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843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加强冷凝器散热效果的冷凝风机,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和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设有可流通制冷剂的水箱换热盘管,水箱换热盘管设于水箱内部、以便加热水箱内的生活用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机房空调系统能够在制冷剂进入冷凝器之前利用高温制冷剂加热生活用水,回收了制冷剂的热量;同时降低制冷剂的温度,进而降低冷凝风机的转速,实现了降低空调能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房空调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房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数据机房内部长期运行有电脑设备,为给设备降温、避免设备工作温度过高出现运行故障,机房内部需要配备专用的空调进行制冷。然而,由于机房内部设备散热量较大,对空调制冷量的需求较高。尤其对于风冷型空调,为加强空调冷凝器的散热效果,空调的冷凝风机需要保持高负荷运转,导致空调的能耗较大。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耗低的机房空调系统,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在保障制冷量的基础上,其冷凝风机可低速运行,且能够对排出室外的热量进行回收与利用,从而节约空调运行的能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加强所述冷凝器散热效果的冷凝风机,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设有可流通制冷剂的水箱换热盘管,所述水箱换热盘管设于水箱内部、以便加热所述水箱内的生活用水。优选的,所述水箱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用于监测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进水口设有第一电磁阀;还包括能够根据液位高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闭的控制系统,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优选的,所述水箱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还包括进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采暖设备以及驱动液体流动的采暖泵。优选的,还包括能够使所述水箱内部的生活用水与采暖设备的采暖用水进行换热的间接换热器,所述间接换热器和所述水箱的循环流道中设有驱动生活用水的采暖一次侧水泵,所述间接换热器和所述采暖设备的循环流道中设有驱动采暖用水的采暖泵。优选的,所述采暖设备包括采暖器和/或地暖管。优选的,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设有用于监测冷凝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冷凝风机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冷凝压力调节所述冷凝风机的转速。本技术提供的机房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冷凝风机、水箱和设于水箱内部的水箱换热盘管;其中,水箱换热盘管设置在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和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且水箱换热盘管与制冷剂流道连通。在工作过程中,制冷剂经过蒸发器后处于高温状态,制冷剂进入水箱换热盘管时能够向水箱内部的生活用水散热,一方面加热生活用水,回收制冷剂的热量;另一方面,制冷剂散热后温度随之降低,当制冷剂经过水箱换热盘管进入冷凝器时,冷凝压力减小,在保障制冷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凝风机的转速能够相对减小,从而减少冷凝风机运转的能耗、并降低冷凝风机的噪音。本申请提供的机房空调系统能够在制冷剂进入冷凝器之前,利用制冷剂加热生活用水,回收制冷剂的热量;同时降低制冷剂的温度,进而降低冷凝风机的转速,实现了减少空调能耗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生活用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为:机房1、生活用水系统2、控制系统3、室外散热系统4;压缩机101、第二电磁阀102、节流装置103、蒸发器104、蒸发风机105;水箱201、温度传感器202、水箱换热盘管203、第一进水口204、采暖泵205、地暖管206、采暖器207、第一出水口208、间接换热器209、采暖一次侧水泵210;冷凝器401、冷凝风机402、压力传感器4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在保障制冷量的基础上,降低冷凝风机的转速,且能够对排出室外的热量进行回收与利用,从而节约空调运行的能耗。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生活用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104、冷凝器401以及加强冷凝器401散热效果的冷凝风机402,蒸发器104的制冷剂出口和冷凝器401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设有可流通制冷剂的水箱换热盘管203,水箱换热盘管203设于水箱201内部、以便加热水箱201内的生活用水。具体的,空调通常包括蒸发器104、压缩机101、冷凝器401和节流装置103,为了增强对流换热效果,还配备有蒸发风机105和冷凝风机402。在制冷过程中,压缩机101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后送入室外散热系统4,并经由位于室外的冷凝器401进行散热,使制冷剂转化为常温高压状态,而后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103转变为常压状态,最终进入位于机房1的蒸发器104进行制冷,一次制冷循环结束后,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101开始下一循环制冷。本申请中的机房空调系统设置有生活用水系统2,其中生活用水系统2包括水箱201和内部可流通制冷剂的水箱换热盘管203,水箱换热盘管203设置在冷凝器401的制冷剂入口之前,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高温的制冷剂进行散热。水箱201散热盘管的形态可以呈螺旋管状、直管状甚至板片状,可使制冷剂与水箱201内部生活用水换热即可,对其具体形态不做限定。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水箱换热盘管203可具体设置在压缩机101制冷剂出口和冷凝器401制冷剂入口之间。在工作过程中,水箱201内部盛放有待加热的生活用水,制冷剂经过蒸发器104进行制冷后,转变为高温状态,高温的制冷剂进入水箱201散热盘管与水箱201内部的生活用水进行换热。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制冷剂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替代现有技术利用电能加热生活用水的方式,满足用户的日常用水需求,起到节约电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制冷剂散热后温度降低,则进入冷凝器401后冷凝温度及冷凝压力降低,在保障冷凝器401制冷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凝风机402的转速相对减低,则驱动冷凝风机402运行所需的能耗减少,从而增大了空调的能效比。本申请提供的机房空调系统能够利用制冷过程产生的热量加热生活用水,回收热量;同时降低制冷剂温度,从而降低了冷凝风机402的转速,实现了节约能耗的效果。进一步的,考虑到机房空调长期处于制冷状态,水箱201由于自身容量限制,生活用水升高至一定温度后无法持续为制冷剂降温,因此本实施例中,水箱201设有第一进水口204、第一出水口208以及用于监测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第一进水口204设有第一电磁阀;机房空调系统还包括能够根据液位高度控制第一电磁阀开闭的控制系统3,液位传感器和第一电磁阀均与控制系统3连接。具体的,水箱201设置第一进水口204和第一出水口208,日常所需的生活用水可以通过第一进水口204进入水箱201、升温后从第一出水口208离开,从而使低温生活用水不断进入水箱201进行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104)、冷凝器(401)以及加强所述冷凝器(401)散热效果的冷凝风机(402),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04)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冷凝器(401)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设有可流通制冷剂的水箱换热盘管(203),所述水箱换热盘管(203)设于水箱(201)内部、以便加热所述水箱(201)内的生活用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104)、冷凝器(401)以及加强所述冷凝器(401)散热效果的冷凝风机(402),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04)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冷凝器(401)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设有可流通制冷剂的水箱换热盘管(203),所述水箱换热盘管(203)设于水箱(201)内部、以便加热所述水箱(201)内的生活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01)设有第一进水口(204)、第一出水口(208)以及用于监测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进水口(204)设有第一电磁阀;还包括能够根据液位高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闭的控制系统(3),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房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01)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还包括进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出口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兴旺陈皓陈凤简灿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华睿晟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