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751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扣压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包括以油缸的中心轴对称设置的压头、扣压模具、模具支架、模具座、两根相互平行具有预设间距的竖杆以及分别位于两根所述竖杆外侧并与其位于同一平面的两根升降杆;油缸的上活塞的顶端通过固定块与两竖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下活塞与压头固定连接;模具座固定在两竖杆的底端内侧且位于压头正下方,模具支架固定在两升降杆的下部内侧,扣压模具固定在模具支架上;两升降杆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油缸的外侧壁,底端为自由端,两升降杆随油缸上下移动时,其底端能够在二者所在平面内预设角度范围内来回摆动。本装置能够有效避免软管被过渡挤压而损坏,扣压成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扣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将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扣压连接时,通常使用扣压装置将二者扣压连接,现有技术中的扣压装置大多是驱动扣压模具从四周向中间扣压,这种扣压装置不容易把控扣压力度,尤其是针对树脂材料的软管,使用这种扣压装置很容易将软管挤压损坏;所以亟待专利技术一种结构合理、不易损坏软管的扣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能够适用于树脂软管等易被损坏的软管与软管接头之间的扣压,扣压方式更加合理,有效保护软管和软管接头。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包括油缸,以及以所述油缸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压头、扣压模具、模具支架、模具座、两根相互平行具有预设间距的竖杆以及分别位于两根所述竖杆外侧并与其位于同一平面的两根升降杆;所述油缸具有上活塞和下活塞,所述上活塞的顶端从所述油缸顶部伸出后通过固定块与两个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活塞的底端从所述油缸的底部伸出后与所述压头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座固定在两根所述竖杆的底端内侧且位于所述压头正下方,所述模具支架固定在两个所述升降杆的下部内侧,所述扣压模具固定在所述模具支架上;两根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油缸的外侧壁,底端为自由端,两根所述升降杆随所述油缸上下移动时,其底端能够在二者所在平面内预设角度范围内来回摆动。优选地,所述扣压模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瓣结构完全相同的扣压模块,两瓣所述扣压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模具支架的两侧,所述模具支架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升降杆的下部内侧。本专利技术中的扣压模具为两瓣结构,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八瓣结构的扣压模具,两瓣结构能够减少扣压结束后套筒与软管以及筒芯与软管之间的间隙数量,能够有效提高三者之间的密封性;其次,由于间隙数量减少,则扣压时能够尽量减少对筒芯以及套筒上镀锌层的损坏,避免软管接头在使用过程中生锈,延长了软管接头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两瓣结构的扣压模具最终闭合在一起后形成一个内径固定的模具,使得扣压时不会对软管过渡扣压,有效保护软管,提高成品率。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扣压模块的中心轴线上均从上至下依次同轴开设有套筒上弧形槽、套筒下直形槽和软管直槽,所述软管直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套筒上弧形槽的内径,所述套筒上弧形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套筒下直形槽的内径。进一步地,在所述套筒上弧形槽的上方至所述扣压模块的上表面之间还设置倒角。倒角的设置便于软管接头从上方插入到两瓣扣压模块组成的扣压模具中间通孔内。优选地,所述套筒下直形槽的内径等于扣压结束后所述套筒的外径。套筒下直形槽的内径直接影响扣压后软管与软管接头之间的密封效果,内径太小容易将软管扣压损坏,内径太大则密封性达不到要求。进一步地,在所述扣压模块的外侧壁上部还设置定位插销;在所述定位插销的相对侧对称位置处还开设定位插孔。定位插销和定位插孔的设置是为了便于扣压模块与模具支架之间定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支架上与所述定位插销和所述定位插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通过所述定位插销插入所述第一销孔、销子依次插入所述第二销孔和所述定位插孔将所述扣压模块与所述模具支架连接固定。进一步地,两根所述竖杆的底端外侧壁均具有向所述油缸的中心轴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两根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内侧壁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贴合的第二斜面,所述模具支架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升降杆的第二斜面上。当升降杆随油缸整体向上移动时,由于第二斜面能够被第一斜面从下至上进行导向,导致两根升降杆的底部能够同时向远离油缸中心轴的方向转动,实现通过模具支架带动扣压模具在上移的同时,两瓣扣压模块逐渐分开的效果,就可以将扣压好的软管接头和软管从扣压模具中取出;当需要扣压时,升降杆随油缸整体下移,第二斜面能够被第一斜面从上至下进行导向,导致两根升降杆的底部能够同时向靠近油缸中心轴的方向转动,实现通过模具支架带动扣压模具在下移的同时,两瓣扣压模块逐渐闭合的效果,事先将待扣压的软管和软管接头置于下方模具座的中间位置,当两瓣扣压模块下移到模具座内之后,位于模具座中间位置的软管和软管接头即被夹紧在两瓣扣压模块组成的扣压模具中,等待压头的下压,从而实现扣压。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还包括机械计数器,所述机械计数器固定在其中一根所述升降杆的下部第二斜面外侧,在所述第二斜面上还设置拨动杆,所述升降杆上下移动时,所述拨动杆均能够拨动所述机械计数器的输入轴。机械计数器的设置能够在使用本装置扣压软管接头和软管之后,不用人工数软管的数量即可知道扣压了多少根软管。进一步地,在两根所述升降杆的第二斜面外侧还分别设置一个定位销,在两个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外侧壁还分别设置与对应的所述定位销配合的第三斜面。