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发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364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发光器,包括:电通信器和第一光源驱动器;电通信器包括:第一电路板,以及分别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电通信信号接收器、微处理器和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元件;第一光源驱动器包括:第二电路板,以及分别集成在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元件和呈阵列结构的第一发光元件组;电通信信号接收器、微处理器、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元件、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元件和第一发光元件组依次串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发光器能够实现与外接通信设备通信,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并且根据电通信信号改变发光,营造不同的发光气氛,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发光器
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发光器。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智能发光器往往为结构复杂的通信终端,在该通信终端中集成的发光部件和通信部件能够为通信终端同时提供发光和通信功能,并且前述两者必须分别配合通信终端中的其他部件使用,例如:智能电视中灯条、wifi模块共同配合显示屏显示网络图像;汽车中远光灯、CAN总线共同配合切换开关控制远光照明等。由于发光部件与通信部件并行通信且两者无法脱离其他部件作为独立共同体,弱化了以发光部件与通信部件同时实现发光和通信功能的独立性,从而使智能发光器缺乏独立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发光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发光器,电通信器和第一光源驱动器;电通信器包括:第一电路板,以及分别集成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电通信信号接收器、微处理器和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元件;所述第一光源驱动器包括:第二电路板,以及分别集成在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元件和呈阵列结构的第一发光元件组;所述电通信信号接收器、微处理器、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元件、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元件和第一发光元件组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发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通信器(100)和第一光源驱动器(200);电通信器(100)包括:第一电路板(110),以及分别集成在所述第一电路板(110)上的电通信信号接收器(120)、微处理器(130)和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元件(140);所述第一光源驱动器(200)包括:第二电路板(210),以及分别集成在第二电路板(210)上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元件(220)和呈阵列结构的第一发光元件组(230);所述电通信信号接收器(120)、微处理器(130)、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元件(140)、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元件(220)和第一发光元件组(230)依次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发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通信器(100)和第一光源驱动器(200);电通信器(100)包括:第一电路板(110),以及分别集成在所述第一电路板(110)上的电通信信号接收器(120)、微处理器(130)和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元件(140);所述第一光源驱动器(200)包括:第二电路板(210),以及分别集成在第二电路板(210)上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元件(220)和呈阵列结构的第一发光元件组(230);所述电通信信号接收器(120)、微处理器(130)、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元件(140)、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元件(220)和第一发光元件组(230)依次串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发光器还包括:分别呈中空结构的托架(300)和透光固件(400);所述托架(300)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端(310),所述托架的底部设有第三开口端(320),所述第一开口端(310)与第三开口端(320)连通;所述透光固件(400)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端(410),所述透光固件(400)的顶部设有第四开口端(420),所述第二开口端(410)和第四开口端(420)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端(310)对接所述第二开口端(410);所述电通信器(100)设置在所述托架(300)内,且所述电通信信号接收器(120)镶嵌在所述第三开口端(320)中,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输出元件(140)镶嵌在所述第一开口端(310)中;所述第一光源驱动器(200)设置在所述透光固件(400)内,且所述第二电路板(210)镶嵌在所述第二开口端(410)中;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元件(220)和第一发光元件组(230)分别集成在所述第二电路板(210)的两个表面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元件(220)靠近所述透光固件(400)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发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端(410)中设置有呈环形的导光槽(411),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组(230)设置在所述导光槽(411)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发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发光器还包括:镶嵌在所述第一开口端(310)和所述第二开口端(410)之间且呈中空的固定座(500);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峰金良波胡艳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