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65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包括壳体、全热交换器、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变频排湿风机、送风机、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第四电动风阀和控制器,所述全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所述第一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端和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下侧壁上;所述第三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右下侧壁上;所述第四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右端和所述壳体的右侧壁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四通道智能烘干机,无论设备在何种状态下运行,均能最大限度地完成能量的回收和利用,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热泵烘干机高温高湿空气直接排放至空气中,能量损失严重;初始加热时,热量的损失浪费严重;加热过程中,会出现闷湿或脱水过快问题;效率低,污染严重;而且一般传统热泵烘干机的排湿风机风量恒定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和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采用四通道气流设计,无论设备在何种状态下运行,均能最大限度地完成能量的回收和利用,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包括壳体、全热交换器、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变频排湿风机、送风机、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第四电动风阀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上一一对应地开设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壳体的顶板上开设有排风口和送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顶端和所述壳体的顶板之间设置有上隔板,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底端和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设置有下隔板;所述第一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端和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下侧壁上;所述第三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右下侧壁上;所述第四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右端和所述壳体的右侧壁之间;所述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和下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新风区,该新风区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四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和下隔板之间的区域为回风区,该回风区与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且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新风区内;所述蒸发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板上,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蒸发器和上隔板之间,所述蒸发器的底端和所述上隔板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横隔板,所述蒸发器、上隔板和横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排风区,该排风区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第一电动风阀和横隔板之间的区域为蒸发区;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上隔板和壳体的右侧壁之间;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上方,所述冷凝器和送风口之间为送风区;所述冷凝器和第四电动风阀之间的区域为冷凝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的出口通过节流阀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变频排湿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内;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口内;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变频排湿风机、送风机、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和第四电动风阀相连。上述的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其中,所述新风口和回风口上分别设置有滤网。上述的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其中,对物料进行初始烘干,烘干房内空气温度与湿度一一对应地低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温度设定值与湿度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风阀和第四电动风阀开启,第二电动风阀和第三电动风阀关闭,此时具有两条气流通道,分别为第一条气流通道和第二条气流通道,其中:第一条气流通道为:烘干房内热空气通过所述回风口进入回风区,经所述第四电动风阀进入所述冷凝区,经过所述冷凝器加热后进入所述送风区,通过所述送风机将高温空气送入烘干房;第二条气流通道为:室外新风通过所述新风口进入所述新风区,经所述第一电动风阀进入所述蒸发区,经过所述蒸发器换热后进入所述排风区,通过所述变频排湿风机排到室外;对物料进行烘干过程中,烘干房内空气湿度高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湿度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动风阀和第三电动风阀开启,第一电动风阀和第四电动风阀关闭,此时具有两条气流通道,分别为第三条气流通道和第四条气流通道,其中:第三条气流通道为:烘干房内高湿空气通过所述回风口进入回风区,经过所述第三电动风阀进入全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后进入所述蒸发区,经过所述蒸发器换热后进入所述排风区,通过所述变频排湿风机排到室外;第四条气流通道为:室外新风通过所述新风口进入所述新风区,经过所述第二电动风阀进入所述全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后进入所述冷凝区,再经过所述冷凝器加热后进入所述送风区,通过所述送风机将高温空气送入烘干房。上述的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其中,所述控制器内的温度设定值为50~80℃,湿度设定值为25~35%。上述的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其中,所述控制器采集烘干房内相对湿度数据,并根据该相对湿度数据自动调节所述变频排湿风机的转速。本专利技术的四通道智能烘干机,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四通道气流设计,无论设备在何种状态下运行,均能最大限度地完成能量的回收和利用,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1)采用四通道气流设计,通过四只电动风阀的开关实现四条气流通道,通过控制器实时采集烘干房内温度和湿度,无论设备在何种状态下运行,均能最大限度地完成能量的回收和利用,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损失;(2)采用变频排湿风机,控制器通过采集烘干房内相对湿度,自动调节变频排湿风机转速,实现智能自动排湿、控湿,避免产生闷湿或脱水过快现象,同时避免了能量的损失和浪费;(3)采用了逆卡诺循环原理,能效比高达4以上;(4)控制器实时采集烘干房内温度和湿度,自动控制压缩机、变频排湿风机、送风机和第一~第四电动风阀的工作状态,实现精准升温、控温、排湿、控湿的同时,确保设备时刻处在高效、稳定的状态中运行,同时提高产品烘干品质和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四通道智能烘干机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包括壳体9、全热交换器1、压缩机2、蒸发器3、冷凝器4、变频排湿风机5、送风机6、第一电动风阀81、第二电动风阀82、第三电动风阀83、第四电动风阀84和控制器10。