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7509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变换装置,属于轨道变换技术领域,包括固定部以及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固定部上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设有用于切换的轨道,所述转动部的底部套接在转轴上,所述转动部与转轴套接的套接面与转轴的圆周侧面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沿转轴圆周侧面均布的若干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沿转轴径向设置的安装孔以及设置在安装孔内的缓冲弹簧、滚珠,所述缓冲弹簧和滚珠分别设置于安装孔内侧的内端和外端,且部分的滚珠凸出安装孔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较好的对转动部上的活载产生的作用力进行缓冲,能够自动的进行调节轨道与目标轨道的精确对准,调节精度高,缓冲效果好,结构实用、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变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变换
,具体的说,是一种轨道变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开矿作业中,产出的煤矿需要通过轨道运输的方式将其运送出开矿地点。而在运输往返过程中往往会存在需要变轨来改变运输方向或者解决转弯角度大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变轨装置有两种,一种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系统中的Y字形变轨装置,这种变轨装置能够将轨道与另一轨道进行连接,但是轨道的变换线路和变换角度是固定的,不能够进行其他角度的变轨,而且这种变换方式的变轨角度不能太大,这使得变换起来不灵活、不方便;另一种是通过转盘的转动实现不同轨道的变轨,但是在这一类的变轨装置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矿车的活载作用下容易导致转盘与固定盘之间的磨损,使用寿命较短,需要长期的维护,同时在变换轨道与目标轨道的变换上以及水平角度的调节上精度较差,导致不能够较好的进行使用。现有技术1:在中国技术专利中专利号为CN201520059137.4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轨道交叉转换装置,包括固定盘和转动盘,转动盘底部设有转轴,固定盘顶部设有转动座,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动座内,转动盘顶部设有转换轨道,在固定盘的顶部还设有多个弹性顶升装置;所述的弹性顶升装置中,顶杆安装在与转动盘成垂直方向的孔内,顶杆上设有弹簧,以使转动盘在不受压时被顶升一段距离,在顶杆上端面与转动盘之间设有滚珠或滚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交叉转换装置,通过设置在固定盘顶部的弹性顶升装置,在转换过程中使转动盘被顶升一段距离,即转动盘浮动在固定盘上方,受力由滚珠或滚轮支承,便于转动以实现切换轨道的操作。而当转换轨道受压后,转动盘则落下与固定盘形成摩擦,实现固定。但是该专利通过设置的顶升装置使得转动盘在活载作用下能够进行纵向的缓冲,但是由于车辆活载在停驶的过程中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产生横向作用力,会造成转轴与转动盘之间产生较大磨损,缩短了使用寿命,而且该专利在转换角度上以及转盘的水平角度调节上精度较差。现有技术2:在中国技术专利中专利号为CN201720299435.X公开了一种十字变换轨道岔口,包括用于在十字岔口连接两条位于同一直线上轨道的连接轨道、用于带动所述连接轨道转动从而变换轨道的转盘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连接轨道固定于所述转盘上,且该连接轨道两端的连线经过该转盘的中心,所述转盘的中心位于所述十字岔口的中心,该中心处具有转轴,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轴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转动转盘即可进行轨道的十字变换,占用空间小,路径短,非常方便。但是该专利的驱动机构为电机,由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这使得转盘的转动精度较低,而且没有其它针对活载受力的缓冲装置,导致该专利在实用寿命上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对承受活载时易造成损坏以及转换精度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变换装置,实现能够有效避免磨损、变换精度高的功能,具有能够自动调节水平角度、缓冲效果好、实用方便的效果。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轨道变换装置,包括固定部以及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固定部上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设有用于切换的轨道,所述转动部的底部套接在转轴上,所述转动部与转轴套接的套接面与转轴的圆周侧面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沿转轴圆周侧面均布的若干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沿转轴径向设置的安装孔以及设置在安装孔内的缓冲弹簧、滚珠,所述缓冲弹簧和滚珠分别设置于安装孔内侧的内端和外端,所述滚珠的一侧与缓冲弹簧的一端接触,且滚珠的另一侧凸出安装孔外。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转动部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转动部底部的环形齿轨以及嵌置在固定部上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环形齿轨相啮合的齿轮以及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与齿轮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与固定部之间设置有辅助转向装置,所述转动部的底部通过辅助转向装置与固定部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转向装置包括分别沿固定部顶部的外缘圆周以及内缘圆周设置的若干主转向珠,在固定部顶部的外缘圆周的主转向珠与内缘圆周的主转向珠之间设置有呈放射状设置的若干副转向珠。