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粘锅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353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不粘锅,包括:锅本体,锅本体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中至少存在一个凹槽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凹槽相连通;不粘层,设置在多个凹槽内,相连通的多个凹槽内的不粘层相连通,不粘层低于凹槽的边沿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锅本体的底壁上设置多个凹槽,并在多个凹槽内设置不粘层,同时不粘层在多个凹槽内向连通,一方面凹槽及不粘层的设置使得使得锅本体具有不易粘附食材的效果,方便用户清洁锅具,另一方面不粘层在多个凹槽内连续分布,提高了不粘层的附着力,避免不粘层易刮擦失效及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粘锅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属于厨房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不粘锅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炒锅、电饭煲压力锅内胆、烤盘等器具表面均制备有不粘涂层,使得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有易清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不粘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较差,表面硬度低,尤其在炒锅表面,炒菜过程经常刮擦,使得涂层的使用寿命严重降低。行业内采用的方法为在基材表面制备凹凸的花纹,并在花纹凹处制备不粘涂层,凸起部位表面无涂层,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锅铲等工具大多数与凸起部位接触,而使涂层不会被刮伤,但是在多个独立的凹处制备的不粘涂层被也分割为无数个小块涂层,造成每个区间的涂层附着力较低,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凹处内的涂层脱落现象。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既具有耐刮擦效果又兼有不粘涂层结合强度高的锅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不粘锅。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有鉴于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不粘锅,包括:锅本体,锅本体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中至少存在一个凹槽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凹槽相连通;不粘层,设置在多个凹槽内,相连通的多个凹槽内的不粘层相连通,不粘层低于凹槽的边沿处。本技术通过在锅本体的底壁内表面上设置多个凹槽,并设置其中至少存在一个凹槽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凹槽相连通,使得在多个凹槽内设置不粘层后,不粘层能够通过相连通的相邻凹槽在多个凹槽内连续分布,使得不粘层在多个凹槽内呈大面积的整体化结构,而非被多个凹槽分割成多个小块,从而由于不粘层与多个凹槽大面积贴合,极大地提高了不粘层的附着力,有效避免不粘层轻易的在每个独立的凹陷区域内掉落,提高了不粘层与锅本体的结合强度。具体地,多个凹槽中至少存在一个凹槽同与其相邻的一个凹槽相连通,也可至少存在一个凹槽同与其相邻的两个及以上凹槽相连通,多个凹槽全部连通,使不粘层在多个凹槽内呈一个整体,也可以将多个凹槽划分为多个区域,任一个区域内具有至少两个凹槽,且任一区域内的凹槽两两直接或间接连通,使不粘层在每个区域内呈一个整体,在全部多个凹槽内呈多个整体,提高单个不粘层与锅本体底壁的贴合面积,进而提高不粘层的附着力。另外,不粘层的高度低于凹槽的边沿处,使得在烹饪过程中,锅铲等工具不会与凹槽内的不粘层相接触刮破不粘层,而是直接与凹槽的边沿处相接触,有效保护不粘层,防止其被烹饪工具刮坏,同时不粘层的设置,也有效减少食物与锅本体基材的直接接触,使得烹饪食物时不会糊锅,方便用户清洁锅具,此外,多个凹槽的设置,使得烹饪过程中,空气能够进入凹槽内的空间中,受热膨胀的空气会在食物和锅本体之间产生气垫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实现不粘效果。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不粘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凹槽中至少存在一个凹槽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凹槽之间设有开口,相邻两个凹槽通过开口相连通,开口的底壁与凹槽的底壁相平齐或低于凹槽的底壁。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设置开口,使该两相邻凹槽相连通,即开口开设在锅本体的底壁的内表面并位于相邻两个凹槽之间,使得在涂覆不粘层时,不粘层能够通过该开口贯穿相邻的该两个凹槽,进而贯穿多个凹槽,使不粘层在多个凹槽内呈至少一个整体,提高单个不粘层的表面积,进而提高不粘层的附着力,有效避免不粘层从锅本体的底壁脱落,另外,开口的底壁与凹槽的底壁相平齐或低于凹槽的底壁,方便不粘层穿过开口贯穿多个凹槽,也方便不粘层的外表面呈水平面呈现,避免开口的底壁过高而影响不粘层贯穿多个凹槽,也避免不粘层的外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处而影响不粘效果,影响不粘层的附着力。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任一开口与其相邻的两个开口的连线之间具有夹角。在该技术方案中,任一开口同与其相邻的两个开口的连线之间具有夹角,即该三个开口不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任一直线无法同时贯穿该三个开口,使得用户使用例如铲子等烹饪工具时,不会沿着同一直线分布的三个开口直接与不粘层直接,避免烹饪工具直接卡在开口处而破坏不粘层。