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椅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24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椅子,包括椅背、椅座、角度调节器、气压棒、支脚,椅背铰接椅座,角度调节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椅背,角度调节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椅座,气压棒上端固定连接椅座底面,气压棒下端固定连接支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距离传感器7、电子陀螺仪、按键模块、电动推杆一、电动推杆二、角度调节杆,电子陀螺仪固定设置在椅背上,角度调节杆固定连接气压棒,电动推杆一、电动推杆二均固定设置在椅座上,电动推杆一的伸缩杆转动连接角度调节器的高度调节杆,电动推杆二的伸缩杆转动连接角度调节杆,距离传感器7固定设置在气压棒或支脚上,电动推杆一、电动推杆二、按键模块、电子陀螺仪、距离传感器7均电连接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椅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椅子,属于智能椅子

技术介绍
当人们工作、休息时都会分别有自己感觉最合理最舒服的姿势存在。而转椅的存在,使得坐姿的调整得以实现。但是现在市面上存在的转椅,都是通过人们自己来进行手动调节,由于手动调节的误差太大而且不太方便,大多数时候转椅根本无法调节到自己觉得最舒服的高度与角度。因此一种精准的、可以进行学习记忆的智能椅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调节至自己最舒服的坐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椅子,能够记忆设定的工作模式,无需人工调节,使用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椅子,包括椅背、椅座、角度调节器、气压棒、支脚,所述椅背铰接所述椅座,所述角度调节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椅背,所述角度调节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椅座,所述气压棒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椅座底面,所述气压棒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距离传感器、电子陀螺仪、按键模块、电动推杆一、电动推杆二、角度调节杆,所述电子陀螺仪固定设置在所述椅背上,所述角度调节杆固定连接所述气压棒,所述电动推杆一、所述电动推杆二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椅座上,所述电动推杆一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器的高度调节杆,所述电动推杆二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杆,所述距离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压棒或所述支脚上,所述电动推杆一、所述电动推杆二、所述按键模块、所述电子陀螺仪、所述距离传感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优先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电源电路、复位电路、起振电路,所述单片机分别电连接电源电路、复位电路、起振电路。优先地,所述单片机型号为STM32F103RBT6;距离传感器的DO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C4端;电动推杆一18的D1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C0端,电动推杆一18的A1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C1端,电动推杆二的D2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C2端,电动推杆二的A2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C2端;电子陀螺仪10的型号为MPU6050,电子陀螺仪10的TXD1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A9端,电子陀螺仪10的RXD1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A10端,电子陀螺仪10的S_CLK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A14端,电子陀螺仪10的S_DIO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A13端。优先地,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池、电容C5、电阻R1、MP1470芯片、电容C4、电感线圈L1、电阻R5、滑动电阻R6、电容C8、电容C9、电阻R2、电阻R4、发光二极管D1、AMS1117-3.3芯片、电容C6、电容C7,电感线圈L2、电感线圈L4,电池的负极接地,电池的正极串联电容C5后接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MP1470芯片的IN端,MP1470芯片的IN端、MP1470芯片的EN端之间并联电阻R1,MP1470芯片的BST端串联电容C4后连接MP1470芯片的SW端,MP1470芯片的SW端依次串联电感线圈L1、滑动电阻R6后接地,MP1470芯片的FB端串联电阻R5后连接滑动电阻R6的活动端,电感线圈L1、滑动电阻R6之间的节点分别串联电容C8、电容C9后接地,电感线圈L1、滑动电阻R6之间的节点串联电阻R2、电阻R4、发光二极管D1后接地,电阻R2、电阻R4之间的节点电压为5.5V,电阻R2、电阻R4之间的节点电连接AMS1117-3.3芯片的Vin端,AMS1117-3.3芯片的Vout1端、Vout2端并联后依次串联电感线圈L2、电容C7接地,AMS1117-3.3芯片的Vout1端、电感线圈L2之间的节点a串联电容C6后接地,节点a分别电连接单片机的VBAT端、VDD_1端、VDD_2端、VDD_3端、VDD_4端,电感线圈L2、电容C7之间的节点连接单片机的VDDA端,电容C6负极串联电感线圈L4后连接电容C7负极。优先地,复位电路包括按键S1、电容C14,单片机的NRST端串联按键S1后接地,电容C14并联在按键S1两端。优先地,起振电路包括电容C13、电容C15、晶振Y1、电阻R3,单片机的OSC_IN端串联电容C13、电容C15、电阻R3后连接单片机的OSC_OUT端,电容C15、电阻R3之间的节点串联晶振Y1后电连接单片机的OSC_IN端。优先地,包括语音模块,语音模块的型号为LD3320,语音模块的供电端电连接节点a,语音模块的TXD2电连接单片机的PA2端,语音模块的RXD2电连接单片机的PA3端,语音模块的接地端接地。优先地,包括右扶手、左扶手和按键模块,所述右扶手、所述左扶手对称地固定设置在所述椅座上;所述按键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椅背,所述按键模块包括电动推杆一前进按钮、电动推杆一后退按钮、电动推杆二前进按钮、电动推杆二后退按钮、设定按钮、完成按钮、工作模式按钮和休息模式按钮,所述电动推杆一前进按钮电连接单片机的25引脚,所述电动推杆一后退按钮电连接单片机的37引脚,所述电动推杆二前进按钮电连接单片机的38引脚,所述电动推杆二后退按钮电连接单片机的39引脚,所述设定按钮电连接单片机的40引脚,所述完成按钮电连接单片机的51引脚,所述工作模式按钮电连接单片机的52引脚,所述休息模式按钮电连接单片机的53引脚。优先地,包括套环一、套环二,所述套环一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一的伸缩杆,所述套环一套设在所述角度调节器的高度调节杆上,所述套环二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二的伸缩杆,所述套环二套设在所述角度调节杆上。优先地,所述距离传感器为GP2Y0A21YK0F型号的红外传感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主控模块来收集并记忆信息,当人首次使用转椅时可以进行学习记忆。