壳体9的左右侧壁上一一对应地开设有新风口91和回风口92,壳体9的顶板上开设有排风口93和送风口84;新风口91和回风口92上分别设置有滤网。全热交换器1位于壳体9的中部,全热交换器1的顶端和壳体9的顶板之间设置有上隔板11,全热交换器1的底端和壳体9的底板之间设置有下隔板12。第一电动风阀81设置在全热交换器1的左端和壳体9的左侧壁之间;第二电动风阀82设置在全热交换器1的左下侧壁上;第三电动风阀83设置在全热交换器1的右下侧壁上;第四电动风阀84设置在全热交换器1的右端和壳体9的右侧壁之间。第一电动风阀81、第二电动风阀82和下隔板12之间的区域为新风区a,该新风区a与新风口91连通;第四电动风阀84、第三电动风阀93和下隔板12之间的区域为回风区b,该回风区b与回风口92连通。压缩机2设置在壳体9的底板上,且压缩机2位于新风区a内。蒸发器3固定在壳体9的顶板上,排风口93位于蒸发器3和上隔板11之间,蒸发器2的底端和上隔板11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横隔板13,蒸发器3、上隔板11和横隔板13之间的区域为排风区e,该排风区e与排风口93连通;蒸发器3、第一电动风阀81和横隔板13之间的区域为蒸发区c。冷凝器4设置在上隔板11和壳体9的右侧壁之间;送风口94位于冷凝器4的上方,冷凝器4和送风口94之间为送风区f;冷凝器4和第四电动风阀84之间的区域为冷凝区d。压缩机2的出口与冷凝器4的进口相连,冷凝器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全热交换器、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变频排湿风机、送风机、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第四电动风阀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上一一对应地开设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壳体的顶板上开设有排风口和送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顶端和所述壳体的顶板之间设置有上隔板,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底端和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设置有下隔板;所述第一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端和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下侧壁上;所述第三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右下侧壁上;所述第四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右端和所述壳体的右侧壁之间;所述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和下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新风区,该新风区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四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和下隔板之间的区域为回风区,该回风区与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且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新风区内;所述蒸发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板上,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蒸发器和上隔板之间,所述蒸发器的底端和所述上隔板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横隔板,所述蒸发器、上隔板和横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排风区,该排风区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第一电动风阀和横隔板之间的区域为蒸发区;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上隔板和壳体的右侧壁之间;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上方,所述冷凝器和送风口之间为送风区;所述冷凝器和第四电动风阀之间的区域为冷凝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的出口通过节流阀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变频排湿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内;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口内;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变频排湿风机、送风机、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和第四电动风阀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通道智能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全热交换器、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变频排湿风机、送风机、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第四电动风阀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上一一对应地开设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壳体的顶板上开设有排风口和送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顶端和所述壳体的顶板之间设置有上隔板,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底端和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设置有下隔板;所述第一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端和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下侧壁上;所述第三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右下侧壁上;所述第四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右端和所述壳体的右侧壁之间;所述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和下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新风区,该新风区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四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和下隔板之间的区域为回风区,该回风区与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且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新风区内;所述蒸发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板上,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蒸发器和上隔板之间,所述蒸发器的底端和所述上隔板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横隔板,所述蒸发器、上隔板和横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排风区,该排风区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第一电动风阀和横隔板之间的区域为蒸发区;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上隔板和壳体的右侧壁之间;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上方,所述冷凝器和送风口之间为送风区;所述冷凝器和第四电动风阀之间的区域为冷凝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的出口通过节流阀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变频排湿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内;所述送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口内;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变频排湿风机、送风机、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健孟凡亮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宝莲华新能源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