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83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包括:本体、V槽、凸起;本体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且本体与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通过电性方式相连接;本体的外壁上开设有V槽及凸起,且本体与V槽及凸起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本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凸起及凹槽,且本体与第二凸起及凹槽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本体的内部中间开设有通孔,且本体与通孔通过贯通相连接;护套设置在本体的内部两端,且护套与本体通过贯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结构上的改进,并结合现有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小,实用性强,且卷绕收纳时操作简单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
本技术涉及数据传输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
技术介绍
数据线,其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来达到数据传递或通信目的;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通过观察发现,现有的数据线普遍存在占用空间大,实用性低,且卷绕收纳时操作繁琐的问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如何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实用性强,且卷绕收纳时操作简单的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来解决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占用空间大,实用性低,且卷绕收纳时操作繁琐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占用空间大,实用性低,且卷绕收纳时操作繁琐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包括:护套、填充物、屏蔽层、屏蔽绞线、内护套、数据线芯、丝状填充物、填充体、本体、第一插头、第二插头、V槽、凸起、通孔、第二凸起和凹槽;所述本体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且本体与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通过电性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的外壁上开设有V槽及凸起,且本体与V槽及凸起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本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凸起及凹槽,且本体与第二凸起及凹槽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本体的内部中间开设有通孔,且本体与通孔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护套设置在本体的内部两端,且护套与本体通过贯穿相连接;所述护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填充物,且护套与填充物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填充物设置在填充体的内部中间,且填充物与填充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屏蔽层开设在填充物及内护套的内部中间,且屏蔽层与填充物及内护套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屏蔽层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屏蔽绞线,且屏蔽层与屏蔽绞线通过贯穿相连接;所述内护套的内部设置有数据线芯及丝状填充物,且内护套与数据线芯及丝状填充物通过贯通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所述凸起为蘑菇状结构设置,且凸起的外直径与凹槽的内直径相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所述凹槽剖视呈C形状设置,且凹槽通过扣合方式与凸起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所述V槽侧视呈横向V形状设置,且V槽与第二凸起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所述本体的内部中间开设有两组圆弧形的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所述填充物剖视呈椭圆形结构设置,且填充物呈环形阵列状设置有九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所述屏蔽层的内部开设有多组环形阵列状的屏蔽绞线,且屏蔽绞线为铜制长条体设置有多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凸起为蘑菇状结构设置,且凸起的外直径与凹槽的内直径相同,当凸起与凹槽扣合时,本体的两个面紧密贴合实现了占用空间小的优点。2、本技术通过凹槽剖视呈C形状设置,且凹槽通过扣合方式与凸起相连接,凹槽与凸起在扣合时,能够紧紧的闭合在一起,实现了实用性强的优点。3、本技术通过V槽侧视呈横向V形状设置,且V槽与第二凸起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V槽与第二凸起能够起到卷绕收纳时导向的作用,实现了卷绕收纳时操作简单的优点。4、本技术通过对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的改进,具有占用空间小,实用性强,且卷绕收纳时操作简单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主视收纳结构示意图。图中:护套1、填充物2、屏蔽层3、屏蔽绞线4、内护套5、数据线芯6、丝状填充物7、填充体8、本体9、第一插头10、第二插头11、V槽901、凸起902、通孔903、第二凸起904、凹槽90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包括:护套1、填充物2、屏蔽层3、屏蔽绞线4、内护套5、数据线芯6、丝状填充物7、填充体8、本体9、第一插头10、第二插头11、V槽901、凸起902、通孔903、第二凸起904和凹槽905;本体9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插头10及第二插头11,且本体9与第一插头10及第二插头11通过电性方式相连接;本体9的外壁上开设有V槽901及凸起902,且本体9与V槽901及凸起902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本体9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凸起904及凹槽905,且本体9与第二凸起904及凹槽905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本体9的内部中间开设有通孔903,且本体9与通孔903通过贯通相连接;护套1设置在本体9的内部两端,且护套1与本体9通过贯穿相连接;护套1的内壁上设置有填充物2,且护套1与填充物2通过贯通相连接;填充物2设置在填充体8的内部中间,且填充物2与填充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屏蔽层3开设在填充物2及内护套5的内部中间,且屏蔽层3与填充物2及内护套5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屏蔽层3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屏蔽绞线4,且屏蔽层3与屏蔽绞线4通过贯穿相连接;内护套5的内部设置有数据线芯6及丝状填充物7,且内护套5与数据线芯6及丝状填充物7通过贯通相连接。具体的,凸起902为蘑菇状结构设置,且凸起902的外直径与凹槽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包括:护套(1)、填充物(2)、屏蔽层(3)、屏蔽绞线(4)、内护套(5)、数据线芯(6)、丝状填充物(7)、填充体(8)、本体(9)、第一插头(10)、第二插头(11)、V槽(901)、凸起(902)、通孔(903)、第二凸起(904)和凹槽(905);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9)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插头(10)及第二插头(11),且本体(9)与第一插头(10)及第二插头(11)通过电性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9)的外壁上开设有V槽(901)及凸起(902),且本体(9)与V槽(901)及凸起(902)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本体(9)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凸起(904)及凹槽(905),且本体(9)与第二凸起(904)及凹槽(905)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本体(9)的内部中间开设有通孔(903),且本体(9)与通孔(903)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护套(1)设置在本体(9)的内部两端,且护套(1)与本体(9)通过贯穿相连接;所述护套(1)的内壁上设置有填充物(2),且护套(1)与填充物(2)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填充物(2)设置在填充体(8)的内部中间,且填充物(2)与填充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屏蔽层(3)开设在填充物(2)及内护套(5)的内部中间,且屏蔽层(3)与填充物(2)及内护套(5)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屏蔽层(3)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屏蔽绞线(4),且屏蔽层(3)与屏蔽绞线(4)通过贯穿相连接;所述内护套(5)的内部设置有数据线芯(6)及丝状填充物(7),且内护套(5)与数据线芯(6)及丝状填充物(7)通过贯通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且方便卷绕收纳的数据线,包括:护套(1)、填充物(2)、屏蔽层(3)、屏蔽绞线(4)、内护套(5)、数据线芯(6)、丝状填充物(7)、填充体(8)、本体(9)、第一插头(10)、第二插头(11)、V槽(901)、凸起(902)、通孔(903)、第二凸起(904)和凹槽(905);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9)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插头(10)及第二插头(11),且本体(9)与第一插头(10)及第二插头(11)通过电性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9)的外壁上开设有V槽(901)及凸起(902),且本体(9)与V槽(901)及凸起(902)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本体(9)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凸起(904)及凹槽(905),且本体(9)与第二凸起(904)及凹槽(905)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本体(9)的内部中间开设有通孔(903),且本体(9)与通孔(903)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护套(1)设置在本体(9)的内部两端,且护套(1)与本体(9)通过贯穿相连接;所述护套(1)的内壁上设置有填充物(2),且护套(1)与填充物(2)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填充物(2)设置在填充体(8)的内部中间,且填充物(2)与填充体(8)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屏蔽层(3)开设在填充物(2)及内护套(5)的内部中间,且屏蔽层(3)与填充物(2)及内护套(5)通过贯穿方式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六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