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阳台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7330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阳台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阳台及其组装方法,该预制阳台包括阳台底板和拉紧件;所述阳台底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墙体的第一侧面上,所述拉紧件垂直于所述阳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拉紧件的底部与所述阳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拉紧件的侧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墙体的第一侧面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建筑阳台一般采用现场浇筑的施工方式,其现场施工量大、进度慢、效率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制阳台及其组装方法,其现场施工量小、施工效率高、方便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阳台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阳台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阳台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住宅建设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住宅产业化的行列。部品体系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应用下,各种功能性部品发展迅速。阳台作为住宅产业化部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同时,阳台作为建筑结构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是连接建筑室内外空间的桥梁,是人类亲近自然的平台,对建筑外部造型也具有重要影响。传统建筑阳台一般采用现场浇筑的施工方式,其现场施工量大、工艺复杂、进度慢、效率低、周期长且施工人员安全度不高,这不利于发挥现代住宅产业化优势。目前预制阳台大多采用整体式和叠合式预制,均预留外伸锚固钢筋,现场通过与主体墙体后浇进行连接,且现场施工时必须布置脚手架等支撑结构。其现场施工量大、效率低、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并且,阳台与墙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阳台及其组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阳台现场施工量大、效率低、阳台安装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预制阳台,包括阳台底板和拉紧件;所述阳台底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墙体的第一侧面上,所述拉紧件垂直于所述阳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拉紧件的底部与所述阳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拉紧件的侧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墙体的第一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阳台底板面向所述第一墙体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排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所述第一墙体内,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阳台底板的侧方设置突出于所述阳台底板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墙体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所述第一墙体内,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墙体外的一端与所述拉紧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定位开槽和第一拉紧连接孔,所述定位开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拉紧连接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拉紧件的侧方设置突出于所述拉紧件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定位杆和第二拉紧连接孔,所述定位杆垂直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第二拉紧连接孔之间的间距和所述定位开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一拉紧连接孔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第二拉紧连接孔的排布方向和所述定位开槽与所述第一拉紧连接孔的排布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预制阳台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第二墙体内,所述第二墙体与所述第一墙体相邻,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阳台底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二墙体的第三连接板;所述阳台底板的一侧具有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阳台底板的相邻两侧,所述凹槽内设置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至少一侧与所述阳台底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紧件的钢筋主体与所述阳台底板的钢筋主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紧件的钢筋主体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拉紧件的钢筋主体具有互成直角的两侧边,所述互成直角的两侧边中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墙体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阳台底板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预制阳台的组装方法,包括:将拉紧件的钢筋主体与所述阳台底板的钢筋主体连接在一起,且使所述拉紧件的钢筋主体与所述阳台底板的钢筋主体垂直;对所述拉紧件的钢筋主体和所述阳台底板的钢筋主体浇筑混凝土;将所述阳台底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墙体侧面;将所述拉紧件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墙体侧面。(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制阳台及其组装方法,其有益效果主要如下:该预制阳台通过设置拉紧件,能够提高阳台底板与墙体的拉紧力,增强预制阳台与墙体固定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拉紧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墙体连接,阳台底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墙体连接,能够减少现场施工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通过使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中各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墙体内,一端突出于墙体外,既便于与相应的固定板连接,也能够增强与拉紧件或阳台底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阳台的阳台底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阳台的拉紧件和阳台底板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阳台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阳台的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阳台的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阳台的第三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阳台的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阳台的第三连接件和第三固定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拉紧件,2-第一墙体,3-第二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5-第三固定板,6-护板,7-护栏,8-阳台底板,9-第二墙体,10-拉环,11-定位开槽,12-定位杆,13-第一拉紧连接孔,14-第二拉紧连接孔,15-第二连接件,16-第三连接件,17-限位件,18-第二栓筋,19-第二连接钢板,20-第二锚筋,21-第二锚头,22-第三连接钢板,23-第三锚筋,24-第三锚头,25-中间板,26-第四连接钢板,27-第三栓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阳台,包括阳台底板8和拉紧件1;阳台底板8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墙体2的第一侧面上,拉紧件1垂直于阳台底板8的上表面,且拉紧件1的底部与阳台底板8的上表面连接,拉紧件1的一侧端通过的第二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墙体2的第一侧面上。具体地,阳台底板8通常为板状结构,其可以是规则的四方体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结构,只要其符合设计需求,便于与墙体固定连接即可。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墙体是为建筑墙体,其可以住房、厂房等的墙体,通常指位于房屋外侧的部分。阳台底板8通常呈水平状态、与第一墙体2垂直的方位设置,且阳台底板8至少有一个侧面与第一墙体2连接。以下均以阳台底板8为四方体的结构、且水平设置为例进行说明。拉紧件1可为板状或框体结构;其垂直于阳台底板8设置,且垂直于第一墙体2设置。拉紧件1位于阳台底板8的上侧,且底部与阳台底板8连接,其一侧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墙体2连接。拉紧件1优选设置于阳台底板8的端部,能够避免在阳台底板8中部位置形成隔阻而影响阳台使用的便捷性。例如,当阳台底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阳台底板和拉紧件;所述阳台底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墙体的第一侧面上,所述拉紧件垂直于所述阳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拉紧件的底部与所述阳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拉紧件的侧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墙体的第一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阳台底板和拉紧件;所述阳台底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墙体的第一侧面上,所述拉紧件垂直于所述阳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拉紧件的底部与所述阳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拉紧件的侧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墙体的第一侧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阳台底板面向所述第一墙体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所述第一墙体内,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阳台底板的侧方设置突出于所述阳台底板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墙体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所述第一墙体内,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墙体外的一端与所述拉紧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定位开槽和第一拉紧连接孔,所述定位开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拉紧连接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拉紧件的侧方设置突出于所述拉紧件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定位杆和第二拉紧连接孔,所述定位杆垂直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第二拉紧连接孔之间的间距和所述定位开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一拉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立新周泉李水生刘强许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