聚乙二醇。称取1g琥珀酰亚胺封端的聚乙二醇与0.14g溶菌酶溶解到20mLpH7.5的三(2-羧乙基)膦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中,室温搅拌反应8小时后,透析、冻干,得到聚乙二醇化溶菌酶。本专利技术中也可按照上述聚乙二醇化溶菌酶的制备方法,采用其他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溶菌酶进行聚乙二醇化,替换上述实施例1~7中聚乙二醇化溶菌酶。本专利技术也可按照上述聚乙二醇化溶菌酶的制备方法,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牛血清白蛋白、胰岛素、α-乳白蛋白等蛋白质进行聚乙二醇化,所得聚乙二醇化牛血清白蛋白、聚乙二醇化胰岛素、聚乙二醇化α-乳白蛋可替换上述实施例1~7中的聚乙二醇化溶菌酶,该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为了证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专利技术人将60mg实施例1制备的脱敏剂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轻轻摇晃至原料充分溶解,得到6mg/mL的脱敏剂溶液,其pH为7.2。然后对该脱敏剂溶液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具体试验如下:1、脱敏剂的涂覆性能验证收集无龋坏无明显磨耗的新鲜离体牙样品,冲洗干净后,用慢速锯在流水冷却下制备1mm厚牙本质片,利用打磨抛光机加工成5mm×5mm×1mm的牙本质样品,牙本质样品用EDTA水溶液和NaClO水溶液交替冲洗20秒后作为体外实验样品。将上述体外实验样品浸泡在脱敏剂溶液中,在室温下放置2分钟后取出。由于脱敏剂可以与荧光染料硫磺素T(ThT)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利用激光共聚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深入封闭牙小管并防止生物膜形成的牙齿脱敏剂,其特征在于该脱敏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深入封闭牙小管并防止生物膜形成的牙齿脱敏剂,其特征在于该脱敏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脱敏剂,其特征在于该脱敏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齿脱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化蛋白质中的蛋白质为溶菌酶、牛血清白蛋白、胰岛素、α-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李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