若升降杆上升时向两侧张开太大,在下降时两根升降杆的底部第三斜面会受到外侧定位销的挤压,迫使两根升降杆迅速缩小间距,以保证扣压模具的两瓣扣压模块在随升降杆下降时能够顺利自动找正,进入到下方模具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扣压装置结构简单,扣压效率较高,一人即可操作,扣压装置不仅能从扣压模具的四周向中间加压,且能够从扣压模具上方通过油缸的下活塞杆带动压头对软管接头进行加压,扣压终了时模具的内径固定,能够有效避免软管被过渡挤压而损坏,扣压力度均匀,有效提升扣压成品率和扣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的扣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扣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瓣扣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模具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瓣扣压模块固定到模具支架的一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软管接头和软管组装后放置于扣压装置中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虚线圈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扣压装置对软管接头和软管进行扣压时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虚线圈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方式3中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的扣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主要由油缸6、压头7、扣压模具5、模具支架8、模具座9、两根竖杆10以及两根升降杆11组成,两根竖杆10相互平行固定在机架(图中未示出)上且相距预设间距,油缸6竖直固定在两根竖杆10之间,油缸6具有上活塞601和下活塞602,上活塞601的顶端从油缸6顶部伸出后通过固定块12与两个竖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下活塞602的底端从油缸6的底部伸出后与压头7固定连接;油缸6的外侧壁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支撑臂603,两根升降杆11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一个支撑臂603上,底端为自由端且分别依靠在两根竖杆10的外侧壁。上述的压头7、扣压模具5、模具支架8、模具座9、两根竖杆10以及两根升降杆11均以油缸6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设置;如图7和9,两根竖杆10的底端外侧壁分别具有向油缸6的中心轴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1001,在两根升降杆11的底部内侧壁分别具有向油缸6的中心轴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1101,一侧的第一斜面1001与对应侧的第二斜面1101的倾角基本相同;模具支架8的两侧分别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6),以及以所述油缸(6)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压头(7)、扣压模具(5)、模具支架(8)、模具座(9)、两根相互平行具有预设间距的竖杆(10)以及分别位于两根所述竖杆(10)外侧并与其位于同一平面的两根升降杆(11);所述油缸(6)具有上活塞(601)和下活塞(602),所述上活塞(601)的顶端从所述油缸(6)顶部伸出后通过固定块(12)与两个所述竖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活塞(602)的底端从所述油缸(6)的底部伸出后与所述压头(7)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座(9)固定在两根所述竖杆(10)的底端内侧且位于所述压头(7)正下方,所述模具支架(8)固定在两个所述升降杆(11)的下部内侧,所述扣压模具(5)固定在所述模具支架(8)上;两根所述升降杆(11)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油缸(6)的外侧壁,底端为自由端,两根所述升降杆(11)随所述油缸(6)上下移动时,其底端能够在二者所在平面内预设角度范围内来回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6),以及以所述油缸(6)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压头(7)、扣压模具(5)、模具支架(8)、模具座(9)、两根相互平行具有预设间距的竖杆(10)以及分别位于两根所述竖杆(10)外侧并与其位于同一平面的两根升降杆(11);所述油缸(6)具有上活塞(601)和下活塞(602),所述上活塞(601)的顶端从所述油缸(6)顶部伸出后通过固定块(12)与两个所述竖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活塞(602)的底端从所述油缸(6)的底部伸出后与所述压头(7)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座(9)固定在两根所述竖杆(10)的底端内侧且位于所述压头(7)正下方,所述模具支架(8)固定在两个所述升降杆(11)的下部内侧,所述扣压模具(5)固定在所述模具支架(8)上;两根所述升降杆(11)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油缸(6)的外侧壁,底端为自由端,两根所述升降杆(11)随所述油缸(6)上下移动时,其底端能够在二者所在平面内预设角度范围内来回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压模具(5)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瓣结构完全相同的扣压模块(501),两瓣所述扣压模块(501)分别固定在所述模具支架(8)的两侧,所述模具支架(8)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升降杆(11)的下部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扣压模块(501)的中心轴线上均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套筒上弧形槽(502)、套筒下直形槽(503)和软管直槽(504),所述软管直槽(504)的内径大于所述套筒上弧形槽(502)的内径,所述套筒上弧形槽(502)的内径大于所述套筒下直形槽(503)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的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上弧形槽(502)的上方至所述扣压模块(501)的上表面之间还设置倒角(505)。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伯年潘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斯必得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