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8859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包括电缆防护套管,所述电缆防护套管的外表面贴合有若干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圈,所述电缆防护套管内扦插有插针,所述电缆防护套管的内侧壁贴合有填充料,所述填充料的内部设有线管,所述线管的间隙处和与填充料之间粘连有石棉,所述橡胶圈的一端外表面熔接有后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新增了插针用于连接两段护套管,其护套管外表面设有加强筋,提高整个电缆防护套管的韧性和强度,线管设计成外包六角形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铜丝之间错位,产生扭力,从而发生断裂,在最外面连接有连接套用于连接其他电缆防护套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保护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护套管是一种电缆上常用的绝缘保护热缩套管,这类产品主要材质为PE,经过辐照交联和加热扩张这两个工艺,具有热收缩功能,收缩比为3:1左右,口径从50-350mm不等,可用作电缆附件中的热缩内护套、外护套,以及外层绝缘防水护套管,有些内壁涂有螺旋型、直涂高性能的热熔胶粘剂,收缩后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它是保护电线和电缆最常用的一种电绝缘管,因为具有绝缘性能良好、化学稳定性高、不生锈、不老化、可适应苛刻环境而被广泛得以应用。现有的电缆护套管仅仅是保护电缆一种电绝缘管,其质地比较柔软,不受高压、高强度撞击,在受到高压后会产生折痕,时间长了之后会发生断裂,受到高强度撞击会直接断裂,对电缆的保护性就会减弱或者消失,同时电缆护套管之间的连接方式比较有局限性,在电缆护套管铺设时受到摆动时会发生脱落,导致失去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包括电缆防护套管,所述电缆防护套管的外表面贴合有若干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圈,所述电缆防护套管内扦插有插针,所述电缆防护套管的内侧壁贴合有填充料,所述填充料的内部设有线管,所述线管的间隙处和与填充料之间粘连有石棉,所述橡胶圈的一端外表面熔接有后挡板,所述橡胶圈的一端外表面且后挡板一侧熔接有前挡板,所述橡胶圈的一端外表面且位于后挡板和前挡板之间刻蚀有外螺纹,所述后挡板和前挡板之间套接有连接套,且连接套的内侧壁刻蚀有内螺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强筋围绕电缆防护套管呈环绕式排列,所述加强筋之间的距离等距,所述橡胶圈是浇铸在加强筋上冷却形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缆防护套管的另一端和插针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插槽,并且插槽的深度和插针的长度相等,所述插针的横截面直径和插槽的直径相等,所述插针的顶端为尖锐状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线管为六边形内接圆结构,其中一根线管和电缆防护套管为同心圆,其他线管围绕和电缆防护套管同心的线管呈环形排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填充料为蜂窝状结构,所述连接套的末端设有延长板,并且延长板上来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套上延长板的通孔直径小于前挡板和橡胶圈直径的总长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橡胶圈的另一端同样刻蚀有外螺纹,且外螺纹和内螺纹之间相互接触。本技术中:该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在传统的电缆防护套管上新增了插针用于连接两段护套管,其护套管外表面设有加强筋,用于提高整个电缆防护套管的韧性和强度,在后期覆土和开挖时,能保证电缆可以承受住回填土的压力,以及挖掘机械的撞击力,在最中心处的线管设计成外包六角形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铜丝之间错位,产生扭力,从而发生断裂,在最外面连接有连接套用于连接其他电缆防护套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的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的连接套截面图。