当然,根据开口的开设位置,凹槽的结构大小等因素,也可适当调整任意两两相邻的四个开口不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烹饪工具与锅本体接触的长度大于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凹槽之间的最远距离。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凹槽为正多边形凹槽,凹槽的边长为3mm至5mm中的任一数值,开口的沿边长的长度为0.5mm至1.5mm中的任一数值。在该技术方案中,凹槽为正多边形凹槽,方便加工也方便排布,有利于开口及不粘层的设置,凹槽的边长范围为3mm至5mm,一方面避免凹槽的边长过小,小于3mm而导致凹槽及不粘层的不方便加工,凹槽内部空间小而导致的空气含量少,不粘效果差,另一方面避免凹槽的边长过大,大于5mm而导致烹饪工具极易与凹槽内的不粘层发生接触而破坏不粘层。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凹槽为正六边形凹槽。在该技术方案中,凹槽为正六边形凹槽,一方面方便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凹槽具有六个边,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边开设开口,优选地,每个凹槽开设一至三个开口。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凹槽为不规则多边形凹槽或圆形凹槽。在该技术方案中,凹槽的形状优选为不规则多边形或圆形,可根据需要设置成独特的外观面,美化外观,同时不规则多边形结构也有利于避免烹饪工具对不粘层的破坏,有效保护不粘层。当然,凹槽也可设置为花瓣形凹槽、螺旋形凹槽、环形凹槽等,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凹槽的深度为0.1mm至0.2mm中的任一数值;和/或相邻两个凹槽的间距为0.05mm至0.2mm中的任一数值;和/或不粘层的厚度为0.03um至0.05um中的任一数值。在该技术方案中,凹槽的深度范围为0.1mm至0.2mm,一方面为凹槽内部的空气留有较大的空间,使得凹槽内的空气膨胀更够形成气垫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实现不粘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凹槽的深度过小或过大,而导致凹槽内空间狭窄或导致凹槽过深而影响锅本体底壁强度及加热效果。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05mm至0.2mm,一方面避免两个凹槽距离过近,小于0.05mm而导致两者之间不易开口且凹槽侧壁易碎,另一方面避免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过大,大于0.2mm而导致食材易与凹槽侧壁的上表面发生糊锅。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0.03um至0.05um,一方面使得不粘层够厚,至少0.03um而使得不粘层的不粘效果好,另一方面使得不粘层不会过厚大于0.05um而导致其影响锅本体的加热效果。优选地,不粘层为氟树脂不粘涂层,或者陶瓷不粘涂层。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粘锅还包括:至少一个弧形凸出,设置在至少一个凹槽的底壁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至少一个凹槽的底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弧形凸出,其中,可以是一个凹槽的底壁上相对应的设置一个弧形凸出,也可以是一个凹槽的底壁上设置多个弧形凸出,通过在凹槽的底壁上设置弧形凸出,进一步阻挡烹饪工具与不粘层发生接触而破坏不粘层,降低不粘层被刮伤的几率,同时进一步降低食材与锅本体底壁基材的接触面积,提高不粘性能。优选地,弧形凸出为半球形凸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弧形凸出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凹槽的深度。在该技术方案中,弧形凸出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粘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本体,所述锅本体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中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凹槽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凹槽相连通;不粘层,设置在所述多个凹槽内,相连通的多个所述凹槽内的所述不粘层相连通,所述不粘层低于所述凹槽的边沿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粘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本体,所述锅本体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中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凹槽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凹槽相连通;不粘层,设置在所述多个凹槽内,相连通的多个所述凹槽内的所述不粘层相连通,所述不粘层低于所述凹槽的边沿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中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凹槽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凹槽之间设有开口,相邻两个所述凹槽通过所述开口相连通,所述开口的底壁与所述凹槽的底壁相平齐或低于所述凹槽的底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开口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开口的连线之间具有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正多边形凹槽,所述凹槽的边长为3mm至5mm中的任一数值,所述开口的沿所述边长的长度为0.5mm至1.5mm中的任一数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达华刘小凯李兴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