人们先通过手动调节将转椅调节至自己学习、工作、休息等多种状态是最舒服的高度与角度,再进行数据采集并记忆保存,当下次使用时可以直接通过按键或是语音直接读取数据调节转椅姿态。无需每次都设置一下,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主控制器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中电源电路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中复位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中起振电路的电路图;图5是本技术中陀螺仪模块的电路图;图6是本技术中语音模块的电路图;图7是本技术中红外光电传感器的电路图;图8是本技术中智能调节杆的电路图;图9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10是本技术的流程图;图11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1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13是本技术中后视图;图14是本技术中按键模块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中语音模块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中电动推杆的侧视图。附图中标记含义,1-椅背;2-右扶手;3-椅座;4-高度调节杆;5-角度调节杆;6-气压棒;7-距离传感器;8-滑轮;9-左扶手;10-电子陀螺仪;11-电池;14-支脚;15-显示屏;16-按键模块;17-语音模块;18-电动推杆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智能椅子,包括椅背1、椅座3、角度调节器、气压棒6、支脚14,所述椅背1铰接所述椅座3,所述角度调节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椅背1,所述角度调节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椅座3,所述气压棒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椅座3底面,所述气压棒6下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椅子,包括椅背(1)、椅座(3)、角度调节器、气压棒(6)、支脚(14),所述椅背(1)铰接所述椅座(3),所述角度调节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椅背(1),所述角度调节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椅座(3),所述气压棒(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椅座(3)底面,所述气压棒(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脚(14),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距离传感器(7)、电子陀螺仪(10)、按键模块(15)、电动推杆一(18)、电动推杆二、角度调节杆(5),所述电子陀螺仪(10)固定设置在所述椅背(1)上,所述角度调节杆(5)固定连接所述气压棒(6),所述电动推杆一(18)、所述电动推杆二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椅座(3)上,所述电动推杆一(18)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器的高度调节杆(4),所述电动推杆二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杆(5),所述距离传感器(7)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压棒(6)或所述支脚(14)上,所述电动推杆一(18)、所述电动推杆二、所述按键模块(15)、所述电子陀螺仪(10)、所述距离传感器(7)均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椅子,包括椅背(1)、椅座(3)、角度调节器、气压棒(6)、支脚(14),所述椅背(1)铰接所述椅座(3),所述角度调节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椅背(1),所述角度调节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椅座(3),所述气压棒(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椅座(3)底面,所述气压棒(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脚(14),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距离传感器(7)、电子陀螺仪(10)、按键模块(15)、电动推杆一(18)、电动推杆二、角度调节杆(5),所述电子陀螺仪(10)固定设置在所述椅背(1)上,所述角度调节杆(5)固定连接所述气压棒(6),所述电动推杆一(18)、所述电动推杆二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椅座(3)上,所述电动推杆一(18)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器的高度调节杆(4),所述电动推杆二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杆(5),所述距离传感器(7)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压棒(6)或所述支脚(14)上,所述电动推杆一(18)、所述电动推杆二、所述按键模块(15)、所述电子陀螺仪(10)、所述距离传感器(7)均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电源电路、复位电路、起振电路,所述单片机分别电连接电源电路、复位电路、起振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型号为STM32F103RBT6;距离传感器的DO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C4端;电动推杆一(18)的D1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C0端,电动推杆一(18)的A1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C1端,电动推杆二的D2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C2端,电动推杆二的A2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C2端;电子陀螺仪(10)的型号为MPU6050,电子陀螺仪(10)的TXD1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A9端,电子陀螺仪(10)的RXD1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A10端,电子陀螺仪(10)的S_CLK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A14端,电子陀螺仪(10)的S_DIO端电连接单片机的PA13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池、电容C5、电阻R1、MP1470芯片、电容C4、电感线圈L1、电阻R5、滑动电阻R6、电容C8、电容C9、电阻R2、电阻R4、发光二极管D1、AMS1117-3.3芯片、电容C6、电容C7,电感线圈L2、电感线圈L4,电池的负极接地,电池的正极串联电容C5后接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MP1470芯片的IN端,MP1470芯片的IN端、MP1470芯片的EN端之间并联电阻R1,MP1470芯片的BST端串联电容C4后连接MP1470芯片的SW端,MP1470芯片的SW端依次串联电感线圈L1、滑动电阻R6后接地,MP1470芯片的FB端串联电阻R5后连接滑动电阻R6的活动端,电感线圈L1、滑动电阻R6之间的节点分别串联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亮杨璠朱胜涛高明强唐中一夏锦涛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