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241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及方法,包括仓体(2)、剩料检测机构(4);所述仓体(2)中设置送料速率控制装置,所述送料速率控制装置包括电机(33)、固定斜杆(35)、可动斜杆(34)、牵引绳(36),所述电机(33)通过牵引绳(36)控制所述可动斜杆(34)进行调节,以控制送料的开口大小,调整送料速率;所述剩料检测机构(4)中设置至少三个压电结构,用于根据不同压电结构的压力值判断剩余饲料的值,控制器根据剩余饲料的值确定所述投喂装置剩余移动的距离,以使投喂装置返程加料的距离最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剩余饲料的重量确定投喂装置的投喂距离,智能控制投喂装置进行返回操作,提高投喂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牲畜养殖业中,牲畜大都圈养,在圈养的围栏中,主要是在围栏的一侧安装用于牲畜可供喂料的食槽,然后通过人工定时定量的投放饲料到食槽中,但是,由于不同牲畜的体重增长速度以及对不同类型的食物的胃口不尽相同,造成经常会出现不同食槽中出现食物剩余,也有些圈养栏中牲畜食物不够吃,造成对于动物的喂养不能做到精细化,因此,单纯通过人工喂养会出现如下问题:1、喂养不均衡,容易造成食物的浪费,同时,剩下的食物容易造成圈养栏中环境变差;2、不同状态下的牲畜的饮食状态相同,不能满足每只牲畜个体的针对性需求;3、人工喂养造成饲料喂养效率低,人工进行单纯的投喂,不能有效的将投喂和饲料需求进行快速分析,以根据牲畜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投喂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包括仓体(2)、剩料检测机构(4)、送料机构(8)、支架(25)、储水罐(27);所述仓体(2)中设置送料速率控制装置,所述送料速率控制装置包括电机(33)、固定斜杆(35)、可动斜杆(34)、牵引绳(36),所述电机(33)通过牵引绳(36)控制所述可动斜杆(34)进行调节,以控制送料的开口大小,调整送料速率;所述剩料检测机构(4)中设置至少三个压电结构,用于根据不同压电结构的压力值判断剩余饲料的值,控制器根据剩余饲料的值确定所述投喂装置剩余移动的距离,以使投喂装置返程加料的距离最短。所述的智能养猪投喂装置,所述至少三个压电结构包括第一压电结构(23)、第二压电结构(24)、第三压电结构(32),所述第一压电结构(23)、第二压电结构(24)、第三压电结构(32)由上下排布,且第一压电结构(23)、第三压电结构(32)和第二压电结构(24)位于所述剩料检测结构(4)内侧壁的不同的侧壁上,均为一端固定在所述剩料检测结构(4)内侧壁的不同的侧壁上,另一端悬空的向下倾斜,以使饲料从第一压电结构(23)流向第二压电结构(24),再由第二压电结构(24)流向第三压电结构(32)。所述的智能养猪投喂装置,还包括送料机构(8)所述送料机构(8)包括第一挡板(18)、第二挡板、可控滚珠(9);所述可控滚珠(9)为圆环结构,在所述圆环结构的表面设置第一摩擦体;所述第一挡板(18)为竖直结构,可沿连接部顺时针转动,以打开所述送料机构(8)的一竖直侧壁的第一开口,将饲料输送到喂料桶(17);所述第二挡板为倾斜设置,方便饲料从第一挡板(18)打开的竖直侧壁倾斜滑出,所述第二挡板下部设置与所述可控滚珠(9)相匹配的第二摩擦体,所述第二摩擦体在所述第一摩擦体的摩擦作用下,可沿倾斜方向向下滑动,以打开所述送料机构(8)的倾斜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压电结构(23)、第二压电结构(24)、第三压电结构(32)均能够在饲料重力作用下,产生作用于其上的压力,通过将压力转换为电量,控制器根据电量判断不同压电结构的压力以判断剩余饲料的值;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压电结构(23)上的压力值为零时,则进行投喂装置返回预警,检测到所述第二压电结构(24)为零时,则启动返回程序,返回过程中检测已投喂饲料的养猪栏是否吃完,如果吃完,则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将剩余的饲料定量投喂到养猪栏的食槽。所述的智能养猪投喂装置,所述第一压电结构(23)包括第一上电极(15)、第一下电极(22);所述第二压电结构(24)包括第二上电极(3)、第二下电极(24);所述第三压电结构(32)包括第三上电极(6)、第一下电极(7);所述第一上电极(15)、第二上电极(3)、第三上电极(6)均在压力作用下靠近各自对应的下电极产生电动势。所述的智能养猪投喂装置,还包括喂料桶(17),所述喂料桶(17)下部与支架(25)的上表面的固定区域接触,所述固定区域设置有传送滚珠(16),所述传送滚珠(16)用于将装配满足需求饲料的喂料桶(17)从所述第一开口下端传送出来,以便传送到养猪栏中;所述传送滚珠(16)与所述喂料桶(17)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设置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对所述喂料桶(17)进行称重,根据称重结果调整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度。所述的智能养猪投喂装置,还包括电磁接收装置(13)、储能电池,所述电磁接收装置(13)呈E型结构,所述E型结构包括两侧部(12)和中间部(11),所述两侧部(12)和中间部(11)均设置无线接收线圈,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接收无线电磁能量,通过内部电压变换器转换为直流电,所述直流电分为两路,一路直接给投喂装置上的储能电池充电,另一路给投喂装置的滚轮(14)供电,所述储能电池给投喂装置内部设备供电;所述储能电池内嵌在所述支架(25)下平板的内部。