图中:1、橡胶圈;2、插针;3、填充料;4、加强筋;5、石棉;6、线管;7、电缆防护套管;8、后挡板;9、内螺纹;10、外螺纹;11、连接套;12、前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包括电缆防护套管7,电缆防护套管7用于保护电缆,电缆防护套管7的外表面贴合有若干组加强筋4,加强筋4提高电缆防护套管7的强度,加强筋4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圈1,橡胶圈1固定加强筋4,电缆防护套管7内扦插有插针2,插针2连接部件,电缆防护套管7的内侧壁贴合有填充料3,填充料3吸热减震,填充料3的内部设有线管6,线管6放置电缆,线管6的间隙处和与填充料3之间粘连有石棉5,石棉5防火,橡胶圈1的一端外表面熔接有后挡板8,后挡板8和后挡板8约束部件,橡胶圈1的一端外表面且后挡板8一侧熔接有前挡板12,橡胶圈1的一端外表面且位于后挡板8和前挡板12之间刻蚀有外螺纹10,后挡板8和前挡板12之间套接有连接套11,且连接套11的内侧壁刻蚀有内螺纹9。加强筋4围绕电缆防护套管7呈环绕式排列,加强筋4之间的距离等距,橡胶圈1是浇铸在加强筋4上冷却形成,这种设计可以最大的提高强度;电缆防护套管7的另一端和插针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插槽,并且插槽的深度和插针2的长度相等,插针2的横截面直径和插槽的直径相等,插针2的顶端为尖锐状态,插槽容纳插针2的,插针2的顶端为尖锐状态可以方便插进插槽内;线管6为六边形内接圆结构,其中一根线管6和电缆防护套管7为同心圆,其他线管6围绕和电缆防护套管7同心的线管6呈环形排列,这种结构使线管6之间相互抵触不会发生错位;填充料3为蜂窝状结构,连接套11的末端设有延长板,并且延长板上来设有通孔,连接套11上延长板的通孔直径小于前挡板12和橡胶圈1直径的总长度,蜂窝状结构第一可以吸热,第二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所述橡胶圈1的另一端同样刻蚀有外螺纹10,且外螺纹10和内螺纹9之间相互接触。工作原理:本技术为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在使用前,将电缆塞进线管6内,并通过橡胶圈1外表面设置的连接套11将两个电缆防护套进行连接,使总体长度增长,在连接时,将两个电缆防护套管的一头一尾对接,并将插针插2进另一个防护套管尾部的插槽内,再逆时针转动连接套11,使连接套11的内螺纹9和电缆防护套管另一端的外螺纹10相互咬合,达到固定的目的,其中后挡板8和前挡板12可以限制连接套11运动的距离,防止连接套11由于转动过大导致脱节,将连接好的电缆防护套管,埋在预先开完好的基坑里并且覆盖回填土进行回填,此时橡胶圈1的加强筋4可以有效的保证电缆防护套管的强度和韧性,防止电缆防护套管由于回填土的压力和在回填土上放的其他物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包括电缆防护套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防护套管(7)的外表面贴合有若干组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圈(1),所述电缆防护套管(7)内扦插有插针(2),所述电缆防护套管(7)的内侧壁贴合有填充料(3),所述填充料(3)的内部设有线管(6),所述线管(6)的间隙处和与填充料(3)之间粘连有石棉(5),所述橡胶圈(1)的一端外表面熔接有后挡板(8),所述橡胶圈(1)的一端外表面且后挡板(8)一侧熔接有前挡板(12),所述橡胶圈(1)的一端外表面且位于后挡板(8)和前挡板(12)之间刻蚀有外螺纹(10),所述后挡板(8)和前挡板(12)之间套接有连接套(11),且连接套(11)的内侧壁刻蚀有内螺纹(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包括电缆防护套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防护套管(7)的外表面贴合有若干组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圈(1),所述电缆防护套管(7)内扦插有插针(2),所述电缆防护套管(7)的内侧壁贴合有填充料(3),所述填充料(3)的内部设有线管(6),所述线管(6)的间隙处和与填充料(3)之间粘连有石棉(5),所述橡胶圈(1)的一端外表面熔接有后挡板(8),所述橡胶圈(1)的一端外表面且后挡板(8)一侧熔接有前挡板(12),所述橡胶圈(1)的一端外表面且位于后挡板(8)和前挡板(12)之间刻蚀有外螺纹(10),所述后挡板(8)和前挡板(12)之间套接有连接套(11),且连接套(11)的内侧壁刻蚀有内螺纹(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套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围绕电缆防护套管(7)呈环绕式排列,所述加强筋(4)之间的距离等距,所述橡胶圈(1)是浇铸在加强筋(4)上冷却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伟张吉昌孙再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耀龙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