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延国专利>正文

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19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地下棚坑1,北墙体2、山墙体3,山墙体3上设有门3和风机32,在放置所述风机31的开口处设有过滤网33;北墙体水帘21,钢架结构4的上面依次设有棚膜5和带有卷帘装置的保温被6,所述的钢架结构4下面设有遮阳网41,地下棚坑1的南侧墙上设有护坡11,地下棚坑1内设有多排菌棒架7,菌棒架上均设有滴灌系统9,地下棚坑1内设有轨道8,轨道8上设有运输车81。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半地下室结构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同时,棚内设有轨道及运输车,可以提高采收食用菌时的效率,省时省力,可以保证种植户较低的运行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大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由此不受季节限制,周年均衡供应各种蔬菜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高,食用菌作为一类绿色健康食品已为国内外所公认。随着国内外对食用菌产品需求量的增加,食用菌从野生到规模化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注重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受到栽培技术和设备成本等影响,限制了食用菌大量生产,使得食用菌价格走高,温室大棚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各个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食用菌种植大棚多为拱形大棚,也有采用日光温室进行种植,但是这两种大棚均存在保温蓄能性能差的缺点,温室大棚内种植食用菌多为多层且排列整齐的菌棒架,食用菌为多茬采收作物,目前采收多用人工手提篮子等工具,不仅不方便,且采收满后需要人工提到门口,操作不方便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可以提高采收食用菌的效率,保温性能好,省时省力,运行成本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地下棚坑,北墙体、两侧山墙体,所述的山墙体上设有门和风机;钢架结构为半拱形结构,且固定置于北墙体和地下棚坑的南侧墙的上面,所述的钢架结构的上面依次设有棚膜和带有卷帘装置的保温被;所述的地下棚坑内设有多排菌棒架,所述的地下棚坑内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运输车;所述的地下棚坑内设有多排菌棒架,所述的菌棒架为多层结构,在菌棒架上设有滴灌系统,所述的滴灌系统带有微喷管且与水源相通,滴灌系统配备的电机、卷帘装置配备的电机、风机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控制面板接电源,控制面板外有机箱,机箱上设有各个控制开关,各个开关与控制面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地下棚坑的地面距离水平地面高度为1.5米。进一步,所述的菌棒架为多层结构。进一步,所述的轨道设置在贴近所述的门处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的菌棒架之间。进一步,所述的地下棚坑的南侧墙高出水平地面处设有护坡。进一步,所述的北墙体上设有至少3个水帘,所述水帘与水源相通,水帘上有电机与控制面板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的钢架结构下面设有遮阳网。进一步,所述风机的开口处设有过滤网。进一步,所述的风机最少是3个。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在夏季,通过风机,水帘可以降低棚室内的温度,半地下式的结构具有保温效果,可以保证棚内温度不会升温太快,温度也相对稳定,冬季时由于半地下式结构,以及保温被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因此冬季夏季都可以满足食用菌培养的环境需求;2.在地下棚坑的南侧墙高出水平地面处设有护坡,可以防止雨季当雨水过多时,雨水流入棚内;3.本专利技术内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运输车,可以提高采收食用菌时的效率,省时省力,可以保证种植户较低的运行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的平剖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的山墙端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的竖剖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北墙的端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的电路图。