一种智能养猪投喂方法,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初始化,启动投喂装置,装满仓体(2);(2)、打开第一挡板(18),将饲料输送到喂料桶(17),并同时控制电磁接收装置(13)接收电磁能量,控制滚轮(14)滚动,驱动电机(33)拉动牵引绳(36),控制可动斜杆(34)沿所述固定斜杆(35)直线移动,打开缺口,使饲料从所述缺口均速向下滑动到所述剩料检测机构(4);(3)、实时接收所述剩料检测机构(4)反馈的电压值,根据电压值计算剩料检测机构(4)分别对应的压力大小,根据第一压电结构(23)、第二压电结构(24)、第三压电结构(32)各自反馈的压力值,控制喂料装置移动速度以及返回时机;(4)、确定返回时机,则启动返回程序,关闭第一挡板(18),返回过程中检测已投喂饲料的养猪栏是否吃完,如果吃完,则通过第二开口将剩余的饲料定量投喂到养猪栏的食槽,并记录对应的养猪栏编号。所述的智能养猪投喂方法,所述步骤(3)的返回时机具体包括: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压电结构(23)上的压力值为零时,则进行投喂装置返回预警,检测到所述第二压电结构(24)为零时,则启动返回程序。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剩余饲料的重量确定投喂装置的投喂距离,智能控制投喂装置进行返回操作,提高投喂效率。并能够通过喂料桶和直接投喂两个方式进行相互配合喂养,根据检测的剩余饲料及时返程,并在返程时剩余部分饲料,以及时补充向已投喂喂料桶的养猪栏中饲料吃完的养猪栏,充分利用返程的时间进行饲料补充,提高投喂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主要改进点是,设置喂料桶和直接投喂两种不同的投喂方式,根据预设的饲料投喂重量,利用喂料桶下的称重装置控制投喂的饲料数量,能够实现精准的饲料投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改进点是,能够设定喂料装置的智能移动,充分利用返程时间进行补充投喂,避免了返回时间的浪费,尤其适合大型养猪场中,投喂装置返回进行装料的时间较长时,更能够有效利用返回时间,使投喂装置能够智能化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改进点是,将储水罐中的水流通的通道与定量机构的外壳配合使用,水通路集成在定量机构中,节省了空间和材料,有利于降低成本,优化机械结构。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图中,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养猪投喂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养猪投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2)、剩料检测机构(4)、送料机构(8)、支架(25)、储水罐(27);所述仓体(2)中设置送料速率控制装置,所述送料速率控制装置包括电机(33)、固定斜杆(35)、可动斜杆(34)、牵引绳(36),所述电机(33)通过牵引绳(36)控制所述可动斜杆(34)进行调节,以控制送料的开口大小,调整送料速率;所述剩料检测机构(4)中设置至少三个压电结构,用于根据不同压电结构的压力值判断剩余饲料的值,控制器根据剩余饲料的值确定所述投喂装置剩余移动的距离,以使投喂装置返程加料的距离最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2)、剩料检测机构(4)、送料机构(8)、支架(25)、储水罐(27);所述仓体(2)中设置送料速率控制装置,所述送料速率控制装置包括电机(33)、固定斜杆(35)、可动斜杆(34)、牵引绳(36),所述电机(33)通过牵引绳(36)控制所述可动斜杆(34)进行调节,以控制送料的开口大小,调整送料速率;所述剩料检测机构(4)中设置至少三个压电结构,用于根据不同压电结构的压力值判断剩余饲料的值,控制器根据剩余饲料的值确定所述投喂装置剩余移动的距离,以使投喂装置返程加料的距离最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压电结构包括第一压电结构(23)、第二压电结构(24)、第三压电结构(32),所述第一压电结构(23)、第二压电结构(24)、第三压电结构(32)由上下排布,且第一压电结构(23)、第三压电结构(32)和第二压电结构(24)位于所述剩料检测结构(4)内侧壁的不同的侧壁上,均为一端固定在所述剩料检测结构(4)内侧壁的不同的侧壁上,另一端悬空的向下倾斜,以使饲料从第一压电结构(23)流向第二压电结构(24),再由第二压电结构(24)流向第三压电结构(3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料机构(8)所述送料机构(8)包括第一挡板(18)、第二挡板、可控滚珠(9);所述可控滚珠(9)为圆环结构,在所述圆环结构的表面设置第一摩擦体;所述第一挡板(18)为竖直结构,可沿连接部顺时针转动,以打开所述送料机构(8)的一竖直侧壁的第一开口,将饲料输送到喂料桶(17);所述第二挡板为倾斜设置,方便饲料从第一挡板(18)打开的竖直侧壁倾斜滑出,所述第二挡板下部设置与所述可控滚珠(9)相匹配的第二摩擦体,所述第二摩擦体在所述第一摩擦体的摩擦作用下,可沿倾斜方向向下滑动,以打开所述送料机构(8)的倾斜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压电结构(23)、第二压电结构(24)、第三压电结构(32)均能够在饲料重力作用下,产生作用于其上的压力,通过将压力转换为电量,控制器根据电量判断不同压电结构的压力以判断剩余饲料的值;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压电结构(23)上的压力值为零时,则进行投喂装置返回预警,检测到所述第二压电结构(24)为零时,则启动返回程序,返回过程中检测已投喂饲料的养猪栏是否吃完,如果吃完,则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将剩余的饲料定量投喂到养猪栏的食槽。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养猪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结构(23)包括第一上电极(15)、第一下电极(22);所述第二压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丽高和坤李海兵杨艳柳运凯张孝庆单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