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的顶部设有分别用于安装主转向珠、副转向珠、环形齿轨的环形安装槽。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副转向珠为纺锤形。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套接在转轴上,且固定部与转轴套接的套接面与转轴的圆周侧面之间设有所述缓冲装置;所述固定部通过设置在底部圆周方向上的多个千斤顶设置于基座上。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还包括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后台总控器以及均设置轨道上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轨道与目标轨道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轨道的水平角度,所述后台总控器分别与驱动电机、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为顶部平面、底部呈倒锥状的转动圆盘,所述固定部为圆盘状,且固定部的顶部与转动部的底部相配合。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底部的中心位置与圆周外缘之间设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减重凹槽,所述千斤顶设置在固定部底部最外侧的减重凹槽内。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顶部的圆周外缘上设有向径向延伸的遮挡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转动部与固定部的套接面与转轴的圆周外侧设置缓冲装置,能够对转动部上活载产生的横向力以及上下方向上的作用力进行有效的缓冲,能够减小产生的瞬时应力,有效缓解了转动部与转轴之间的相互磨损,并能够在无荷载的情况下使转动部回复原位,结构实用、简单,延长了使用寿命,缩短了维护时间。(2)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机构,由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减速后驱动齿轮转动,同时带动环形齿轨转动,由于环形齿轨和齿轮的结构特性,转动部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角度转换精度,实现对轨道与目标轨道之间的精确变换,而且结构简单,实用方便。(3)本技术通过设置辅助转向装置,能够使转动部进行较好的转动,同时对转动部进行支撑,防止固定部与转动部之间的直接接触而造成的磨损;主转向珠的设置能够承受上部荷载的重力以及主转向珠法线方向上的旋转推力,而且磨损小;副转向珠在进行辅助转向的同时,能够承受轨道车辆停车时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剪力,从而保证转动部位置的固定。(4)本技术通过转动部和固定部均套接在转轴上,并且均通过之间的缓冲装置进行缓冲;设置在转动部底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千斤顶,能够调节在荷载下本装置的水平度,使转盘上的轨道与目标轨道的能够较精确的切换,同时对本装置进行有效支撑。(5)本技术通过设置角度调节装置,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能够分别对轨道与目标轨道之间的角度、轨道的水平角度进行检测,并通过后台总控器控制千斤顶的升降高度、驱动电机驱动转动部转动的角度,使转动盘上的轨道能够自动的精确的与切换的目标轨道进行变换,轨道车辆能够较好的从轨道上过渡到目标轨道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变换装置,包括固定部(2)以及通过转轴(4)转动设置在固定部(2)上的转动部(1),所述转动部(1)上设有用于切换的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1)的底部套接在转轴(4)上,所述转动部(1)与转轴(4)套接的套接面与转轴(4)的圆周侧面之间设有缓冲装置(5);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沿转轴(4)圆周侧面均布的若干缓冲单元(51),所述缓冲单元(51)包括沿转轴(4)径向设置的安装孔(512)以及设置在安装孔(512)内的缓冲弹簧(511)、滚珠(513),所述缓冲弹簧(511)和滚珠(513)分别设置于安装孔(512)内侧的内端和外端,所述滚珠(513)的一侧与缓冲弹簧(511)的一端接触,且滚珠(513)的另一侧凸出安装孔(512)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变换装置,包括固定部(2)以及通过转轴(4)转动设置在固定部(2)上的转动部(1),所述转动部(1)上设有用于切换的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1)的底部套接在转轴(4)上,所述转动部(1)与转轴(4)套接的套接面与转轴(4)的圆周侧面之间设有缓冲装置(5);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沿转轴(4)圆周侧面均布的若干缓冲单元(51),所述缓冲单元(51)包括沿转轴(4)径向设置的安装孔(512)以及设置在安装孔(512)内的缓冲弹簧(511)、滚珠(513),所述缓冲弹簧(511)和滚珠(513)分别设置于安装孔(512)内侧的内端和外端,所述滚珠(513)的一侧与缓冲弹簧(511)的一端接触,且滚珠(513)的另一侧凸出安装孔(512)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转动部(1)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转动部(1)底部的环形齿轨(12)以及嵌置在固定部(2)上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环形齿轨(12)相啮合的齿轮以及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14),所述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13)与齿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1)与固定部(2)之间设置有辅助转向装置,所述转动部(1)的底部通过辅助转向装置与固定部(2)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转向装置包括分别沿固定部(2)顶部的外缘圆周以及内缘圆周设置的若干主转向珠(7),在固定部(2)顶部的外缘圆周的主转向珠(7)与内缘圆周的主转向珠(7)之间设置有呈放射状设置的若干副转向珠(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