其中,1-地下棚坑,11-护坡,2-北墙体,21-水帘,3-山墙体,31-门,32-风机,33-过滤网,4-钢架结构,41-遮阳网,5-棚膜,6-保温被,7-菌棒架,8-轨道,81-运输车,9-滴灌系统,10-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地下棚坑1,北墙体2、两侧的山墙体3,所述的山墙体3上设有门31,另一侧的山墙体上设有3个风机32,在放置所述风机31的开口处设有过滤网33;所述的北墙体2上设有3个水帘21,所述水帘21与水源相通。所述的地下棚坑1的地面距离水平地面高度为1.5米,所述的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水平地面以上的最高处的高度为3米,整个棚室的高度为4.5米。钢架结构4为半拱形结构,且固定置于北墙体2和地下棚坑1的南侧墙的上面,所述的钢架结构4的上面依次设有棚膜5和带有卷帘装置的保温被6,所述的钢架结构4下面固定设有遮阳网41。所述的地下棚坑1的南侧墙上高出水平地面处设有护坡11。所述的地下棚坑1内设有多排菌棒架7,所述的菌棒架7为多层结构,在每层的菌棒架7上均设有滴灌系统9,所述的滴灌系统9带有微喷管且与水源相通,滴灌系统配备的电机、卷帘装置配备的电机、风机32均与控制面板10电连接,水帘21上有电机与控制面板10电连接,控制面板10接电源,控制面板10外有机箱,机箱上设有卷帘机,滴灌系统,水帘,风机等电机的各个控制开关,各电机的控制开关分别与控制面板10电连接。所述的地下棚坑1内设有轨道8,所述的轨道8设置在贴近所述的门31处,相邻的两个菌棒架7之间设有一组轨道,一排菌棒架仅靠近一个轨道,轨道8上放置有运输车81。工作原理:食用菌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分,通过滴灌系统上的微喷头可以为食用菌的生长增加水分,且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降低温度。当进行采收时,将运输车置于轨道上,运输车上放置篮子或者其他的盛装工具,采收时将两侧的菌棒架上采收到的食用菌放到盛装工具中,通过运输车向前行,边采边走,减少人工操作,省时省力,效率高,当运输车走到轨道的端头时,将盛装工具转移到与之垂直的轨道的运输车上,运到棚室门口,进行装车,减少劳动力操作。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在夏季,通过风机,水帘可以降低棚室内的温度,半地下式的结构具有保温效果,可以保证棚内温度不会升温太快,温度也相对稳定,冬季时由于半地下式结构,以及保温被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因此冬季夏季都可以满足食用菌培养的环境需求;在地下棚坑的南侧墙地上设有护坡,可以防止雨季当雨水过大过多时,雨水流入棚内;本专利技术内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运输车,可以提高采收食用菌时的效率,省时省力,可以保证种植户较低的运行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地下棚坑(1)、北墙体(2)、两侧山墙体(3),所述的山墙体(3)上设有门(31)和风机(32);钢架结构(4)固定置于北墙体(2)和地下棚坑(1)的南侧墙的上面,所述的钢架结构(4)的上面依次设有棚膜(5)和带有卷帘装置的保温被(6);所述的地下棚坑(1)内设有多排菌棒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棚坑(1)内设有轨道(8),轨道(8)上有运输车(81);在菌棒架(7)上均设有滴灌系统(9),所述的滴灌系统(9)带有微喷管且与水源相通,滴灌系统配备的电机、卷帘装置配备的电机、风机(32)均与控制面板(10)电连接,控制面板接电源,控制面板外有机箱,机箱上设有各个控制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地下棚坑(1)、北墙体(2)、两侧山墙体(3),所述的山墙体(3)上设有门(31)和风机(32);钢架结构(4)固定置于北墙体(2)和地下棚坑(1)的南侧墙的上面,所述的钢架结构(4)的上面依次设有棚膜(5)和带有卷帘装置的保温被(6);所述的地下棚坑(1)内设有多排菌棒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棚坑(1)内设有轨道(8),轨道(8)上有运输车(81);在菌棒架(7)上均设有滴灌系统(9),所述的滴灌系统(9)带有微喷管且与水源相通,滴灌系统配备的电机、卷帘装置配备的电机、风机(32)均与控制面板(10)电连接,控制面板接电源,控制面板外有机箱,机箱上设有各个控制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棚坑(1)的地面距离水平地面高度为1.5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地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延国徐慧梁新宋强魏广莉有婧仪朱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梁延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