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支付系统以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支付应用的开户请求之后对支付应用发送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还用于在接收到终端的人脸支付请求之后对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其中,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账户管理平台,用于在通过验证的情况下采集并保存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还用于在通过确认的情况下进行支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无感支付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用户身份的审核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脸支付系统以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助支付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人脸支付系统以及人脸支付方法。
技术介绍
支付作为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自支付诞生以来,经历了货币支付、现金支付、刷卡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支付方式转变的背后隐藏着技术的驱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的提高使得刷脸支付成为可能。通过不易复制的人脸识别技术与动态验证码等手段的结合使用,有效保护了资金安全。与此同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即便忘带钱包、手机没电,也能进行支付。此外,这也意味着人机交互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脱离设备的束缚,靠人本身就能完成。国内外相关的人脸支付研究包括:手机银行人脸识别功能;ATM机上实现的“刷脸”取款功能;商用刷脸支付。现有的与人脸支付方法主要集中在生物识别技术和在线支付业务相结合的系统实现。但是,现有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支付相系统,侧重于终端和服务器端的系统实现,在人脸检索核心算法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识别成功率低,无法达到商用级别;缺少活体检测和防骇客环节,无法有效抵御攻击;对使用场景和识别角度要求高,识别处理速度慢,用户体验差;没有实现对用户的强身份验证,风险控制能力不足;技术应用范围小,无法实现多场景的快速解决方案部署。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脸支付系统以及人脸支付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人脸支付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支付应用的开户请求之后对支付应用发送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还用于在接收到终端的人脸支付请求之后对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其中,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账户管理平台,用于在通过验证的情况下采集并保存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还用于在通过确认的情况下进行支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人脸支付系统还包括:连接在终端系统和账户管理平台之间的SDK,终端系统包括Windows系统、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之中的任意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SDK包括:开户SDK,用于在通过验证的情况下绑定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和开户用户的支付信息;支付SDK,用于采集的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为图片;人脸识别模块包括:特征点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图片的特征点;特征距离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图片与保存的开户用户的图片之间的特征距离;判断子模块,用于根据特征距离判断支付用户是否为已开户用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终端包括零售终端、医疗终端、教育终端和安全终端之中的任意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人脸支付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支付应用的开户请求之后对支付应用发送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其中,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在通过验证的情况下采集并保存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在接收到终端的人脸支付请求之后对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在通过确认的情况下进行支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人脸支付方法还包括:在终端系统和账户管理平台之间设置SDK,终端系统包括Windows系统、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之中的任意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进行验证之后还包括:在通过验证的情况下,利用开户SDK绑定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和开户用户的支付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包括:利用支付SDK采集的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为图片;对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包括:获取图片的特征点;计算图片与保存的开户用户的图片之间的特征距离;根据特征距离判断支付用户是否为已开户用户。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无感支付方式。支付时,用户只需要面对摄像头,短时间即可完成整个支付流程。其中的人脸识别技术,作为新的生物识别方式的一种,无需客服人员参与便能够完成用户人脸鉴权。有效提高了用户身份的审核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人脸支付系统的开户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人脸支付系统的支付流程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人脸支付的整体拓扑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过iPad进行人脸支付的购物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过Windows系统进行人脸支付的购物流程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人脸识别的特征提取和人脸对比识别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人脸支付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模块24和账户管理平台22。如图1所示,人脸识别模块24用于在接收到支付应用的开户请求之后对支付应用发送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其中,身份验证信息包括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该支付应用(支付APP)10可以是已有的智能支付APP。账户管理平台22用于在通过验证的情况下采集并保存开户用户的人脸信息。从而可完成人脸支付的开户功能。如图2所示,人脸识别模块24还用于在接收到终端30的人脸支付请求之后对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账户管理平台22还用于在通过确认的情况下进行支付。从而可完成支付流程。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基于脸部识别的技术方案,通过支付APP10进行汇付人脸支付开户功能,用户使用支付APP10可完成人脸绑定,所绑定的人脸图片,将作为后续刷脸支付过程中人脸识别的身份识别比对依据;通过账户管理平台22基于人脸检索算法确定刷脸用户身份,进而完成支付,从而提供了一种无感支付方式。支付时,用户只需要面对摄像头,短时间即可完成整个支付流程。其中的人脸识别技术,作为新的生物识别方式的一种,无需客服人员参与便能够完成用户人脸鉴权。有效提高了用户身份的审核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人脸支付开户和实际支付的过程中,还可以包括活体检测和防骇客的步骤。该活体检测和防骇客的步骤需要用户根据提示完成指定动作(例如,眨眼),用户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这样能够更好地防止活体检测中的照片和视频剪辑等方式的欺骗行为,使得活性检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能够进一步保证支付的安全性。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人脸支付的整体拓扑图。本专利技术的人脸支付系统还包括连接于终端系统的SDK(SoftwareDevelopmentKit,软件开发工具包),终端系统包括Windows系统、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之中的任意一种。参考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过iPad进行人脸支付的购物流程图。当终端为iPad端时,通过图4所示的购物流程并利用外接的iPad端,使得用户可以在iPad上进行人脸识别、支付。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利用Reactnative(RN)开发在其中主要是呈现页面的视觉效果。结果页通过后台返回结果数据从而使用RN进行渲染,返回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脸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支付应用的开户请求之后对所述支付应用发送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还用于在接收到终端的人脸支付请求之后对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其中,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包括所述开户用户的所述人脸信息;账户管理平台,用于在通过所述验证的情况下采集并保存所述开户用户的所述人脸信息,还用于在通过所述确认的情况下进行支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支付应用的开户请求之后对所述支付应用发送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还用于在接收到终端的人脸支付请求之后对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其中,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包括所述开户用户的所述人脸信息;账户管理平台,用于在通过所述验证的情况下采集并保存所述开户用户的所述人脸信息,还用于在通过所述确认的情况下进行支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终端系统和所述账户管理平台之间的SDK,所述终端系统包括Windows系统、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之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DK包括:开户SDK,用于在通过所述验证的情况下绑定所述开户用户的所述人脸信息和所述开户用户的支付信息;支付SDK,用于采集的所述开户用户的所述人脸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用户的人脸信息为图片;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特征点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图片的特征点;特征距离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图片与保存的开户用户的图片之间的特征距离;判断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距离判断所述支付用户是否为已开户用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晔,穆海洁,裔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