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烹饪器具的绕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938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绕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绕线盘本体,所述绕线盘本体上设置有内圈绕线部和外圈绕线部,所述内圈绕线部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内圈绕线的第一首端,所述外圈绕线部与内圈绕线部之间设置有绕线过渡部,所述绕线过渡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外圈绕线的第二首端。该绕线盘可分别将内圈绕线和外圈绕线首端固定,避免了绕线时内圈绕线和外圈绕线的移位跑偏,方便绕线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有效保证绕线的稳定,为绕线盘的使用提供更好地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烹饪器具的绕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电磁器具
,特别是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绕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相比传统的加热方式,电磁加热方式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简单方便等优势,基于电磁加热方式的电磁烹饪器具具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绕线盘是电磁烹饪器具的重要组件之一,现有绕线盘在绕制过程中,首先要固定绕线的首端,让机器能把内圈绕线压到绕线槽里,使绕线能稳定地往后面绕,如果首端没能有效固定,内圈绕线会移位跑偏,绕线难度加大,降低生产效率。同时,现在性能需求升级,内圈和外圈的绕线要分开控制,绕线也要分开两段,这就要想办法固定外圈绕线的首端,以防止外圈绕线的移位跑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绕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该绕线盘可分别将内圈绕线和外圈绕线首端固定,避免了绕线时内圈绕线和外圈绕线的移位跑偏,方便绕线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绕线盘,包括绕线盘本体,所述绕线盘本体上设置有内圈绕线部和外圈绕线部,所述内圈绕线部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内圈绕线的第一首端,所述外圈绕线部与内圈绕线部之间设置有绕线过渡部,所述绕线过渡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外圈绕线的第二首端。优选地,所述内圈绕线部和/或所述外圈绕线部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绕线隔层,多个所述绕线隔层构造为同轴设置的大致筒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最内侧的绕线隔层上的第一卡线缺口,绕线从所述第一卡线缺口引出。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卡线缺口上远离所述绕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倒扣,所述倒扣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卡线缺口的开口。优选地,所述绕线盘本体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绕线隔层内侧的中心环形结构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心环形结构上的第二卡线缺口。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线缺口和所述第二卡线缺口在所述绕线盘的周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盘本体上的、向远离所述绕线盘本体延伸的凸起结构。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包括柱体和盖体,所述柱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绕线盘本体上,另外一端与所述柱体的远离所述绕线盘本体的一端相连,所述盖体在所述绕线盘本体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柱体在所述绕线盘本体上的正投影面积。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外圈绕线部上的所述绕线隔层构造为包括多个开口的筒形,在所述绕线盘本体的周向上,所述柱体设置在靠近一个开口的边缘处。优选地,在所述绕线盘本体的径向上,所述盖体从所述柱体向所述外圈绕线部所在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卡线缺口在所述绕线盘周向上的位置大致对应。优选地,所述多个绕线隔层之间构成绕线槽,所述绕线槽包括位于所述内圈绕线部上的内绕线槽和位于所述外圈绕线部上的外绕线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内绕线槽的起始位置;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外绕线槽的起始位置。另一方面,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绕线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绕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该绕线盘可分别将内圈绕线和外圈绕线首端固定,避免了绕线时内圈绕线和外圈绕线的移位跑偏,方便绕线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有效保证绕线的稳定,为绕线盘的使用提供更好地安全保障。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绕线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B部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绕线盘在绕线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绕线盘本体;2、内圈绕线部;21、第一固定部;211、第一卡线缺口;212、第二卡线缺口;213、倒扣;214、中心环形结构;3、外圈绕线部;31、第二固定部;311、凸起结构;3111、柱体;3112、盖体;4、绕线过渡部;5、绕线隔层;51、开口;52、绕线槽;521、内绕线槽;522、外绕线槽;6、内绕线圈;61、第一首端;7、外绕线圈;71、第二首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中的电磁烹饪器具的绕线盘以及设置有该绕线盘的电磁烹饪器具,如图1和4所示,包括绕线盘本体1,所述绕线盘本体1上设置有内圈绕线部2和外圈绕线部3,所述内圈绕线部2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1,用于固定内圈绕线6的第一首端61,避免绕线开始时由于第一首端61的移动造成绕线的第一圈移位跑偏,给绕线工作带来困难,且第一首端61如果不固定,也给后续绕线盘的使用带来风险,因此,设置用于固定第一首端61的第一固定部21不仅方便绕线工作,提高了绕线效率,同时也为后续绕线盘的使用提供了安全保障,另外,在所述外圈绕线部3与内圈绕线部2之间设置有绕线过渡部4,该绕线过渡部4不安排绕线,即,在绕线盘本体1的内圈绕线部2和外圈绕线部3之间设置有空置部分,有利于空气流动,方便绕线盘的散热,现在由于对绕线盘的性能需求升级,内圈绕线部2和外圈绕线部3的绕线要分开控制,绕线也要分开两段进行,因此在所述绕线过渡部4设置有第二固定部31,用于固定外圈绕线7的第二首端71,以方便外圈绕线部3的绕线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绕线效率,满足对绕线盘的性能需求,同时为后续绕线盘的使用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如图1和4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内圈绕线部2和/或所述外圈绕线部3上设置有多个绕线隔层5,具体的,在内圈绕线部2和外圈绕线部3均上设置有多个绕线隔层5,以减少绕线时绕线之间的相互干扰,方便绕线的固定和绕线工作,进一步提高绕线效率,多个绕线隔层5构造为同轴设置的大致筒形结构,且多个绕线隔层5之间构成绕线槽52,绕线时,绕线安置在绕线槽52内,可更好地避免绕线槽52操作时绕线的移位跑线,提高了绕线操作的效率,并且可以更好地确保绕线盘的稳定工作,绕线槽52包括位于所述内圈绕线部2上的内绕线槽521和位于外圈绕线部3上的外绕线槽522,内绕线槽521和外绕线槽522被绕线过渡部4隔离,以更好地实现绕线的分段控制和分段绕线,更好地满足对绕线盘的性能需求,优选第一固定部21设置在所述内绕线槽521的起始位置,通过第一固定部21固定好第一首端61后,直接进入内绕线槽521进行绕线,可以对内圈绕线6起到更好地固定作用,更好地避免内圈绕线6的移位跑偏,更加有利于内圈绕线6的绕线操作,提升绕线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部31设置在所述外绕线槽522的起始位置,可以对外圈绕线7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更加方便外圈绕线7的绕线操作,进一步提升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盘本体,所述绕线盘本体上设置有内圈绕线部和外圈绕线部,所述内圈绕线部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内圈绕线的第一首端,所述外圈绕线部与内圈绕线部之间设置有绕线过渡部,所述绕线过渡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外圈绕线的第二首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盘本体,所述绕线盘本体上设置有内圈绕线部和外圈绕线部,所述内圈绕线部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内圈绕线的第一首端,所述外圈绕线部与内圈绕线部之间设置有绕线过渡部,所述绕线过渡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外圈绕线的第二首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绕线部和/或所述外圈绕线部上设置有多个绕线隔层,多个所述绕线隔层构造为同轴设置的大致筒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最内侧的绕线隔层上的第一卡线缺口,绕线从所述第一卡线缺口引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卡线缺口上远离所述绕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倒扣,所述倒扣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卡线缺口的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盘本体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绕线隔层内侧的中心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心环形结构上的第二卡线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线缺口和所述第二卡线缺口在所述绕线盘的周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2-5之一所述的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塬贵李锦彬陈冬冬陈亮程建建李易峰黎文彬尹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