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压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43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足底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气体管路和多个调节单元,每个调节单元上设有气囊,每个气囊连接至气体管路;调节单元包括执行单元和设置在执行单元下方的传感单元,执行单元包括气囊,气囊设有与气体管路相连的排气口,排气口处设电磁开关;传感单元包括压电传感器和设置在压电传感器上下两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传感单元根据行走的压力不同产生不同的电能,进一步的通过执行单元对气囊内的气体容量进行调节,使得该装置能够自动适应足底的压力,缓解人体的各个部分的振动等,进一步符合使用者对于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足底压力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足底压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科学统计人一生行走的距离大约能够绕地球两周半以上,人体的运动就是足部与地面不断接触的过程,由于自身重力的存在,当足部与地面接触时便会产生足底压力,人体足底压力分布反映有关足的结构、功能及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情况。因此,在人走动过程中需要合适的足底支撑,使得人在走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足底压力的调整,避免足部或者其他部位产生运动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足底压力调节装置。一方面,提供一种足底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气体管路和多个调节单元,每个所述调节单元上设有气囊,每个所述气囊连接至所述气体管路;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执行单元和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下方的传感单元,所述执行单元包括所述气囊,所述气囊设有与所述气体管路相连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出设有电磁开关;所述传感单元包括压电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压电传感器上下两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电磁开关的正负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传感单元根据行走的压力不同产生不同的电能,进一步的通过执行单元对气囊内的气体容量进行调节,使得该装置能够自动适应足底的压力,缓解人体的各个部分的振动等,进一步符合使用者对于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实施例中足底压力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调节单元结构原理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磁体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磁体单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足底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气体管路1和多个调节单元2,每个所述调节单元2上设有气囊,每个所述气囊连接至所述气体管路1;所述调节单元2包括执行单元3和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3下方的传感单元4,所述执行单元3包括所述气囊31,所述气囊31设有与所述气体管路1相连的排气口311,所述排气口311出设有电磁开关;所述传感单元4包括压电传感器41和设置在所述压电传感器41上下两侧的第一电极42和第二电极43,所述第一电极42与所述第二电极43分别连接至所述电磁开关的正负极。本实施例中的装置通过多个调节单元根据足底接受的压力进行调节,通过气囊和连接着气囊的气体管路对气囊内的气体进行调节,使得该装置能够自动适应足底的压力;如图1中所示,本装置设置多个调节单元对足底的压力进行感知,使得该装置对足底压力的感知和调节更加精确。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开关包括设置在排气口侧面的第一电磁装置33和磁体单元32,所述第一电磁装置33与所述磁体单元3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极42与所述第二电极43分别连接至所述电磁装置的正负极。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调节单元原理图,调节单元包括执行单元和传感单元,执行单元中的电磁开关通过设置在排气口两侧的第一电磁装置和磁体单元形成,两者相对设置,通过相互之间的磁吸引力或者排斥力进行排气口的打开或者关闭,传感单元上设置有压电传感器和两个电极,该压电传感器在承受压力时产生电荷,通过两个电极传输到第一电磁装置上,执行单元包括有气囊和第一电磁装置,第一电磁装置连接至两个电极,在电磁材料两端产生电压,电磁材料工作产生磁场,该第一电磁装置与磁体单元之间的排气口打开,气体由执行单元的气囊进入气体管路或者由气体管路进入气囊中进行调节,当气囊内气体逐渐变少,压电传感器接收的压力变小,产生的电能减少,电磁材料工作产生的磁场减小,该第一电磁装置与磁体单元之间的排气口关闭,实现气囊内气体的压力平衡。进一步的,所述磁体单元32包括第一永磁体321和弹性件322,所述第一永磁体321和所述弹性件322依次设置在所述排气口311上方;所述第一永磁体321极性方向与所述第一电磁装置33极性方向相反。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磁体单元的实施方式,其中该磁体单元包括第一永磁体和弹性件,顺次设置在排气口的上方,第一永磁体与第一电磁装置之间相互排斥,弹性件向第一永磁体也提供一个弹性力,压电传感器接受的压力较小时,产生的电势差较小,因此第一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强度较小,第一永磁体与第一电磁装置之间的排斥力小于弹性件与第一永磁体之间的弹性力,该排气口的位置关闭,气囊内的气体保持不变,只有当压电传感器接收的压力较大,气囊内的气体需要进行改变的时候,第一永磁体与第一电磁装置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弹性件提供给第一永磁体的弹性力时,第一永磁体的位置会变化,向上移动,排气口则会打开,气体则由气囊进入气体管路中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用来给第一永磁体一个弹性力,其可以是有机材料或者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等等。进一步的,所述磁体单元32还包括固定框架323,所述固定框架323包覆所述第一永磁体321、所述弹性件322和所述排气口311。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永磁体、弹性件和排气口外还包覆固定框架,通过该固定框架对第一永磁体和弹性件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在该装置不使用的时候排气口两侧的压力正常,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同时保证上述的功能能够正常使用,根据压力对气囊内的气体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所述磁体单元32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上方的第二电磁装置324,所述第二电磁装置324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电极325与第四电极326,所述第三电极325与所述第四电极326外接电源。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磁体单元的结构,其中通过在排气口上方设置第二电磁装置,通过该第二电磁装置实现磁性功能,根据压力的变化打开或者关闭排气口,实现气囊内气体的调节。其中,第二电磁装置两侧需要连接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进行供电,因此两电极还需要外接电源;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多个磁体单元中的第二电磁装置均通过TFT阵列开关进行电流大小的控制,能够通过外接阵列开关实现第二电磁装置磁力的动态调整,进一步的实现对足底压力的准确调节。进一步的,所述磁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口311下方的第二永磁体3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永磁体327极性方向与所述第一电磁装置33、所述第二电磁装置324极性方向相同。本实施例中在排气口下方还设置有第二永磁体,该第二永磁体为活动结构,通过第一电磁装置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磁力与第二电磁装置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磁力不同,进行排气口的打开和关闭;压电传感器接受的压力较小时,产生的电势差较小,因此第一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强度较小,第二永磁体与第一电磁装置之间的吸引力小于第二永磁体与第二电磁装置之间的吸引力,该排气口的位置关闭,气囊内的气体保持不变,只有当压电传感器接收的压力较大,气囊内的气体需要进行改变的时候,第二永磁体与第一电磁装置之间的吸引力大于第二永磁体与第二电磁装置之间的吸引力,第二永磁体的位置会变化,向下移动,排气口则会打开,气体则由气囊进入气体管路中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所述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底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管路和多个调节单元,每个所述调节单元上设有气囊,每个所述气囊连接至所述气体管路;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执行单元和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下方的传感单元,所述执行单元包括所述气囊,所述气囊设有与所述气体管路相连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有电磁开关;所述传感单元包括压电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压电传感器上下两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电磁开关的正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底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管路和多个调节单元,每个所述调节单元上设有气囊,每个所述气囊连接至所述气体管路;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执行单元和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下方的传感单元,所述执行单元包括所述气囊,所述气囊设有与所述气体管路相连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有电磁开关;所述传感单元包括压电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压电传感器上下两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电磁开关的正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底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开关包括设置在排气口侧面的第一电磁装置和磁体单元,所述第一电磁装置与所述磁体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电磁装置的正负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足底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单元包括第一永磁体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弹性件依次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上方;所述第一永磁体极性方向与所述第一电磁装置极性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足底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锋于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