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904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包括合路器、控制模块、射频放大模块、RFID接收模块、modem模块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modem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控制模块、射频放大模块和合路器的第三输入端口顺次相连,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RFID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顺次相连;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接基站设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用于接室分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监测天线链路上的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
本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是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
技术介绍
目前室分有源设备(如基站、直放站等)的故障一般通过监控系统可以监控,但无源设备或器件(馈线、无源器件、天线等)的故障只能通过人工依靠频谱仪或Sitemaster(驻波比测试仪)进行排查,不仅被动,而且效率十分低下,同时还很扰民。随后出现的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室分天馈线监控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能及时准确地定位出无源分布系统的故障点。但每个站点都配上RFID天馈线监控系统,建设成本较高,对VIP站点尚可接受,对一般站点而言则造价太高。为此,需要一款便携式室分故障定位仪,用于一般站点的建设、验收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可有效监测天线链路上的故障。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包括合路器、控制模块、射频放大模块、RFID接收模块、modem模块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modem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控制模块、射频放大模块和合路器的第三输入端口顺次相连,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RFID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顺次相连;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接基站设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用于接室分系统。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STM32F103VE。优选的,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包括顺次相连的低噪声放大器、数字衰减器和功率放大器。优选的,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包括芯片PSA4-5043,所述数字衰减器包括芯片HMC274,所述功率放大器包括芯片RFPA3805;单片机STM32F103VE的72脚接芯片PSA4-5043的3脚,芯片PSA4-5043的1脚接芯片HMC274的9脚,芯片HMC274的16脚接芯片RFPA3805的3脚,芯片RFPA3805的8脚、9脚、20脚和21脚均接合路器的第三输入端口。优选的,所述RFID接收模块包括两个巴伦器组成的差分电路和芯片M100,两个巴伦器的输出端接芯片M100,芯片M100的32脚、31脚、21脚和20脚分别接单片机STM32F103VE的70脚、71脚、79脚和78脚。优选的,两个巴伦器分别为芯片BD0810J50100AHF和芯片B0322J5050AHF,芯片BD0810J50100AHF的3脚和4脚分别接芯片M100的5脚和4脚,芯片B0322J5050AHF的3脚和4脚分别接芯片M100的7脚和6脚。优选的,还包括芯片SP3223E,所述单片机STM32F103VE的47脚和48脚分别接芯片SP3223E的12脚和10脚,芯片SP3223E的8脚和9脚接RS232接口。本技术中,控制模块可通过射频放大模块发出RFID轮询载频信号,并经过合路器传输至室分网络,以控制天线上的RFID检测标签工作;RFID检测标签的反馈信号经过合路器的耦合口、RFID接收模块,被控制模块接收,控制模块据此判断室分信源是否正常,以有效监测天线链路上的故障。相比于传统的监控方式,本申请的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基于RFID室分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射频放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RFID接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芯片SP3223E相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modem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RFID检测标签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所说的“连接”、“接”和“相连”,可以是两个对象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中间器件实现间接连接。在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前,有必要介绍本技术所涉及的硬件环境。本技术涉及基于RFID室分监控系统,所述RFID室分监控系统包括基站1、主机2、多频合路器3、多个分路器4、多个天线5和多个RFID检测标签6。所述基站1的输出口和主机2的RFID输出口均与多频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基站信号与主机2的RFID信号通过多频合路器3合路传输至分路器4,并最终通过分路器4传输到天线5上,天线5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室内分布系统。RFID检测标签6可粘贴固定在所述天线5上。主机2作为主控部分,将载波信源通过分路器传输至天线上,向各个RFID检测标签提供能量,以激活各个RFID检测标签。由RFID检测标签检测天线的发射功率和/或驻波比,RFID检测标签将所检测到的天线的发射功率值和/或驻波比值反馈到主机2。当天线位置固定时,其发射功率和/或驻波比相对固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天线的发射功率和/或驻波比超出了相应的范围值,则认定该天线所在链路存在问题。以此可判断链路上的无源器件是否存在问题,以有效监测天线链路上的故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如图2所示,其包括合路器21、控制模块22、射频放大模块23、RFID接收模块24、modem模块25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26。所述modem模块25与控制模块相连,控制模块22、射频放大模块23和合路器21的第三输入端口顺次相连,合路器21的第二输入端口、RFID接收模块24和控制模块22顺次相连;合路器21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接基站设备,合路器22的输出端口用于接室分系统。控制模块22可通过射频放大模块23发出RFID轮询载频信号,并经过合路器21传输至室分网络,以控制天线上的RFID检测标签工作。RFID检测标签采集链路信息,并发射反馈信号经过合路器21的耦合口和RFID接收模块24,最终被控制模块22接收,控制模块22据此判断室分信源是否正常,以有效监测天线链路上的故障。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模块22包括单片机STM32F103VE,单片机STM32F103VE的引脚需要与射频放大模块23、RFID接收模块24和modem模块25分别相连,其他引脚则做常规性接线。单片机STM32F103VE属于增强型,是32位基于ARM核心的带512K字节闪存的微控制器,带USB接口、CAN、11个定位器、3个ADC和13个通信接口。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射频放大模块23包括顺次相连的低噪声放大器、数字衰减器和功率放大器。其中,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包括芯片PSA4-5043,所述数字衰减器包括芯片HMC274,所述功率放大器包括芯片RFPA3805;单片机STM32F103VE的72脚接芯片PSA4-5043的3脚,芯片PSA4-5043的1脚接芯片HMC274的9脚,芯片HMC274的16脚接芯片RFPA3805的3脚,芯片RFPA3805的8脚、9脚、20脚和21脚均接合路器的第三输入端口。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RFID接收模块24包括两个巴伦器组成的差分电路和芯片M100,两个巴伦器的输出端接芯片M100,芯片M100的32脚、31脚、21脚和20脚分别接单片机STM32F103VE的70脚、71脚、79脚和78脚。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合路器、控制模块、射频放大模块、RFID接收模块、modem模块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modem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控制模块、射频放大模块和合路器的第三输入端口顺次相连,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RFID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顺次相连;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接基站设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用于接室分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合路器、控制模块、射频放大模块、RFID接收模块、modem模块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modem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控制模块、射频放大模块和合路器的第三输入端口顺次相连,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RFID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顺次相连;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接基站设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用于接室分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STM32F103VE。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包括顺次相连的低噪声放大器、数字衰减器和功率放大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室分故障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包括芯片PSA4-5043,所述数字衰减器包括芯片HMC274,所述功率放大器包括芯片RFPA3805;单片机STM32F103VE的72脚接芯片PSA4-5043的3脚,芯片PSA4-5043的1脚接芯片HMC274的9脚,芯片H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鹏翔许艺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联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